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203)
张良从未听过这等说法,他感觉这其中好似有许多玄妙的道理,轻而易举的将自己吸引住了。
他情不自禁的问“何谓历史的阶段?何谓第二个阶段?”
赵瑶君:“第一个阶段,便是上古时期,我把它叫做原始社会。当时人们茹毛饮血,按照血缘结成氏族,并无家国概念,所以当时实行的是平均分配制度。无论打猎多少,出力多少,众人都是均分的。”
张良听得有趣,不由坐直了身子,一针见血道 :“如此分配,既不公平,也无法长期存在。”
赵瑶君笑笑:“这是自然。随着石器、铁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人们有了家国概念,有了私产的概念,奴隶主能够把奴隶当作财产一样买卖。我们现在便处在这个阶段,奴隶社会阶段末期,而我阿父是要带着整个天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张君当真不跟着我们一块儿?”
她平平淡淡的话,将张良说得莫名心潮澎湃起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君何不顺应天命,搅动着历史的风云?”
什么带着天下,走入下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普普通通几个字组成的话,简直不普通到了极致!若当真能成为进入这种新阶段的促进力量,那该是何等的伟业功绩啊!
张良心神俱震,彻底沉入到其中去了。
赵瑶君见他没有闹着走,反而一味深思,不由更加卖力勾住他的心神:“张君可以好好看看我写的字,但你也不要太过劳神了,我等你想明白了再说。”
张良待她走后,忽然拿起桌案上的白纸看了起来。
本以为先看到的是何等惊人的言论,没想到入眼的确实弯弯扭扭,幼稚柔软的秦篆。
张良脸上狂热一下子就减退了,他小声道:“......大秦四公主,字可真丑。”
随后他又忍者这一笔字,往纸上一看,瞬间便被吸引了全部心神。
什么世上没有永恒的王朝,矛盾是社会的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阶级社会的矛盾,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大秦统一六国乃是天命,灭韩一事,非人力可阻,君可心无挂碍,顺应天意。
大秦日后灭亡,也是阶级矛盾质变,阶级斗争的作用......
这些初读奇奇怪怪,重读惊得他冷汗涔涔,再读他的神色似癫狂似心如死灰,连手都控制不住的抖了起来。
这不多字如同魔音入耳,烙印墨字一般,往他耳朵里钻,往他脑袋里钻,越想就越发觉得这是真理。
高和见状,惊呼道:“郎君,你怎么了?”
张良快速将这张纸折起贴身收好:“我无事,你先出去吧。”
高和犹豫:“郎君,医者说了,您不能再耗费心神的。如今时日不早了,还是早早歇息吧。”
张良少见急躁道:“我知晓了,你出去便是。”
高和无奈,只能轻声走了出去。
张良等他走了,就着烛火灯光,又将那张纸摸了出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咀嚼思索。
第 100 章
赵瑶君格外想要得到张良、高和这样的文才武将, 她心里也清楚,这两人真正需要搞定的只有张良一人。
张良心里为韩国复仇反秦之心格外强烈,所以她就给他来了个矛盾的转移。
她先阐明秦灭韩非秦王之过, 非秦之过, 秦不过是在顺应天命而已。同理可得, 如果张良归秦, 此事非是张良无家国节义,而是他顺应天命而已。
说起来这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但是用这个光明正大、万人信服的理由削弱张良恨秦、抗秦的心理, 却也是够用了。
因为原先的那个世界,并无赵瑶君这么个人,也没人在先秦时搞出这么多事情。所以当时秦灭六国后, 六国遗民的日子其实也没有好过到哪里去。再加上一些过于严苛的律法、灾情、怂恿反秦人的舆论, 各地农民起义、反秦队伍层出不穷。
现在却是不同, 虽然现在的律法也严苛, 但只要黔首不犯法, 韩国、赵国遗民的日子, 比原先好过太多了。遗民们现在越发认同自己大秦黔首的身份, 这反秦队伍, 一开始就失去了普通广大的黔首支持。
这还怎么玩?
现在别说是普通反秦玩家了,就算是张良这个高端反秦玩家,不也因为这个根本原因, 打算远离朝政, 带着自家弟弟医治完病后,归隐为生了。
至于赵瑶君所说的那些高中政治教材, 关于政治、哲学所涉及的内容,一是告诉张良没有一个朝代是永恒存在的, 韩国也是。韩王那种昏庸程度,就算不被秦国灭,也会被别国灭。
秦国以后要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社会阶级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必然也会灭亡。秦国早晚都会灭,也无需对它抱有仇恨。
各种客观、主观条件言论之下,张良反秦心理已经弱化到一定程度了。
赵瑶君弱化张良的仇恨心理之后,还问他到底为了什么给韩国报仇?
她道德绑架他复仇的理由不够为国为民,接着用政治教材里的内容、真理做钩子,勾着他画未来的大饼给他看。
上下五千年史书赵瑶君都看过,后世她经历过,赵瑶君画的未来的饼,那叫一个又香又甜,又大又圆。
张良确实是上钩了。
是啊,虽然没有朝代可以永恒存在,但是他们所在的这一段历史,却是可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可以创造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海晏河清、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
为了见一见那样的盛世,投秦看看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