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为军嫂(32)

李金凤见状笑骂一句:“没良心的,养这么多儿子有啥用?”

虽然她这么说,但是脸上带着满满的自豪。像她一口气生仨儿子的可不多。

回头李金凤就跟丈夫埋怨:“你看你两个弟弟,一个成了工人,一个进了部队,就你还在农村里刨食。”

老大两口子结婚这些年,先是卓玉山在媳妇面前埋怨父母偏心,结果媳妇跟他一条心,也跟着埋怨公婆偏心。但是媳妇提到他父母偏心时,卓玉山有时会闷不吭声,有时却会脾气不好地斥责媳妇。这都是老黄历了,每提一次,就生一肚子闷气。

“别胡叽歪,玉航跟老二一样吗,他可是我亲弟弟。没看玉航疼咱家孩子吗,一回来就给孩子送好吃的过来。”卓玉山还算有点能耐,现在在村里任二队队长,也有点脾气。

在家里,虽然是李金凤掌管着的钱财,可是大事还是卓玉山说了算。

卓玉航在卓玉山心里地位不一样,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可在李金凤眼里,卓玉航和卓玉川的地位没多大差别,顶多觉得卓玉航更亲近点。可万一卓玉航侵害到她的那部分权益,她肯定不饶他。

因为家里缺油,杨秋菊没有特意用油炒了再炖,更没有用糖红烧了吃,她把扒了皮的兔子和褪了毛鸡剁成小块,加上盐、酱油、八角和花椒,还放了些洗过的山蘑进去,清炖了一锅香喷喷的肉菜。多放点菜进去,一家人能多吃点肉菜。

平时他们家想吃点肉菜也难,因为卓文华每个月发的肉票有限,那几两肉票都不够塞牙缝的,一般都攒着买成肥肉熬油。

卓晓光兄弟三人早已蹲在灶房眼巴巴地等着,卓晓光吸吸鼻子闻到的香气,“奶奶,肉还没熟吗,馋死我了!”

最小的卓晓亮也可怜巴巴地说:“奶奶,我想吃肉。”他边说边吸允手指,拿自己的手指当香喷喷的大鸡腿一样。

卓晓辉也在一边瞅着,嘴巴里面直咽口水,乌溜溜的眼睛一直瞅着大锅,仿佛能看到锅里的肉似的。

杨秋菊笑着说:“都是小馋猫,马上就熟了,等会给你们捞鸡腿吃。”

香味越来越浓,越传越远,从卓家门口路过的人闻到香味后琢磨:卓家又做啥好吃的了,这么香,闻着像是炖鸡了。家里有个在市里上班的就是不一样,能时不时吃肉改善生活;不像他们这些老百姓,到了年底才舍得杀猪吃肉。平时家里有几只鸡都不舍得杀,还得让鸡下蛋呢。

杨秋菊约莫肉炖熟了,先给三个孙子拣出几块肉多的让他们吃着,剩下的继续在锅里闷着。然后她又在上面热上三合面馒头和玉米窝头。

卓玉婷估摸着肉应该熟了,再也按捺不住了,她进了灶房,正好看到三个侄子在吃肉。

“好小子,吃肉也不知道喊姑姑一声,下次有好吃的不给你们送了。”

卓晓光嘿嘿傻笑,“姑姑,我吃起肉来把你给忘了。”

“臭小子,这点事就把姑姑给忘了,以后可不敢指望你。”卓玉婷转头跟她妈说:“妈,你也给我盛点肉吃,我饿了。”

“我看你是馋肉吃了。”杨秋菊再次掀开锅盖,把热好的馒头、窝头端出来,给闺女盛了一碗菜,“先给你三哥端一碗吃,再给你大哥送一碗去。”

杨秋菊特意给老大家盛了一大碗肉。当儿子的还记恨她偏心,但她有肉吃却没忘了儿子。

“唉,想吃个肉也不容易。”卓玉婷嘟着嘴,不高兴地念叨。

杨秋菊督促闺女:“快点去,给你留着,少不了你的。”

卓玉婷先给三哥端进屋一碗,回来把另一碗放进提篮里,匆匆往大哥家走去。

“喏,这是咱们让我给你们送来的。”卓玉婷把那碗肉蹲在桌子上,瞥了她大哥一眼,哼了一声就走了。

此时卓玉山和李金凤正在吃饭呢。李金凤看到小姑子送来肉,一点没计较小姑子阴阳怪气的态度。

卓玉婷送下肉,大步流星往家走去。两家离得并不是太远,她很快就到了家。

卓玉婷一进屋,就听到大侄子招呼她:“姑姑,快来吃肉,奶奶给你盛了一碗。”

看来卓晓光是把姑姑刚才的话放在心里了。

杨秋菊特意给孙子挑了些鸡大腿、兔腿这种部位的肉,多是一根骨头一圈肉的那种,特别好啃。三兄弟吃得满嘴流油,肚皮溜圆,还直呼好吃、真香!

吃过饭后,卓玉婷边收拾碗筷边说:“还是三哥在家里好,能吃上肉。”

最小的卓晓亮误会了姑姑的意思,他拉着三叔的手要回家,“三叔,你去我家住吧,我想天天吃到肉。”

三个大人听明白了卓晓亮的意思,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卓晓亮认为三叔有能耐让他们吃上肉,他以为让三叔到他家住,他就能天天吃上肉。

就算卓玉航有那本事,他也不能住在大哥家!

笑过之后,卓玉航抱起小侄子说:“走,我这就跟你回家。”

他回头跟杨秋菊说:“妈,我去大哥那里坐坐。”

杨秋菊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去吧,你不说还给你大哥带肉,别忘了!”她不是不疼大儿子,只是她想疼大儿子的时候,大儿子已经打心底认为她偏心,再加上后来工作那事,彻底寒了大儿子的心。

可是,杨秋菊又有什么办法,那又不是靠她的能耐得到的工作;如果是她能给儿子安排工作,她肯定会把工作机会留个大儿子。

第29章

可杨秋菊听卓文华说,那工作是老二的外家——杨家舅舅出力给外甥安排的, 她总不能抢了人家给自己外甥安排的工作。万一她那样做, 杨家却暗中使坏不让大儿子如意上班,照样落不了好。

这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杨秋菊也没去证实。正如卓文华跟她离婚时, 她没有去单位跟他大吵大闹一样,安静地接受了一切。

杨秋菊认为:还不如按照她的心意安排,尽量给大儿子多攒钱盖个好房子,娶个好媳妇,好好过日子。可是因为她跟大儿子关系一直不好,大儿子不听她解释, 时间长了,她索性不说了。杨秋菊认为:她确实有段时间亏待了大儿子, 现在只要大儿子能把日子过好,她就无所谓了。

而那时卓玉航和卓玉婷年小, 并不知道实情,也没人跟卓玉山解释,所以,卓玉山一直不给亲妈好脸色。

可卓玉山在意的就是父母的偏心, 在乎的就是那个工作。对乡下人来说,谁不想有个铁饭碗, 那绝对是个大傻帽!卓玉山不傻,只是他没有那个好运气。

另一个知情人卓文华却没有给大儿子一个合理的解释。也不是他完全不想解释,卓文华倒是想找大儿子解释, 但是大儿子见了他跟仇人似的,懂事后的卓玉山一直记恨父亲抛弃过他们母子的事,从来不肯跟父亲交谈过。

卓文华想找大儿子谈谈,可是卓玉山根本就不给他讲话的机会,后来卓文华放弃了跟老大解释真相。也许是因为卓玉山是卓文华放弃过的孩子,也许在卓文华心里只有老二卓玉川才最重要,卓文华对大儿子没有那么尽心,他能给大儿子提供的是物质条件。他心里的天秤一直偏向老二卓玉川。

卓玉航去灶房捡了一直最肥的兔子,放到提篮里让卓晓光提着,“你提着,回头让你妈给你妈炖炖吃。”

“哎。”卓晓光高兴地答应。

“走,咱去你们家玩。”卓玉航带着三个侄子去了大哥家。

这时卓玉山和李金凤已经吃完饭,卓玉山一看三弟来了,笑着问:“你昨个回来的?呆多长时间,啥时候走啊?”

卓玉航告诉大哥他要在家歇两个月,卓玉山也非常高兴。

卓晓光跟他爸说:“爸,你看这是三叔给咱家的肉。”他说着掀开遮住提篮的布。

卓玉山问:“玉航,你怎么又拿肉来了,刚刚不是让玉婷送来一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