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新梅把票据塞给了他,才满意地笑了笑,“好了,不耽误你吃饭了。我先回去了,过两天再来看你。你好好的,要是遇上了事,千万记得第一个找我。”
周爱民答应了下来,看她的眼神都变得温情脉脉了。
说完了话,牛新梅先回了土房子,找到了乔秀兰。
乔秀兰看她眉开眼笑的,就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两人和吴亚萍打了个招呼,就回了乔家。
乔家人此时也都下工了,侄子们也都下地干活了。他们年纪虽不大,但也是农家孩子,干起活儿也不比成人差多少。
“小姑,你回来了啊!今天早上的骨头汤真好喝!”
“小姑早上累着了吧?我给你捏捏肩。”
“我给小姑捶捶腿。”
侄子们知道了前一天的饺子是乔秀兰掏了私房钱,加上今天一大早乔秀兰给他们熬了骨头汤——那骨头汤的好喝真是不用说,泡着馍馍吃再好不过了。态度那个个顶个的殷勤,小嘴都跟抹了蜜似的。
乔秀兰看的好笑,赶苍蝇似的摆手:“去去,洗手等吃饭去。”
侄子们笑嘻嘻地散开,乔秀兰跟家人说了牛新梅在家吃饭的事情。于卫红作为这个家实际的大家长,很快就跟牛新梅聊了起来。
乔秀兰进了灶房,李翠娥和刘巧娟已经把午饭都准备好了。
杂面馍馍,凉拌婆婆丁,还有个泥鳅汤。
乔秀兰撸了袖子,热锅下油,开始煎鸡蛋。
热油滋滋作响,鸡蛋下锅没一会儿,就呈现出了诱人的金黄色。
乔秀兰煎了七个鸡蛋,装成了一盘。
牛新梅坐在乔家饭桌旁,光是闻着香味就开始咽口水。她在家也经常吃鸡蛋,可嫂子泼辣,不让她吃,她最多只能偷偷用白水煮了。可和白煮蛋,怎么能和油汪汪的煎鸡蛋相比呢?
“来,新梅,别客气。”知道她爱吃鸡蛋,乔秀兰先夹了两个放到她碗里。
“这咋好意思。我吃一个就成了。”
“没事,你吃吧。上回你不是还给了我一个吗,这回我也多给你一个,咱们礼尚往来。”
于卫红也帮着说:“牛家妹子,别客气了。上门是客,家里啥也没准备,你别嫌弃就成。”
说着话,乔秀兰又看向侄子们,“都别愣着了,夹去吃啊。”
侄子们和她道了谢,又乖巧地把煎鸡蛋一分为二,自己吃半个,然后另外一半和他们爹妈分享。
乔秀兰看福明已经把自己的一半分给了三嫂,就把剩下的煎鸡蛋夹给了李翠娥,“妈,昨儿您也累着了,快趁热吃。”
“你这孩子,自己吃。妈都这么大年纪了,吃啥不一样。”李翠娥又要夹还给她。这鸡蛋还没吃,但看到一家人和睦融洽的样子,她心里比吃了什么都高兴。
母女俩也不用客气,乔秀兰就和母亲分着,一人一半吃了。
牛新梅吃着油汪汪、香喷喷的煎鸡蛋,心里满满的都是羡慕。这乔家人过得日子,才有滋有味啊!不像自己家,明明条件也不比乔家差,可管家的大嫂孤寒小气,有了好吃的都是先偷偷摸摸地紧着自己儿子。其实她也没那么贪嘴,非要偷吃家里东西。可就是气不过,明明爹妈在的时候,她也是家里受宠的女儿。爹妈一走,嫂子就变了嘴脸,看自己哪儿都不顺眼。明明在自己家,可却像个外人似的被防备着。
她下了决心,等和周爱民成了家,一定也要像乔家这样过日子!
第25章
乔建国这天从黑市回来, 给乔秀兰带回来两个消息。
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他觉得他觉得没那么好的。
好消息是周瑞已经允许了他们再设一个摊位。而且这还不是乔建国主动提的,是周瑞主动找了他说的。
不那么好的消息就是,周瑞希望乔建国往后能长期稳定地给自家母亲提供吃食。当然了,这吃食自然是乔秀兰做的那种特别美味的。而且更让他奇怪的是,他一直没和周瑞提过这吃食是自家做的,只说是在乡间收上去的。要知道这投机倒把风险大, 很多人可能急缺钱,就插了一脚, 回头难关度过了, 也就收手不干了。
周瑞凭什么就能知道乔建国这里的吃食,是能长期提供的呢?
他不明白, 乔秀兰自然是知道的。
这位黑市大佬可真是聪明人,自己不过去给蒋玉芬送了一次桂花糕。他就已经猜到了她的用意。先给了甜枣,再派下任务, 你来我往,也算互不相欠。
乔秀兰现在也就做出了桂花糕和酸梅汤两样受欢迎的吃食。虽然买的人依然很多,但她上次去黑市, 已经看到不少摊位在效仿了。他们卖的自然没有她做的好吃, 但价格便宜许多, 也抢走了一部分客源。长此以往, 可能会有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要想不被人超越,那就得不断地推陈出新!
乔秀兰琢磨了一下。这天气还是热,自己也只有半夜到天亮前的几个小时时间, 工序太繁杂的吃食肯定是不行的,不能存放的东西那也不行……
好在她上辈子办小食摊经验丰富,很快就想到了一样应季的吃食——凉皮!
凉皮工序虽然也不少,但耗费时间并不多,而且能存放,多做一些,在外头从早上卖到下午也没事。
于是这天半夜,乔秀兰就起来和面揉面。面里加入适量的盐,揉好之后用湿布盖上,放置三十分钟,接着在盆内放入兑好的善水,把面团放入,像洗衣服一样反复搓洗。
当善水呈现白润的光泽的时候,再把善水过滤到另外的大盆里,再加善水接着洗白滤出。直到洗白的水变清,剩下了发黄的面筋。面筋冲洗过后上锅一蒸,筋道十足,用来当凉皮的菜码最适合了。
接着便是静止过滤的水,这个时间需要四个小时左右。在这个期间,乔秀兰蒸好了桂花糕,煮好了酸梅汤,还点着油灯去了后院自家种植的菜地里挖了几把野菜,摘了一些黄瓜。野菜和黄瓜都切成丝,也是凉皮的菜码。
忙活了一大桶,面浆水也沉淀好了。将最上头的清水舀掉,剩下的粉浆用勺子搅匀,然后放在刷了油的平地大盘子里热水上锅子蒸。
这时候火候就十分讲究了,等面皮鼓起呈透明的时候就要立刻取出,换上另一盘。
就这么一盘一盘换着,乔秀兰做出了几十张凉皮。
等到乔建国起身的时候,乔秀兰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满头大汗地坐在灶台旁的小马扎上。
“我的小祖宗诶,这是又忙啥?”
自家妹子打小就是全家的宝贝疙瘩,下巴虽然尖尖的,但是脸颊一直是圆润的。这段时间忙下来,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清瘦了下来,五官虽然是显得更加清丽了,可给家里人心疼坏了。
乔秀兰擦了汗,笑了笑说:“做凉皮呢。二哥,这个你拿过去卖起来很方便,只要把凉皮和菜码都带过去,有人来就装上一点,然后放上菜码,调上酱汁,直接就能吃。可惜家里没有花生米,不然炒一点放里面更香……哦对,酱汁我还没调呢。你等我一下。”
“你快坐着吧,你只管说,我来调。”他虽然是个做饭的门外汉,但到底也做了快两年吃食的生意,最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
乔秀兰真真觉得有些累了,“把大蒜捣成泥,然后加一点芝麻油、大豆酱油和醋,辣椒油家里有现成的,也可以放一点。”
因为是这辈子头一次尝试着做,所以家里调料不算齐全。乔秀兰想着要是这次卖的好,就再去黑市买点芝麻花生什么的,自己熬一点麻汁出来。
乔建国很快就调好了,乔秀兰尝了味说可以之后,乔建国就翻出家里的两个铁皮大饭盒,把酱汁给装了。
看着自家二哥有条不紊地把食材一样一样打包,乔秀兰才想起来一桩。现在可没有一次性饭盒,这凉皮别人来买了可怎么吃?又不像酸梅汤,可以自家用碗装了,客人咕咚咚喝一碗也就几秒的事情。这黑市的摊位可容不下客人在那里吃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