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河无恙(223)

作者: 肉沫跑蛋 阅读记录

“嗯,知道了,听万兄的。”

“你最好得是真听,而不是敷衍我。”

“听,听!”

杜晚枫越发觉得,他们万兄成亲后,变得更唠叨了。

虽然以前也有点,但如今尤甚。

有时候杜晚枫甚至觉得万九洲拿他当小孩子,他身上慈父的光环越发耀眼了。

当然,万九洲要是知道杜晚枫心里的想法,准得翻白眼。

还慈父!

他就比杜晚枫大几个月好么!

吃饱喝足了,万九洲让人收拾了桌子,遣退了下人,四人才谈起正事。

“杜兄,清泉馆的行动太突然了吧?事先你都没跟我们通个气。”杨骏率先问。

“越突然越好,我本意就是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杜晚枫喝着茶,神态慢悠悠的。

看他这一路的表现,就知道他对这次行动取得的成果还是满意的。

“那今天早朝上的局面,你应该也是早就料到了?”

“自然。”

“礼部尚书周大人,你什么时候发现他不对劲的?”

张明净和杨骏也料到了早朝上会有的局面,可他们却没料到最后是用那种方式收场的。

周酩骗过了天下人。

其中也包括这两个人。

而这些,杜晚枫过去并没有告诉他们。

对于这点,杨骏也能理解。

虽然他们四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一起做了许多事,可并不代表每一件事都要一起行动。

在朝廷做官,许多时候联系得过密没好处。

像那种时时刻刻同进同退,也是很愚蠢的做法。

杜晚枫没跟他们分享这些信息,独自行动,并非是戒备他们,也未必是怕他们提前泄露。

更多时候,是一种保护。

既保护他们,也保护自己。

周酩的事,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是杜晚枫个人所为。连跟他走得很近的杨骏和张明净,事先都对这件事毫不知情。

正因如此,杜晚枫接下来的动向将更让人无法预料。

连他的好兄弟们都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其他人又从何得知?

他手里还掌握了哪些要命的东西?

这也没人清楚。

“周酩,过去对我还算友善。即便偶尔装作中立客观,将形势往对我不利的方向引导,做得总还算隐蔽,明面上的说辞也让人抓不到什么把柄。”

杜晚枫淡淡说着。

“那他是何时露了马脚?”

“张兄,你还记得蒋翰向你父亲提到的那几位官员名单吗?”

“记得,但上面并没有周酩的名字。”张明净早就暗中查证过那几位官员了,也被他发现了一些异常。

怕打草惊蛇,暂时没有动作罢了。

“上面几个人,或多或少都跟周酩有所联系。有些联系很淡,很容易就会忽略。而我这个人呢,一旦动了怀疑的念头,就想找出个结果。”

“那几位官员,户籍档案还有过往经历上,疑似被动过手脚。能做到这点的,需要户部有人才可以。周酩是礼部的,你为什么会认为是他?”张明净这段时间调查重点都放在户部上。

“因为户部的王大人已经有了怀疑对象,你们知道,王大人与我父亲的关系。他发现不对后,便把这个人的身份透露给了我。而这个人跟周酩在朝堂上看似很不对付,实际上私下来往甚密。连有时呈给圣人的奏折,笔迹都一样。”

“什么!”杨骏三人都是一惊。

而杜晚枫,轻笑间将这段时间都城发生的好多事情,都串联到了一起,真相也一点点浮出水面了。

张明净却立即捕捉到了另一个重点。

“你已知晓户部那人的身份,却没选择从他入手,反而先动周酩,这也是你精心计划好的?”

第204章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不错。”

这里面值得说道的东西就太多了。

“对了,奏折上面的字迹问题,你们猜是谁发现的?”杜晚枫含笑问。

张明净和杨骏都在思量着。

能够接触到那些奏折的,莫不是圣上的身边人。难道说,杜晚枫在宦官中也安插有自己的人。

这可是君王大忌啊。

可这种事情,杜晚枫怎么可能到处宣扬,还让他们猜?

就算再相信几人,也不会做如此蠢事。

何况以张明净的正直,他若真知道杜晚枫把眼线插到了圣人的身边,定然会出言斥责。

万九洲脑回路比较简单,也没把这件事想的这么复杂。

“听杜兄这么说,难不成是圣人自己发现的?”

杜晚枫一合折扇,“万兄说对了!”

张明净和杨骏都是一愣。

竟然真是这个答案?

杜晚枫便将前段时间鸿康帝的发现告诉给了三人。

“我当时劝圣人暂时按下此事,在朝堂上也不要声张,为的就是这一天。”选一个最好的时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同时也将他们那边的水给搅浑,让他们迷惑。

“所以你在那个时候就怀疑上了周酩?”杨骏愣愣问。

心里想的要更多。

当今圣上虽年幼,却心细至此,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另一方面,杨骏更真切地感受到圣人对杜晚枫的信任。

发现这些事情后,圣人没有惊动任何人,独独找杜兄商量。后面还愿意听从杜兄的建议,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有在朝臣们面前露出痕迹,君臣之间的信任可见一斑。

于关键之时,也能彼此托付。

倒让杨骏有些羡慕这样的君臣之情。

“是的,我让人好好调查了一下这周酩。一开始,我也被他这数十年精心对外展露的形象给骗过了。直到我派去的人去甘州走了一趟,回来后告诉我他老娘在乡下的处境,才知道这仁孝美名的背后有多少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