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食方(81)
“嬷嬷,这些你在水中泡过么?”
“泡过的,一时来不及收回来,在水池边足足泡了十来天呢。”
卢妈妈有些不好意思笑笑,春日琐事要多一些。
萧鸣笙听后反而是眼神一亮,“那可是巧了,用来做蒲包肉的叶子,也要泡十天左右,去掉叶子的涩气,不然肉就发酸。方才光顾着哄阿草了,要不是嬷嬷这里有现成的,等下指不定该失望了。”
郡主说得认真,卢妈妈瞧着应该不是在安慰自己,也放心笑了笑,先将这捆叶子泡开。
不多时,阿草和袁志也带了一大捆叶子回来。青黄相间、细长细长的叶子,配着阿草过分明媚的笑,“郡主,草,回来了。”
脸上还有几道刮出来的细小伤口。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嬷嬷这里有现成的,今日先用这些做,你割回来的,放水里泡几天,下回用它们。”
阿草也不问为什么,郡主怎么吩咐的她就怎么做。听说还要编成三寸长,半寸宽的荷包,也是马不停蹄去做。
饶是萧鸣笙做过这道菜,也不及阿草的手快,那一大盆蒲包,有一大半都是她编的。
这蒲包肉的肉酱,用的香料繁多,但是丰俭由人。放入葱、姜、糖等搅拌均匀,酱油、料酒、五香粉,桂皮、花椒、八角,由着阿草揉搓入味。
这蒲包肉的关键,是一张豆腐皮。
“也难为内侍省了,往日连炭也送不够,眼下连豆腐皮都有……”就连卢妈妈,都忍不住说了一嘴,说完又怕惹主子伤心,心虚摆弄着物件。
萧鸣笙听着了也只当没听见,将豆腐皮放进蒲包里,再塞满肉,封了口,往案板上揉一揉,拦腰再束一道绳结,左右滚动着,系紧,便成了一个葫芦的模样。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她第一回知道这道肉食,是在书本上,实在是看不明白。
“放入水里煮熟,倒出来,这个猪肉碎也是葫芦形的,带着香蒲的香气。切成片,很香。”[1]
——这是汪老对这道菜最后的描述。
或许阿草也不明白。
萧鸣笙一边演示,一边跟阿草解释:“看,这样一个宝葫芦的形状,要不就叫它葫芦蒲包肉吧?”
“好啊好啊……”
阿草痴傻一些,但手很巧,装肉泥再束口,做得比萧鸣笙和卢妈妈都利落。
不多时,她面前的那个木盆,已经冒头了。而萧鸣笙和卢妈妈堪堪只有半盆。
大火转中火熬煮,再等着凉的功夫,阿草又一个劲围着竹筛上满满的蒲包走来走去。
“郡主,那这个葫芦,是能挂腰上么?”
“呀,阿草竟是同发明这道菜的人想一处去了。它装蒲包里,一是为着这草木清香,二来也是哄小童的。在腰间串一根丝线,便能挂在腰间了。”
“嘻嘻,那岂不是玩累了就能吃?”
想着想着,阿草越发兴奋。卢妈妈也过来,逗了一句:“也不知阿草的肚子是要填多少葫芦?”
“嘻嘻……要是妈妈允,我能吃一百个!”
“阿弥陀佛,还是少吃些吧。”
谈笑间,蒲包肉不再烫手,打开束口的草绳,挤在盘子里。
咕咚一声,一个葫芦果真从里头滚出来。裹在外头的豆腐皮,已经破碎,明黄透亮的皮子沾在猪肉上面,光滑晶莹。
肉的馥郁和豆皮的清香,相得益彰。
刚出锅不久的蒲包肉,微韧,微甜,色香味刚刚好。
萧鸣笙先尝了一片,又招呼他们也吃。可萧家几人光是看着,不舍入口。
“呀,小人来得巧了……”
“……”
一听这话,众人是齐齐望过去,果真看阿藤毕恭毕敬站院门那儿,笑得同弥勒佛似的。
今日倒稀奇,他是空着手的。
萧鸣笙反而松了一口气,万一来日两家退婚,自己每年的赏赐,够赔给人家吗?
第044章 鸵鸟蛋
阿藤这一次来, 只是传个口信。
“崔大人说,午后郑御医会过来请脉……”
卢妈妈惊讶得捂了嘴,眼泪险些掉下来。
郡主的身体,这两日是明显坏了。就连是去灶房做菜, 也不像从前那般活泼爱笑。
阿藤还有要事, 又道:“届时大人会同御医一道过来, 嬷嬷放心照顾好郡主就是, 旁的, 都有大人帮着照应。家里还缺什么, 小人回城,让人一并送过来。”
如阿藤所说, 午后, 崔明端和郑御医上门了。
郑御医的年纪不算年迈, 那一段台阶爬上来, 也有些气喘吁吁。他不是头回来请脉,走的按理来说是该比崔明端顺畅。这回, 却是由崔明端扶上来的。
“唉……见笑了……前头没入冬的时候,陛下还夸赞御医院里,众位太医里属我最康健, 谁知, 这北风一吹,就病倒了。贤侄你说, 这医者都病了, 可不是要让患者疑心他的医术?”
来开门的, 是袁志。
从郑御医这段话, 便也晓得了为何到了冬日都没来给郡主请平安脉的原因。只是——御医院里,莫不是就郑御医一人, 他病了,不能由别人来一趟么?
崔明端如主家一般,让他去提一壶热水来,一道将人扶进了萧家堂屋。
深秋和初冬来时,梅花坞清幽宁静,总是让人生出归隐之念。
然而,一场冬雪来得又急又大,自然是要寻一处温暖的地儿猫冬,哪里会选择鹃鸥不呜的梅花坞呢?
“这茶,就不着急喝了,还是先给郡主请脉吧。”郑御医脸上还有一二苍白之色,当真是久病方愈的模样。
好在,这热水来的功夫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