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259)

作者: 蒹葭是草 阅读记录

对上蒙古铁骑,也是不怵的。

若论兵精,两边势均力敌,非要分出个高低上下,蒙古铁骑自然略胜一筹。

但再厉害的精兵也禁不住三顿饿。

本来略胜一筹的蒙古铁骑,却因为粮食匮乏,被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大清的兵精粮足,而是横空出世的压缩饼干。

噶尔丹本人试过压缩饼干的能量,连夜遭受降维打击,以为清军上下都携带了这种军粮,心气儿和斗志崩得一塌糊涂。

虽然因为大阿哥的贪功冒进得以脱身,最终还是难逃厄运,死法也与历史上兵败之后一样。

胜利的时间提前了,意味着损失更小,收获更多。

如果说历史上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是惨胜,那么这一次就是彻彻底底的大胜,全胜。

随着噶尔丹的死亡,康熙朝规模较大的几次战争宣告结束,盛世即将开启。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康熙皇帝志得意满的时候,大阿哥却平白错失了第一次封爵的机会,并且被要求出宫建府。

有爵建府,和无爵建府,无论是风光程度,还是内务府的支持力度,都大不相同。

历史上大阿哥胤褆两次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于战事结束的两年之后,与三阿哥一起,获封郡王。

这两次从征,并非次次立功。

第一次贪功冒进被掩盖,由裕亲王,当时的抚远大将军福全背了黑锅。

直到第二次才立下军功,获得封爵的资格。

奈何在这个世界,只有第一次,没有第二次,大阿哥只能以光头阿哥的身份开牙建府。

令明党扼腕,索党开怀。

出宫那一日,大福晋与姜舒月依依惜别,拉着手说了好些话,并约定以后还做邻居。

在宫门口坐上马车,大阿哥冷声对大福晋说:“她纵是王妃,也不必过分巴结。”

免得坠了长嫂的脸面。

“我与她相交,不过意气相投,并非因为她是王妃。”大福晋看向大阿哥,苦口婆心,“爷,相比三爷,我总觉着四爷更磊落些。”

四爷的爵位,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堆出来的。

反观三爷,在户部尸位素餐,被踢到礼部之后,整个人变得阴恻恻的,让人看着很不舒服。

大福晋是个标准的贤内助,从不过问前朝之事,她对三阿哥的评价,完全出自本能,和独属于女人的直觉。

“你若与老四媳妇投契,往后继续走动便是。”大阿哥信重自己的妻子,却不会因为大福晋的几句话便回绝三阿哥的投靠。

从前他与三阿哥各自为战,却都是不折不扣的反太子党。如今老四倒向太子,并且在太子的扶植下封爵,位至郡王,反太子党若再不联合,以后恐怕会被太子党吃干抹净。

“皇子当中只你和大爷成亲了,为何这回开牙建府的只有大爷,没有你?”这不科学,关键大爷只是个平头阿哥,而四爷都是郡王了,按理说最早搬出去的应该是爵位最高的那一个,姜舒月想不通。

其实不仅是姜舒月,很多人都想不通,四爷自己也不是很通:“想必皇上有自己的考量。”

然而更令人费解的还在后头。

大阿哥和大福晋搬走,头所空置,皇上大手一挥,把头所也赏给了四爷。

准确点说是赏给了姜舒月,因为皇上的原话是:“赏给老四媳妇种菜。”

乾西所一共五个三进的四合院,其中三个都归了四爷,怎么看也不像是这两年能搬出宫的样子。

姜舒月拿到头所的钥匙,本来想让宋氏搬过去看院子,可宋氏舍不得她的菜园,只得安排禁足中的李氏搬过去住。

等李氏搬走,宋氏又惦记上了头所的院子,想要承包下来种菜。

“王妃,李格格知错了,也想学宋格格在院中种菜,还请王妃免了李格格的禁足。”四爷没有追究翠果的背叛,却再也没用过她,只让她在李氏身边伺候。

翠果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并不敢生怨,在李格格身边伺候得越发尽心。

当初李格格被禁足,是姜舒月的意思,现在解除禁足,也只能她来解:“我可以解了她的禁足,但她再敢闹事,我不会再管。”

翠果细心观察了好几个月,发现李格格是真怕了,这才敢来求情,立时应下。

姜舒月当天便解了李格格的禁足,还安排宋格格上门教学,顺手将头所的前院承包给了宋格格种菜。

头所比二所大,尤其前院大出不少,宋格格是第一个臣服的,又肯吃苦,姜舒月亏待了谁也不会亏待她。

宋格格掉进钱眼里出不来,本来还有些可惜头所那个宽敞的前院,谁知王妃才解了李格格的禁足,就把前院承包给她了,顿时欢喜。

“王妃放心,奴婢一定尽心教李格格种菜,让头所早日赚钱。”

宋氏不愧是德妃的前心腹,除了种菜还没忘记协助姜舒月宅斗,非常狗腿道:“李氏不安分,奴婢会盯着她,有任何风吹草动,及时向王妃汇报。”

姜舒月也有这个意思,类似捉奸的事,她不希望再闹出第二回,欣然接受了宋格格的好意。

第90章 阴谋

冬日,花草树木畏寒,姜舒月也比一般人怕冷。四爷把这事暗示给德妃,德妃非常通情达理地免了姜舒月的请安。

只十三和十四经常过去走动,姜舒月把小火炉十四阿哥抱在怀里取暖,上午带着他们背书识字,下午教他们种水培蔬菜,顺手把宋格格也教了。

北方冬日漫长,姜舒月种了很多水培蔬菜,自己吃不了就送人。一开始只送菜,后来连花缸一起送,既能观赏,又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