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位面系统忽悠秦始皇(61)

作者: 迴梦逐光 阅读记录

发现马车在未央宫宫门前停下,大农令狐疑道:“陛下昨日不是去了白玉京吗?来未央宫作甚?”

下人早打听过了,闻言回道:“陛下连夜赶回,许是有要事。”

大农令皱了皱眉头,不情不愿地下车。

心里暗暗发誓,回头一定要和陛下说他都一把老骨头,不比陛下年轻,经不起折腾。

当看到一万石粮食的时候,大农令眼睛都直了,早就把刚才的誓言丢到爪哇国去了。

就连刘彻说要用十倍钱粮作为补偿赐给那些灾民,大农令都没意见。和这些高产粮食相比,十倍的钱粮不值一提。

第032章 三十二章

“神女说这些粮食除了玉米之外都不耐放, 即便是玉米也要晒干后方能存储两三年。红薯、土豆、南瓜都是可菜可粮的食材,若是制成粉也可存储一两年。

不过出粉率不高,十石只能出个一两石。”

大农令听到这里沉默了一下, 没忍住道:“一两石也不少了。”

一亩下等田亩产也就一石到一石半, 神女赐予的粮食亩产都在二十石以上, 若是精心伺候,没准还会更高些,毕竟上限四十多石呢。

按最低的算一亩二十石算, 也能有两到四石呢。

而且也不定都要制成粉, 放在地窖中能存放一季, 能吃一季呢!

这些粮食不但高产还可口, 储存麻烦点, 出粉少一点算什么。

若不是不能以下犯上, 大农令真想对刘彻说一句,它都亩产二十多石了, 还要求那么多是不是太过分了?

大农令虽然没有明说,但眼神里就是这个意思, 刘彻看了不由好笑, “这批粮食关系到大汉的未来,若能种成,大汉今后再无饿殍。”

想到那个场景刘彻唇角忍不住上扬, 心中生出豪情万千,这几样高产粮食得到一样就足以让天下百姓吃饱, 是天大功绩。

即便他在位期间什么都不敢, 把所有的混账事都做过一遍, 世人依旧会称赞他为明君,功在千秋。

而他得到了四样!四样!!!

最关键的是这些高产粮食还不挑地方, 南北都可以种,甚至沙丘都可能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

古来征战最缺的就是粮,他拥有四样高产粮食将来征战四夷还不是手到擒来,那些蛮夷若是得知大汉有这样的良种,恐怕会哭着喊着归顺。

他已经能预见史书里是如何夸赞他,

神女一定是上天派来辅佐他的!

情难自抑的刘彻开始下令:“朕要你召集天下有经验的农人,共同种植这四样粮食,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种植的方法。就在长安郊外的几个庄子里试种,朕会不定时去查看进展。”

此时的大农令被刘彻画的大饼砸晕了,闻言激动地应了一声“诺”。

不过刘彻的话还没说完,他目光如炬地盯着大农令,“明年,朕要看到成果。朕给你三年时间稳定神种的产量,五年内朕要让大汉都种上这四样神种。”

大农令被刘彻灼热的目光感染到,忍不住畅想着未来,若是能在大汉的疆域内都种上这几样神种,也不用多种,一家种个三五亩,便足以养活一户五口之家。

一个成年男子能种6亩到10亩地,一户五口之家至少也有二三十亩地,三五亩供自家吃,剩下的按照现在的田赋、口赋算赋来缴纳,能剩下至少一岁的余粮!

就算陛下加重税也能剩不少。

陛下应该不会丧心病狂到不给百姓留余粮吧?大农令偷偷看了刘彻一眼,否定了自己这个想法,神女还在,陛下就算有这个想法,也不会实施。

如此,百姓有了余粮,即便遇上灾年颗粒无收,也不会落到卖儿卖女,遍地饿殍了的地步。

这是能载入青史的功绩啊!

他若能种成推广,一个神农再世的名头是跑不掉了。

于是,大农令虽然明知三年试种五年推广的行为冒进了点,但还是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刘彻点了点头。

伺候的宫人见状,趁机回禀,“陛下,丞相和百官已到。”

“让他们进来。”

旱灾蝗灾要安抚赈灾,风灾螟灾要预防,算算时间,仲卿也快回来了,这是大汉第一次打败匈奴,必须重赏才能鼓舞将士。

神女说的棉还没找到,得继续加派人手去找,务必要赶在冬日前找到,虽然今年用不上,但好歹是个慰藉。

桩桩件件都得花钱,刘彻有些心疼,今年收回来的赋税他还没享受呢,全花出去了。

大热天的,他还得待在宣室殿处理政务,他可真是个勤政的好皇帝。

刘彻被自己感动到了。

等处理完这些事,他一定要出宫避暑,夏天的未央宫真不是人待的,一盆满满的冰没多久就化成了水,也没多凉爽,他坐着不动都一身的汗。

若是能像神女的白玉京那样就好了,不用冰也能异常清凉。

这就是人和神仙的差别。

神仙不畏寒暑,随手一挥便可逆转寒暑。

他什么时候能成仙呢?

等忙完这阵子他就去行宫久住,刚好行宫快建好了,以后大朝会就在行宫召开。

既然要久住,行宫的装潢摆设一定要好点才行,不能委屈自己。

又是一笔支出。

幸好纸张已经制作得差不多了,卖纸应能赚回一些。

虽然比不上神女店中的那些,但比大汉之前的纸可好太多了,用来书写绰绰有余。至少在纸和竹简之间,有眼睛的都会选择纸。

等匠人们再研究一两年未必不能做出神女店中的那种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