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271)

作者: 梅子留酸 阅读记录

这点水也说不上资敌,只能说是雪中送炭一下。

他国百姓何其可怜啊!

赵瑶君想反正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她能帮就帮点吧。帮了这忙不但能洗清自己身上嫌疑,也能收拢点别国百姓的民心,何乐而不为呢?

嬴政皱起眉头,最后也说了个准字。

他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寡人即刻传令天下,将我儿祈雨降雨的盛事,广而告之,好令天下生民皆知。”

赵瑶君微微一笑,扬声道:“诺。”

第 132 章

嬴政亲写祈雨表文, 传遍天下,言神使殿下将会斋戒三日后,在蕲年宫凌虚台拜玄鸟山神, 为天下祈雨, 届时请百官、黔首观礼。

凌虚台高耸入云, 黔首站在蕲年宫外仰头, 便能见到此台情景。

咸阳臣的黔首最早知道消息,他们知道此事后, 就讨论开了!

人人喜笑颜开, 仿若过年一般,到处都是庆贺之声!

人们苦苦等待的三日,都是在询问、讨论此事。

“哎, 你听说了吗?神使殿下斋戒三日后, 就要在凌虚台上祈雨了!”

“这我肯定听说了呀!不过, 听说殿下梦游仙界, 怜悯天下黔首连年受旱灾之苦, 就恳求了玄鸟山神。”

“我也听说了这个说话, 还说玄鸟大人为我们抽调了仙界的水源来, 却不能直接显出真身降雨。祂就借殿下凡人之身祈雨降雨。可惜殿下此世乃是凡人身躯, 所以只能一城一城的降雨。”

有人疑惑:“你哪里得来的消息?”

“城中都传遍啦!你多久没出门了!”

其中也有他国细作小心翼翼,格外小声道:“不过,神使殿下真的能祈雨成功吗?听闻外边三个国家的君主祈雨都没成功, 若是殿下也没成功, 那怎么办呢?这不是应了如今的那些流言?”

咸阳城居民齐齐看着他,脸上满是怒意和痛恨:“你竟然怀疑神使殿下, 还信了流言一说,难道你是他国的细作?”

“我不是细作啊!”

细作还没反应过来, 就被群情激愤的咸阳臣居民押送到了官府。

细作都没想清楚自己是怎么暴露的,只能一路大喊冤枉,见了府衙的衙役,更是委屈的哭着说冤枉。

衙役见他哭得凄惨,便问占满了官府门口群情激愤的黔首怎么回事。

咸阳城居民们咬牙切齿:“殿下祈雨定能成功的,即便是不成功,那也是有别的原因。但绝非流言所说的那般,此人先是怀疑殿下祈雨会不成功,后世将话引到流言上,他一看就不是我们秦国黔首!”

咸阳城居民不知何时,拿出了自己腰间、脖子上挂的小偶人,大叫道:“对啊对啊,秦人对殿下从不会有如此不敬之语!祂可是带来喜悦和希望的喜神殿下!对了,大人你搜一搜这人有没有殿下的小神像!”

细作脸上慌了神:“我的小神像放在家了。”

衙役这回连搜也没搜,直接将细作押进了官衙之中,神色也是格外愤怒,但还说对黔首们道:“诸位乡亲回家去吧,此事我同大人说,敢怀疑殿下,定让他酷刑加身,得到惩罚。”

黔首们闻言,心里的愤怒平息下来,还有种为公主殿下出气的骄傲感。

王宫中的赵瑶君对此小事一无所知,她忙着让人收拾行礼,离开咸阳宫去斋戒。

斋戒三日,赵瑶君本以为是寻常斋戒,她只需要在自己居住的章台宫侧殿便可以。

没想到却被嬴政带到了蕲年宫中。

嬴政道:“祈雨降雨,此事甚大。我儿不可轻率,寡人要罢朝三日,陪你在蕲年宫中斋戒,为你举行祈雨大典。”

赵瑶君没想到还有祈雨大典!

反正她就这样坐上嬴政的安车,同他一道去了蕲年宫,同行的还有她不怎么见到的几个兄长和姐姐。

等到蕲年宫,嬴政挥退众人,牵着她的手,亲自带着她走遍历代先王走过的路,拜过历代秦王的牌位画像,对她一一说先王事迹,之后才让她进斋宫沐浴斋戒。

蕲年宫是秦惠公当年所建,此处落成后便成了秦国祭祀后稷、祈求丰年的专用建筑,亦是秦国国君祭祀五畤、斋宿沐浴的场所。

当年嬴政在此加封太子,在此及冠亲政,也在此举行祭天大典。

蕲年宫中斋戒、祭祀,原本只有历代秦国君主才有此资格,如今这个资格却到了赵瑶君身上,朝野上下却没有人不服气或提出异议的。

赵瑶君去蕲年宫之前,特意敲了敲玄鸟,让祂将自己的画像给了一张,让工匠比照着雕塑。

等到了蕲年宫后,赵瑶君才发现,蕲年宫比咸阳宫看上去更高耸,更古朴,也更清净庄严。挥退众人之后,好似天地之间便只有供奉的列代先王,以及嬴政和她。

蕲年宫中甚少金银珠宝装饰,有的是各种昂贵木料搭建的各种高台建筑。每一处建筑,乍一看古典朴素,没有珠玉摆件,繁复彩绘的雕花,但实际上宫殿用料都昂贵奢侈。

赵瑶君站在凌虚台上,抬头看好像格外近的蓝天烈日,低头俯视脚下密密麻麻的民居建筑。

她想到咸阳宫,不由道:“瑶君原本以为咸阳宫中的鸿台就够高的,没想到凌虚台的高,已经到了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地步了。

嬴政轻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倒是说的确切。”

赵瑶君讪笑:“这是一个名叫李白的诗仙说的。”

嬴政点头:“诗仙?这简单一句,也足以见其诗才,这句真合了凌虚台的模样。”

他双手扶在栏杆上,极目远眺,冷峻的面容上浮现一抹淡笑:“你方才说的鸿台,本来不是这个名字。寡人曾射鸿雀于台上,那处才叫了鸿台。因为鸿台乃是咸阳宫最高处,除了射鸿,寡人也在此处观天、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