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44)
像魏阶这样的老臣,本来是很沉得住气的。
但问题就在——
“老王叔的存在给了大人不少的压力,再加上你过于在意多年改革的成果了。大人不想发生战事,除了这个结果,其他的你都可以妥协。”
“也许这就是老王叔想要的。”
最后这句话,冯纶只是轻轻点了一句,彼此两人却都心中有数。
老王叔一贯的主张就是对外强硬,最常见的一句话是:现在不打更待何时,难道等对方羽翼丰满转过头来对付我们吗?
不得不说,这番理论也是有其道理的,放到坊间也能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尤其是那些对各国关系深深忧虑的人,都担心哪一天会再打起来。只要别国野心不死,他们就寝食难安。
老王叔回朝后,朝廷中抱持着这一种观点的臣子越来越多,说话和行事也日渐激进。
有人归因于大闽改革成功,朝廷更有信心了。
有关于这一点,魏阶的心情有点复杂。
一方面看到大家称颂改革功绩,他自然与有荣焉。可另一方面,他也隐隐感觉到有一双手在将他给架起来,试图让他和整个朝廷都变得膨胀自大。
魏阶起初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冯纶提醒他的。
“大人,大闽的改革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百姓日子变好了,国库也充盈了。可别忘了,在军队这块,咱们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始终触及不到核心。”
“如今大闽各支军队,只有万俟龙飞率领的镇北军和范仲芳部、再加上一个霄虎军完全控制在朝廷手中。其他的,战事真要打起来,还能不能尽心尽力、跟朝廷一条心,可不敢保证。”
这也是魏阶深深为之忧虑的地方。
大闽朝军防羸弱多年,他们花了多年时间致力于改革军队,可不触及这个领域还不知道,越往下深入越让人感到森寒。
宛如一个看不到底的深渊,就连魏阶也只是在周边徘徊了一圈,就不敢再往下继续了。
他不明白,大闽朝过去一直是重文轻武,武将也多由文官来节制。并且武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防,不会让他们在一个地方根植太久。
他们何以有这么大的能量?
瞒过了朝廷的视线,在军中织就了这样一张巨网?
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势力?又有多少人参与其中?
魏阶本想顶着凛冽探查下去,接二连三便受到了警告。这些警告相当隐蔽,甚至外界都不知道。
魏阶自己,也只是模糊的一种感觉,根本抓不到什么证据。只是明白危险已经来到了他身边,且渗透在他周围每一个地方。
就连他的家人也不例外。
那一段时间,魏阶快要被逼疯了,偏偏还不能告诉别人。因为所有一切,都只是他的猜疑,没有证据,对方也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和破绽。
最终,魏阶胆怯了。
将改革的重点放到了别处,然后魏阶就发现,那种如影随形的恐惧便一点点消失了……
几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是魏阶的一个心结。暗暗留意的同时,又始终不敢再去窥探。
冯纶明白他的难处,也宽慰他一个人就算再能干,能做到的事情也有限。就算是当年的首辅杜寒秋,为了维持住自己的改革成果,杀了多少人?
可最后呢?他死去不到两年,许多的成果就被推翻了。
因为这样,就说杜寒秋这个人失败吗?
不会!
他的精明强干天下人都看在眼里,也佩服他的胆略和决心。
可对于魏阶来说,即便改革不那么全面,只要能巩固到更多的胜果,那就够了。他不需要向杜寒秋那样,为了改革排除一切万难、不惜与所有人为敌。
魏阶可以适当的认认输、服服软,做一些妥协。
只要最终能够受益于民、让大闽朝发展得更好,那魏阶就是个勇士!也没有人可以忘却他的功绩。
这番话确实宽慰到了魏阶,这几年他渐渐淡忘了这件事。
直到今日早朝,那些被他淡忘的阴影和恐惧又一次自他潜意识里汹涌袭来——
让魏阶明白有些事情,是逃不掉的。不去解决,它就永远在那里!
第049章 【一点点靠近真相】
“还好圣人按住了我一把。”魏阶也在庆幸。
要知道朝堂之上一旦做出了决策,那是很难更改和撤回的。
他是冲动了,但还是有一群清醒的人在的。
冯纶倒是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大人,今早杜大人和张大人是否始终缄默不言,未对此事发表意见?”
“不错。”魏阶点头。
“那应该是了,圣人看到这两位没有给出只言片语,就知道这件事情比想象的要复杂。与此同时,这两位也在用自己的举动暗示圣人。不好决定那就不做决定,搁置就是了。”
“让本官疑惑的是,杜大人不言语就罢了。以张明净的性子,他但凡不支持这项决议,定会站出来反对,今日为何没有一点动静?”这也是让魏阶一时想不通的地方。
冯纶笑了,“大人,接下来这话学生可能有些冒犯您——”
“你说吧!”魏阶对于冯纶,那是引为今生知己、无比信任的。
别人说冒昧的话,他可能会不悦会揣测,冯纶的话他相信他说什么都是在为他考虑。
这是合作多年生成的默契与信任。
“张大人不开口,恐怕是因为在他心中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他开口表态。”
“何意?”魏阶愣然。
“可能这事本身就没有谈论和上升的必要吧,西荣宝夏公主大婚,本是喜事。西荣主动提出交好,那更是喜事一桩。纵然不接受不以为然,也没必要在这个时候主动挑起两国矛盾。所以在张大人看来,朝臣们的争论是挺可笑、甚至是莫名其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