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食方(69)
“呀……”萧鸣笙不想他说的竟是这些。紧绷的心是松了松,打趣一句,“回头,大人——嗯,我说的是御史台的大人,不会参我一本吧?”
“内侍监服侍天子,做事极有分寸,逾越礼节的东西,他们不敢送来。”
萧鸣笙受教点点头,也得默默加上一句:不敢送逾制的东西来,却能将她赏赐给昧下了。这桩事,远远还没完。
说完了事,阿藤又适时递了一把羊肉串来,“这是加了椒盐,特意给郡主的。”
崔明端先于她将东西接了放在盘子上,而后更是用帕子包了递给她。
这几串的签子不知为何,似是油乎乎的。
阿藤更是适时请罪,“是小人该死,方才跟着抓了一把……”
“无事……”
萧鸣笙接过帕子,被其绵软的触感震惊,不免是多捏了几番。
“咳咳……”
对面人也不知是怎么了,咳了几声。
萧鸣笙握着竹签,脱口问道:“要用茶压压么?我便说了,那份酱是极辣的……”
话音熟稔亲昵,像是多年老友一般。
崔明端轻轻摇头,忽而福至心灵。前些年一直觉着娶亲不急,或是一生能求个举案齐眉便是大善,今日……
或许,自己能多贪心一些。
就像是方才多撒的酱汁一般。要是在府里,伺候的人怕是不敢上这些重口味的东西来。
人人道他是世家子清雅,然而世家里,如荀二郎,便不是印象中刻板守旧的人。
荀二郎能出入烟花之地,心志在天下。原想着,自己的心神是全给了圣贤书,再给了身上这份官袍。往后,似乎是要将之匀出去了。
光是吃烧肉也而不够,锅里还炖着羊汤。不过是羊杂汤,羊杂和盐、葱、姜、料酒焯水去腥,再放入锅里,加少许的热油和干辣椒,翻炒出水分,再加山泉去炖,咕噜噜冒出的香气,他们在西北长大,觉着是无上美味,于这位衣襟平直的崔家六郎而言,大抵是烟火气过剩。
萧鸣笙没开口,卢妈妈也觉着这些下水之物炖的汤,他们吃是香的,但大人在京城长大,或许也不爱吃,便没有盛来。
可怜崔明端才出了宫墙,并未用饭。这羊肉沾着辣酱一吃,反而是勾起食欲,接连吃了两串肉,对坐之人堪堪吃完一串。
等到卢妈妈上了一碗汤面,他才稍稍松口气。
然而,卢妈妈来去,也只上了一碗。莫不是她的长寿面?只是,放在他面前。
他才伸手,要将碗挪过去,萧鸣笙看不大明白,出声提醒道:“大人吃面,我有粥。”
不一会儿,卢妈妈果真再上了一碗白粥,配一碟腌白萝卜。
白萝卜亮得晃眼,崔明端又念及她吃药,人参恶莱菔子,上回只当是哄她吃粥了。
这几日,一直没等着郑御医休沐——这事,还真的耽搁不得。
崔明端顿了顿,用调羹慢慢搅拌着汤面,思量该如何不动声色到郑家去。
萧鸣笙以为他是不好意思吸溜面条,便让嬷嬷拿几个包子过来,也是羊肉馅的。
崔明端果真如料想般,没吃那碗面,谦让给了她,连羊肉包也没吃,便告辞了。
这怎么行呢?
从萧家外带过两回东西,这一次,不用阿藤卖惨,卢妈妈先是提起——她尚且记得自己的本分,只附耳在郡主身边,“卤鹅……”
“……”萧鸣笙脸热,特意在此刻问人家卤鹅的味道,不大好吧。
崔明端耳力好,起身后,也敛着袖口,略显僵硬开口:“阿藤不懂规矩,数次从郡主这儿拿东西……”
“大人客气了——”
“味道极好。”
“……”
余下的话,萧鸣笙哽在喉头。偏端方君子此刻又不端着了,“拔丝红薯,滋味不同寻常。那鹅……未曾尝过……幼时随祖父开蒙,常听他老人家说起四海佳肴。若他老人家还在,该如孩童一般欣喜。”
崔明端没直言他对卤鹅的喜好,然而这样一板一眼,又不疾不徐的话语,配上朗润之音,如晚风般,撩拨人心。
这一回,萧鸣笙才送了一步,谨守臣子本分的人,又是躬身一拜,说出了心中预备好的祝词,“在回京路上,山高路远,臣——读了一首词。”
“嗯?诗词……我不大通……”萧鸣笙当即一窘,想听探花郎祝寿,但不想被迫跟着吟诗作赋。
崔明端抬眸,向着东山升起的明月,缓声道:“不是堆砌辞藻的词句,情感质朴动人,臣愚钝,说不清其中的妙处,且念来博郡主一乐。”
于是乎,庭院映出暖黄的灯火,月色亦将人笼起。
“满二望三时,春景方明媚。又见蟠桃结子来,王母初筵启。
无数桂林山,不尽漓江水。总入今朝祝寿杯,永保千千岁[1]。”
惟愿丽人永保千千岁。
他自有在京城,跟着老师游学,也走不到桂林山水去。但愿,来日归隐山林时,能与她同游那山水。
萧鸣笙淡笑着应下,“如大人所言,是首质朴好词。”
永保千千岁,也是她想的。
第038章 羊蝎子
翌日, 宫墙门开,便有辆马车自宫门出,再一路出了城门,奔着梅花坞去。
萧鸣笙还没起。
他们来的动静也不大, 比昨日懂规矩得多, 为首的还是小福公公, 不过今日先恭恭敬敬给卢妈妈行了礼。
“嬷嬷……”
卢妈妈比他还慌, 赶忙跟着行礼。
只见小福公公的身子弯得更低了, 好不容易起身, 又压低了声,“瞧瞧, 奴才昨日真真是糊涂了。今年闰了九月, 眼下都快入冬了, 郡主双生辰, 奴才高兴糊涂了,竟忘了将冬日的物资一并送来, 回去让内侍监大人好一顿发落,今日早早过来给贵人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