梅园食方(46)
“嗯嗯,郡主做什么,我都是爱吃的,要是锅里的米粥多,我能吃四五碗。”
阿草拿着火石,就开始生火。
这话给卢妈妈听了,定要吓坏了。一顿饭是下多少的米,她手里自有一杆秤。怎会有一人四五碗的量?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萧鸣笙也只作糊涂没听到,哄道:“好东西,要慢慢吃。等我身子好起来,一日能给你做几十个菜吃,还不带重样的呢……”
“好呀好呀……我力气大,今日就是吃酱菜,也能干活。来日吃了几十个好菜,山下的那片田,就拿回来自己种,大哥不得空没关系,我有力气,一人就能种……”
也不知是谁哄谁了。
轮到萧鸣笙笑笑,将姜、蒜、辣椒切好备用。包子不知他送的泥鳅还没下锅,才租到的田,被阿草惦记了。
等锅热了,萧鸣笙舀了半勺昨日剩下的油,润了润锅,把那七八节泥鳅放了进去。
这会儿,油花呲呲作响。泥鳅沾了水,炸起来,动静比昨日的红薯大得多,阿草的心也紧紧揪着。
锅里的泥鳅煎得微微发黄,萧鸣笙又将它们盛了出来。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余下的油,用来炒一炒佐料和酱菜。
切碎的姜蒜入锅爆香,借着这一会儿的功夫,萧鸣笙不禁想起从前事。酱菜好吃与否,和油的用量关系大得很。
奶奶他们总说小时候吃咸菜,看到咸菜早就害怕了。但她自小便是爱极了各种酱菜,不管是炒肉吃,还是直接配粥吃。不过是因着家里条件好了,在腌渍时又加了少许糖,味道自然比只加足量粗盐的好。
不想自己竟有机会来体验父祖历经过的苦难。
锅里香气逼人,萧鸣笙也回神,再度将泥鳅倒下去,与姜蒜辣椒一道翻炒。要使泥鳅没有腥味,这些都是关键的。
最后再把腌菜放进去,添上半勺水,盖上锅盖,任由腌菜吸满汤汁,煮开出锅。
在焖煮泥鳅的功夫,萧鸣笙也抽空去看另一个锅里的米饭。
低头嗅了嗅米香气,也熟了。
*
今日难得吃白米饭,一人一碗,萧鸣笙也跟着吃了小半碗。
炸过的泥鳅,再和腌菜一起焖煮,原本干瘦的肉段,泡了汤汁,膨大后看着饱满了不少。皮微皱,肉滑嫩,一口腌菜能就两口大米饭。
阿草只夹了酱菜吃,一碗饭很快就扒拉干净。
只是,没一人动那泥鳅,萧鸣笙只好取了公筷,一人夹了一段。“泥鳅配酱菜烧过,连酱菜的滋味都好了不少。连包子都说,这是给袁志的,我沾光吃了,你们不跟着吃一吃吗?”
卢妈妈顾念着小的,这泥鳅不算是什么好东西,郡主不能多吃,转手就要夹给阿草。
阿草爱肉,但也不能跟卢妈妈抢,捂着碗就躲开,“卢妈妈,我菜和肉都吃。刚才我看得清楚,这泥鳅是有八段,郡主吃了两块,剩下我们一人也吃两块,我不吃你们的,你们也别夹我的……”
“你这孩子……”
卢妈妈原该欣慰,又怕阿草过于直白让郡主恼了,忙打岔过去,“快吃吧,我不吃你那份。”
这回不像那锅青菜杂鱼锅,什么都能吃抹干净,众人谦让还剩了点,阿草小心拢在一个碗里头,说是下顿配粥吃。
家里库房存了不少的红薯,卢妈妈又打起了它的主意,煮粥——也可以不煮的。
吃红薯,多省米吶!
不过红薯也该留一些,听说大人也喜爱那道拔丝红薯,也不知大人几时再来……
第026章 立冬·闭门羹
卢妈妈时刻念叨着的人, 近日在衙署里,忙得脚不沾地。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崔明端回府时,华灯初上。恭迎的门房小厮却很精神。主院灶房的烛火,也一直亮着。
依着晨昏定省的规矩, 崔明端得向母亲问安。
小厮打着灯笼引路, 见郎君一身疲态, 什么恭维的话也不敢说, 保持着不快不慢的步伐。
三夫人亦是在廊下翘首盼着, “这……早过了下值的时辰, 六郎怎么还没回呢?”
“郎君才上任,陵安府那可是个要紧地, 可见郎君受陛下器重……”嬷嬷只能是捡吉祥话回。
白日里, 崔三夫人是能开怀一笑。如今暮色四合, 心里像揣了个黑咕隆咚的洞, 总叫人心神不安。
早前,已经让人打听过了。明日就是陵安府休沐的日子。
六郎迟迟未归——
她揪着帕子, 来来回回踱步,直至廊下和庭院点了灯,灯火将人影晃得细长而扭曲。
崔明端入院, 映入眼帘的, 便是这熟悉的一幕。便是万分疲惫,他亦是提了心气, “母亲。”
“呀夫人, 郎君回来了……”
崔三夫了他回来, 不禁是眼眶发热, 迎风拭泪,又忙不迭上前来, 拉着入内,跟着一串报菜名似的问候,“今日怎么格外晚一些?晚膳可用了?庄子送了新鲜的鲫鱼来,也有刚磨的豆浆,还温着。午食包的饺子……我瞧你怎么瘦了一圈?往后,我让嬷嬷给你送一份过去吧?”
崔明端捡要紧的回了,“衙署里有堂食,诸位同僚都在那儿用饭,实在不好异于旁人,就连府尹大人也不曾派人送饭。”
一听这,崔三夫人又赶忙道:“是是是,瞧我是糊涂了……齐大人官声最好,和我们又是世交,母亲晓得轻重,自然不会让你难做。”
崔明端抬袖动作便是一顿,母亲当真晓得轻重?那笔菊花账真要细细追究,还不知要牵出多少糊涂账,闹出多少风波?
唉……清官难断家务事,古来圣贤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