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282)

作者: 梅子留酸 阅读记录

他们吃到有甜味的红烧肉时,已经惊呆了。

甜味,在这个时代是珍贵又缺乏的滋味。奢侈到用甜味来做猪肉,实在是少见啊!不过那香甜可口,软糯无比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那清冽的酒水,轻而易举的就俘获了嗜酒的樊哙。

这酒水看着清冽如水,却比那浊酒更加的醇香。无论是它醇香典雅,回味悠长的口感,还是逐渐浓烈的后劲,都让樊哙痴迷无比。

樊哙出身寒微,原先以屠狗为业,他生得无比魁梧,虽然当面无人敢说他什么。但樊哙知道,乡人背地里极为看不起他。

如今秦国的四公主,高高在上的神使殿下,竟然同他同殿而食,招待他如此昂贵精致的菜肴酒水,笑语言谈之间,只见真诚的赞美而无半点鄙夷。

樊哙粗中有细,这一下子,他心里竟然有些感动。

那清澈如水的酒液,经过赵瑶君蒸馏萃取,度数已经比现在淡薄微酸的浊酒浓醇太多。刘邦、卢绾、樊哙后来叫酒叫菜,赵瑶君也满足他们。

只是吃着吃着,这三人因为秦国柳林酒绵长浓厚的后劲醉了。

赵瑶君让人扶着三人下去歇息。

等人走后,她让人将烛火拨亮后低头写信,将刘邦之事尽数告知阿父。

写着写着,她手中的笔顿了顿。

赵瑶君沉吟片刻,就结合后世军训,军事频道、视频以及纪录片中自己见过训练军人的场面一条条写了下来,炮制出一篇练兵的细则。

她还很有兴致的配上粗陋的图画,一个个火柴人在烈日下大汗淋漓的站军姿,负重,泅渡......

写完画完后,她立即将信给了萧何:“我明日早晨便要离开东郡,若是那儿刘邦他们未醒,我也只能不告而别了,你为我分说一二。如今流民归拢之事未成,这信不能外泄,你让心腹送到咸阳。”

萧何小心接过信,贴身收好,恭敬道:“诺。”

第 137 章四月匆匆而过, 转眼到了十月初旬。

车队外的景色肃杀苍茫起来。

一队显眼的车队自南向北,从里到外,环绕秦国了一圈。如今在朔风狂吹, 北方冷得透骨之时, 这车队又紧赶慢赶的行驶到了秦国最北端的代郡。

车队的几两打车, 用玄纁厚重的颜色在车上绘了玄鸟图文。自车上悬挂的灯、车的形制、规格, 众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公主殿下巡游祈雨的车队。

任何到一个地方,见了这车队的黔首, 都会不约而同的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情, 他们跟在车队后方,护送车队远行。

代郡的苦寒干冷,较之咸阳更让人难以忍受, 刚进代郡, 赵瑶君便有此感受。

就是这样寒冷的天气, 赵瑶君上高台求雨之时, 地面上竟然也站了无数黔首。

他们忍受朔风寒冷, 站在高台之下的阔地, 用一双双热切期盼的眼, 看着高台上的赵瑶君。

代郡与燕国接壤, 现场也有许多燕国人前来观礼、储水。

两方黔首泾渭分明的站在两方,代郡虽然苦寒,但黔首们却没有哪一日饿肚子。

大秦应地制宜, 各地都有计划, 分次数,分批量的储粮多年, 全国粮仓中储存的粮食足以覆盖全国赈灾吃用。

代郡也刚刚开仓赈粮过,官府发了许多麦子、豆子、晒干的各种粮食、干菜, 足够黔首们平安度过冬日。

并且,官府已经说了,到了来年春日还会发粮种给他们呢。

这样一来,秦国黔首们精神饱满,脸色红润,眼神中也充满了希望,看着就不同于他国灾民。

燕国本就是六国中的最北端,国内寸草不生出的土地也有不少。

燕国当地是种植和放牧结合,如今燕国受了灾情,黔首们没有粮食和水,连饲养的家禽家畜也尽数饿死渴死。

他们面色灰白,活下来的人个个干瘦憔悴,两眼无神,同秦国黔首很容易区分。

他们偶尔会转一转疲惫饥饿的眼睛,抿着干燥脱皮的嘴唇,艳羡的看着秦国的黔首,然后又唉声为自己叹气。

赵瑶君心知,这样的天气,黔首们再来淋一场冷雨,身体怕是要出大事。

她费尽心思祈雨,是为了安定民心,解一解快要渴死的土地和黔首,可不是为了让他们大冷天站在雨水里狂热跪拜的。

天气寒冷,赵瑶君祈雨之前,招来郡守郡丞低声说了几句。

不一会儿,更多的边军涌入其中,让黔首们记住自己所盛放的容器位置,便强硬的将黔首们赶到了躲雨的屋檐下、雨棚中。

天气寒冷会要人命,但缺水渴死更让人难受。

有一路不怕苦寒,追随赵瑶君到代郡的狂热份子们,甚至不顾天气,他们就是固执着要站在露天雨水之中跪拜

下一刻,他们也被强制拉到雨棚之中,屋檐下方,被边军严厉呵斥不准淋雨。

这贴心且强硬的待遇,甚至连他国的黔首也一并有了。

虽然众人都在屋檐、简易雨棚下面,空地上到处放满了收集雨水的容器,但现场没有一人说话。

众人抬头,一会儿眼巴巴的看着墨云翻滚的天空,一会儿看着高台上祈雨的四公主,眼中的骄傲喜爱、崇敬感激,毫不掩饰。

他们看着闪电,听着雷鸣,当冰冷的雨水落下时,他们再也克制不住,高声欢呼起来。

雨水越来越大,渐渐有倾盆之势。

雨水进了容器之中,无数人想要跑出去碰一碰,用自己干燥生了疮疹的手,去触碰湿润干净的雨水。

他们已经许久没有洗过澡了,身上难免生了疮疹,浑身瘙痒得很,正需要水清洗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