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253)

作者: 蒹葭是草 阅读记录

四爷却不肯转移话题,坚持说:“李氏是皇上赏的,暂时动她不得,等到出宫开牙建府再处置不迟。”

刚才不是已经处置过了吗,还能怎样处置,姜舒月不解地看过去,听四爷道:“寻个由头原路退回。”

比七天无理由还狠。

没来由地,姜舒月想起了大堂姐对四爷的评价,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用大白话说就是,他喜欢的人做什么都行,他厌恶的人踩上一脚都嫌硌。

姜舒月:嗯,要一直做他喜欢的人。

李氏红着眼圈,失魂落魄地走出五所,只有翠果一个在旁边安慰,顿觉人生凄凉。

王爷好是好,容貌英俊,气度不凡,可他的好全给了王妃,并不是自己的良人。

从他走进院中,到出言处置自己,全程都没拿正眼看她,心里眼里全是王妃。

选秀的时候,皇上本来有意将她赏给三阿哥,奈何李家真正想巴结的人是雍郡王,早买通了内务府和乾清宫的人,几经波折才算如愿。

银子流水似的花出去,全变成了重担压在她肩上,如今看来是打了水漂。

早知如此,还不如跟了三阿哥。至少三阿哥身边只有侍妾,没有福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迎面见三阿哥身穿朝服,带人朝这边走来。

翠果提醒李氏避让,李氏错愕一瞬,慌忙避到路边。

奈何天生丽质难自弃,又刚刚哭过,正是梨花带雨的时候,很难不令人侧目。

三阿哥看见李氏,放缓了脚步,走到她面前,轻声问:“小弟妹这是怎么了,像是哭过的样子。”

贵妃病重,已然起不来床,皇上让四妃共同主持小选。

四妃都有儿子,自然近水楼台,先相看起来。

李氏虽出身包衣,阿玛却是知府,人又生得明艳动人,早早被荣妃相中。

最后不知为何,被皇上赏给了老四。

太子也就罢了,谁让人家会投胎,皇上把好的都给太子,谁也说不出什么。

可老四凭什么!

乌拉那拉家的小姑娘天仙似的,又有本事,谁不想要,结果成了老四的福晋。

大选之后是小选,李氏艳压群芳,谁想又便宜了老四。

三阿哥那叫一个气,可气出内伤也只能干瞪眼。

哪知道李氏才见过王妃,便与宋氏一样,被发配到二所去了。三阿哥直觉这事不简单,很想弄清楚到底是王妃不肯容人,还是老四牛嚼牡丹不懂得怜香惜玉。

不管哪种情况,让皇上知道了,都够老四喝一壶的。

朕给你脸,赏你美人,你就这样对待?你对美人不满意,还是对朕的赏赐不满意啊?

进宫选秀之前,李氏也是知府家的千金,从小被娇生惯养长大。一路顺风顺水的人生,忽然因为一场选秀,变得充满坎坷。

李氏委屈极了,明知道不该与三阿哥说话,更不能表露什么,还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托三爷的福,奴婢没事,只是……只是叫沙尘迷了眼睛。”

哭成这样,怎么可能没事,三阿哥追问。李氏还要答话,却被翠果叫停:“格格,此处风大,快些走吧。”

再不走,就有闲话听了。

李氏抹了把眼泪,知道翠果的话没错,这里是皇宫,人言可畏,侧身福了一福,匆忙离开。

三阿哥意犹未尽地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对身边的心腹说:“去打听打听出了什么事。”

打听的结果就是没事。三阿哥蹙眉,听心腹苦恼道:“雍郡王的后院如铁桶一般,也没有闲人,什么都打听不出来。”

“没有闲人?”三阿哥不信。

心腹苦笑:“都在翻地,忙得不行,给银子也不要,着了魔似的。”

问不出来也没关系,反正有事,他查不出来,总有人能查出来。

很快流言传出,传得有鼻子有眼,说雍郡王妃善妒,容不下皇上赏的贵妾。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雍郡王妃好容貌,好品行,好本事,却原来是个不肯容人的河东狮。

惠妃听说之后,把儿媳叫来问话:“你怎么看?”

生怕儿媳与雍郡王妃亲近,受到影响,变得不贤。

“额娘,都是谣传,当不得真。”

大福晋是个实在人,从不爱说虚头巴脑的话,直接举例子:“李格格进宫时日尚浅,儿媳不知情,不敢乱说。只说住在二所的宋氏,跟着雍郡王妃学种菜,每一季都有分红。儿媳见过她几回,皮肤晒得有些黑,但人比从前精神许多。言谈举止间,全是对王妃的感激。”

最后反问:“若李氏是个好的,为何老四媳妇能容下宋氏,独独容不得她?”

也是,当初宋氏闹得那样厉害,老四媳妇都能以礼相待,又怎会平白苛待一个才进门的侍妾。

况且老四媳妇年纪轻,见识却半点不少,便是再不满李氏,也不会在她刚进门的时候发难,驳皇上的面子。

思来想去,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谣传,子虚乌有,要么就是李氏作了大死。

惠妃有线人,宜妃没有,只把五阿哥抓来问,毕竟五阿哥住四所,就在五所隔壁。

谁知五阿哥一脸懵:“李氏?李氏是谁?”

宜妃:“……”

荣妃听心腹说起,只是冷笑:“李家不是一门心思想要攀高枝吗,殊不知攀得越高,摔得越惨。”

“李氏多半不是个好的。”荣妃下断言,声音里带着一点后怕。

还好她没福气,没有在三阿哥身边服侍。

理由也很简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四媳妇是个好的,人也和气,与她合不来的,多半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