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111)

作者: 梅子留酸 阅读记录

想起秦赵之世仇,嬴政难免嘲笑了一句:“赵国本为强国,早年我国打了败仗,先王去秦赴赵为质,寡人幼年亦在赵国受屈。如今不过一二十载罢了,昔日强赵,如今也衰颓了许多。究其缘由,便是赵王昏聩无道。”

这话赵瑶君听得连连点头。

【没错,没错,我阿父说得一点儿错都没有!赵国什么都好,就是这赵王当政,前面还好好的,后面就昏头了!】

【自己识人不清,娶个倡后算了,还把自己原先和先王后生的品行不错的赵嘉给废了,立了倡后的儿子赵迁。赵迁也不行啊,他爹用郭开,搞得廉颇抑郁而终了,这精彩的一击!好家伙,他儿子还听郭开的,把赵国的军神李牧给冤杀了,这关键的二击!就是这一击啊,把赵国玩没了。】

【可惜了堂堂四大名将中的两大名将,没死在战场上,都死在了郭开说的坏话里。这郭开的嘴巴,还真是有用。】

众人静默了一瞬。

赵瑶君漫不经心的听着,随意看了半篇文章,便从彩雀给她缝的香囊里面偷偷拿出一块儿豆糕来,手放在桌案下边。

她左右瞄了几眼端坐的嬴政,再不动声色瞄了眼大臣们。

【饿了,馋了,开小差吃点东西,应该没人能发现吧?】

赵瑶君手心捏着豆糕,快速将豆糕拿到嘴边咬了一小块,然后轻轻咀嚼起来。

嬴政身子一僵。

群臣再次开始热议。

“赵国虽有强军悍将,如廉颇、庞煖、李牧等大将,军民也熟知军事,赵国乃我大秦心腹大患。”正在说话的王绾语气停顿了两息,他立即侧目,定定看了眼赵瑶君。

赵瑶君坐得更加端正,十分冷静的翻了一页书。

【先生眼睛很尖的,希望他没发现吧。】

这几本书册本是是竹简,但因嬴政也在看赵国有关的记载,为了方便查看,他便让造纸坊顺带将竹简抄录,顺道缝制连缀成书册。

赵瑶君心里有些惴惴:【我家先生眼睛很尖的,希望他没发现吧。】

拿着笏板的李斯闻言,幸灾乐祸的笑了两声。

虽然四公主殿下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李斯却不厌恶她,反而心里挺喜欢她的。不过喜欢归喜欢,但他也小心眼的记得四公主对自己阴阳怪气,一口一个杀了的话。

故而李斯还挺喜欢看赵瑶君一些无伤大雅的倒霉事。

赵瑶君默默啃完一小块豆糕儿。

这豆糕味道不错,她举目观察了一会儿,又悄悄拿出了一块儿。

【这块儿吃完,我就好好看书。】

嬴政皱起了眉头。

李斯又忍不住幸灾乐祸的笑了笑。

王绾继续道:“......不过,赵王迁昏庸无道,素来不爱忠言,只信奸佞谗言。好好谋划一番,伐赵一事,自然手到擒来。”

他说着,便面无表情的看了眼赵瑶君。

赵瑶君心里悚然,身子僵住了。

【完了完了,先生肯定发现了。因为他生气的时候,就是这种表情。难道他发现我偷吃豆糕了?不可能呀,我动作还挺隐秘的啊!】

【为什么都毕业了,还要跟小学生一样,害怕被老师发现自己偷吃东西啊!】

李斯第三次幸灾乐祸的笑了两声,这回他忍不住笑出了声:“呵呵。”

王绾冷眼看去:“李客卿,本相所言很好笑吗?不知李客卿有何种高见,请李客卿畅所欲言,本相定洗耳恭听。”

原来不是因为自己生气,赵瑶君松了一口气:【是啊是啊,这李斯,呵呵什么呵呵。大早上阴阳怪气什么呢,要我是先生,我也生气。】

李斯站了出来,笑容僵硬道:“丞相大人所说十分确切,并无甚好笑的。只是臣听王丞相说起新赵王昏庸之事,便忍不住想起了赵王时常朝令夕改,品行不端之事故而忍不住发笑。”

但李斯明显不是因为这事发笑。

王绾蹙起眉头,冷冷的哼了一声,继续道:“伐赵一事,这段时日,确实提上日程了。”

嬴政看向王翦:“王将军,伐赵一事至关重要,具体事宜,还是王将军先出一个章程来。”

秦将桓齮(yi)也道:“若伐赵,臣也愿为大王分忧!”

嬴政笑着点头:“桓将军忠心,寡人自是知悉。”

赵瑶君正在吃最后一块儿豆糕,听了这话,连忙咳嗽了几声。

【让桓齮去干啥啊,他不能去!】

嬴政笑容一顿,重新将目光放在桓齮身上打量。

桓齮听到赵瑶君的心声,不由呆住,有些不知所措。

可惜他们不能透露心声的内容,赵瑶君说了这样一句之后,又在群臣的眼神之中,以为自己吃豆糕的事情暴露,就心虚低头继续看书。

众臣急得直冒汗:公主殿下,你倒是说啊!话说到关键的地方,你却不说了,真是急死人了!

嬴政也想知道桓齮为何不能去,可又问不出口,他只好道:“罢了,伐赵一事,自有王翦将军出章程。现在大灾之年,便只有两年。大旱灾蝗灾之下的情形,诸君都知晓。如何防灾,该有个更加充分的准备。”

众臣点头:“王上所言极是。”

他笑着打开赵瑶君昨晚写的课业,神色间很是骄傲自豪:“寡人幼女瑶君公主天资聪颖,又有王丞相全力相授,自是不凡。丞相昨日所留课业,正是问她如何治旱灾,如何治蝗灾。寡人心中好奇,看了她的课业,自认为写得完备又可以执行,便让其念于诸君听。”

嬴政说完,便向赵瑶君含笑看去。

冕旒轻晃,珠玉相应,他的表情看不清,赵瑶君却从他的语气里,感受到了骄傲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