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女配有剧毒(2530)
小公主可是说了,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粮食,都是自家的,再也不用上交地主,那些世家再也不能剥夺他们的劳动成果,只要愿意付出幸勤劳动,那所得的收获,就是他们的!
百姓高兴,世家可不高兴。
但没有人一个人敢表露出来。
小公主年纪小,心性可不简单,她的善良只给那些弱势百姓寒门学子和妇孺,冷酷与狠辣都是给他们的。
阮唐每一次去临安,就会用实实在在的证据让官府处置不少世家,如今留下来的,都是主动投案自首,甘愿奉上大半家产充公的人。
心里再不满,也不敢拿脖子上的脑袋开玩笑。
这边一丰收,阮唐就给阮悯闻去了信。
从周国得到的那几个贫瘠干旱人烟稀少的城池,在阮悯闻带人进行了水利改造之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4366章炮灰她爹是龙傲天(96)
连着征战几年,不管是国力稍弱的吴国还是强悍的周国和韩国,都已经变得衰败不堪,再也没有能力征战。
前几年打红了眼,只想着一鼓作气将对方都灭掉,称霸中原,到时候再休养生息,可打起来就停不下来,你想停对方也不会停,停下来就只有挨打的份,直到他们都派不出可用的兵力。
阮悯闻就是在这时候进入中原的。
周韩等国只以为他守在塞外不动是在养精蓄锐,却万万没想到阮悯闻在研制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他们都臣服的武器。
仅仅用了一战,几乎无人能幸存的周韩两国就认了输。
打?
打不过。
连年征战下来,国库早就空了,国内青壮年都上了战场,退下来之后变成了老弱病残,甚至十多岁的少年都上了战场。
如今人口锐减,粮食不收,农田荒废,连果腹都不能,更别说给前线提供什么兵马粮草衣物兵器了,怎么打?
除了投降认输,俯首称臣,他们别无他法。
周韩两国认输了,国力同样衰微的吴国自然也不能独自抵抗。
更何况,像吴国和周国还有韩国一些边境的百姓,早就在听闻汉王和小公主所颁布的一系列利民政策之后投奔去了,剩下的人虽然没有跋山涉水去投奔,但心也早就飞走了。
大势所趋,不输不行。
大国都投降了,小国就更不必说。
从塞外到中原,阮悯闻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在上京称帝,定国号为汗。
他登基后,封了弟弟阮富林,军师常隐,侍卫长韩越等一众功臣,但最受瞩目的,还是他的唯一的女儿阮唐。
汉皇不仅将他的女儿破格封为长公主,赐号太平,还将整个江南一带包括临安临川临水清河清川姑苏等地全部都做了太平长公主的封地。
统一天下,结束乱世,拯救万民,接下来便是还苍生一个太平盛世。
这也是长公主“太平”的由来。
光是听这个封号,就知道汉皇有多宠爱这个女儿。
阮唐及笄的时候,阮悯闻并不在家,只是让岳先生作为长辈,和虞戟他们一同给阮唐办了一个及笄礼,但并不隆重。
阮悯闻的登基大典过后,便是阮唐这个长公主的册封大典。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公主的册封大典比他的登基大典还要隆重,这也是为了补偿他错过的及笄礼。
公主的册封大典上,现汉朝各县郡的官员、也就是原周韩吴等国的留下来的官员贵族世家们,同全天下人一起见证了太平长公主的册封,也见识到了她的尊贵。
这就是阮悯闻的目的。
在他称帝之前,就有一些人成天地念叨,以前大业未成,不谈婚事还说得过去,这都当上皇帝了,怎么也该纳几个妃子。
但阮悯闻没开口,谁也没有那个胆子逼他找女人。
他们以为是阮悯闻不想让女儿伤心,便暗暗猜测,或许等公主长大成人了,他就会纳妃会三宫六院。
可万万没想到,公主长大成人后,变成了长公主,地位仅次于阮悯闻这个皇帝!
由此可见,阮悯闻对女儿的宠爱,真的是没有尽头的。
娶妻纳妃什么的,还得长公主点了头才行。
可长公主会点头吗?
第4367章炮灰她爹是龙傲天(97)
催着阮悯闻娶妻纳妃的,都是家中有适龄女孩儿的人家。
阮悯闻做了皇帝,跟阮悯闻结亲,那就是皇亲国戚,试问谁不想做皇帝的岳父?谁不想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
当然,有了太平长公主之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不可能了,他们根本越不过长公主去。
那就退而求其次。
不论是老牌世家望族还是新贵,都想要把家族发扬光大,都想要更上一层楼,都想让自己位极人臣,地位永固。
除了做出政绩,送女儿入宫便是最好的捷径。
但问题就出在怎么把女儿送进宫去!
“殿下,姑苏卫家派人递了帖子,说在江南时与殿下有过一面之缘,想进宫拜访殿下。”
卫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不管是哪家的夫人小姐,来拜见阮唐,无非就是一个目的,做皇亲国戚。
而做皇亲国戚的路有两条。
一条是送女儿进宫,做皇帝的妃子。
一条是让儿子娶妻,给长公主做驸马。
但就当下的形势看,不管是妃子还是驸马,地位都高不到哪里去。
有先皇后在前,其他妃子永远都是妾侍。
而驸马也只是驸马,不是丈夫!
驸马的地位也不高,又没有实权,在公主面前也没有什么权利,公主让他侍寝,他得侍寝,公主要宠幸男宠,他也没资格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