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世无限重生:我怎么还不死/末世零元购:物资堆满我的空间(610)+番外

作者: 张穆九 阅读记录

这样,即使是在末世之中,人类也能够保留住生命的火种,继续在这片星球上繁衍生息。

李冰胆子渐渐大了起来,漫步在189层之中。

照片中的冷冻人躺在透明的容器中,身体被特殊的冷冻液体包裹着,仿佛进入了永恒的沉睡。

他们的面容平静而安详,仿佛在等待着未来的觉醒。

在这个研究所里,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

研究人员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试图打破生命的界限,让人类在末世中得以延续。

第532章 人体休眠仓

冷冻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突破,更是一种对未来、对生命无尽的憧憬和想象。

很遗憾,即使这一层充满科技感,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想象,李冰仍然没有在这个楼层发现7A44的踪迹。

她再次拿出纸张,在上面写到:189层,冷冻人技术研究中心,并画上了一个叉号。

她再次如法炮制,躲进了空间。

188层,是“人体休眠技术研究中心”。

这层楼给人一种寂静和神秘的感觉。

楼层的窗户很小,且都装有厚重的遮光窗帘,以防止外界的光线干扰内部的实验。

李冰瞬移的地点,正好是一扇铁门之后。

门上镶嵌着一个密码锁和一个摄像头,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区域。

通过铁门,你将进入一个长长的走廊。

走廊两侧是一间间紧闭的实验室门,门上标着各种专业术语和警告标识。

走廊的尽头是一扇更大的门,门上有一个透明的观察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神秘的休眠仓。

这些休眠仓看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太空舱,它们的表面由一种发光的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可以模拟人体的生物钟,为休眠者提供必要的光照和温度。

每个休眠仓内部都装有一个复杂的生命维持系统,可以监测和调节休眠者的生命体征,确保他们在休眠期间的安全。

在休眠仓的旁边,有一个控制室。

控制室内摆满了各种高科技设备,包括显示屏、控制台和一系列未知的仪器。

这些设备都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和维护的,他们时刻监控着休眠者的状态,以确保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点能够自行解除休眠。

整个楼层面积太大,李冰两只脚走一遍需要一个多小时。

她已经连续走了三层楼层,还是没有发现7A44的踪迹。

她躲进空间,吃了一颗代餐胶囊,又喝了两口空间井水。

她拿出那张纸,在上面写上:188层,“人体休眠技术研究中心”,再次画上了一个叉号。

李冰略感疲惫,却仍旧从随身携带的文件夹中取出阎老头亲手绘制的7A44的详细图纸。

图纸上,7A44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能从中窥见其实体一般。

7A44的外观犹如一颗巨大的铅球,直径高达两米,沉甸甸的重量仿佛能压垮一切。

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特殊的金属,这层金属不仅坚韧无比,更蕴含着科技的奥秘。

在这层金属的包裹下,隐藏着那颗与众不同的陨石。

这颗陨石,蕴含着无尽的能量与秘密。

而陨石外的那层金属,不仅是为了保护陨石,更是一个精密的设备。

它能激发陨石中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可供人类利用的动力。

同时,它也是一个平衡器,确保陨石的能量稳定输出,避免任何潜在的危险。

李冰有些无奈,7A44啊,你到底在哪里?

她甚至幻想,如果狗子能变小就好了,让它帮忙寻找,速度应该更快。

第533章 一无所获

李冰只休息了一会,便继续利用空间的虚拟影像观察起下面的楼层。

当她聚焦于187层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

那里,是一个宏伟的数据存储中心。

犹如一个知识的宇宙,包容着世间万象。

在楼层的核心地带,一台超级处理器静静地矗立,仿佛智慧的心脏,跳动着知识的脉搏。

这台处理器中,存储着从古至今、从东到西的医疗秘方、运输技术、人文风情、地理奇观、宗教信仰、教育智慧、科学原理、艺术精髓、数学奥秘、古诗词的韵味、文言文的深邃、气象学的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动物养殖的技巧、动物训练的奥秘以及网络世界的无尽知识。

在楼层的角落,上万个大型移动硬盘整齐地排列,它们像守护知识的士兵,忠诚地保护着其中的内容。

这些硬盘,不仅储存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与现状,更承载了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而在另一角落,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和纸质资料。

这些古老的载体,虽然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显得有些过时,但它们所承载的知识与智慧,却是无法被替代的。

这些书籍和资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这个楼层,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宝库,它储存着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

而李冰在抵达地面时,终于看到了那个醒目的牌子——“人类资料储存中心”。

这个牌子,不仅是对这个楼层的命名,更是对人类文明精神的致敬和传承。

尽管李冰对这个楼层抱有很大的期待,但仍然没有发现7A44的踪迹。

她又拿出纸张,在上面写上:187层,人类资料储存中心,再次画了一个叉号。

正当李冰情绪低落的时候,空间的虚拟影像却为她带来了意外之喜。

她惊奇地发现,第186层竟藏着诸多珍贵的科技物资,命名为“科技成果储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