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瑶衣正帮人收拾着绳子,闻言笑道:“这不分家了嘛,我家公子和人合伙将开了间药堂,此番是头一回出来跑营生,想去南面的安通镇进一批药材。”
船工大叔听了,道声难怪,不由叮嘱一声:“出门在外,你提醒他防着些,别的碰到骗子。这种事,我可见太多了。”
袁瑶衣感激一笑,道了声好。
她看去站在船栏边的詹铎,身姿笔直,好似在寻思着什么。
其实他这样,反倒真像一个初出门、没什么经验的人。
又过了几日,船停靠在安通镇的渡头。
袁瑶衣走下船的时候,心中涌出些许复杂。这里离着闳州并不远,继续沿江而下便是。
除了她和詹铎,还有几人下了船,有从授州一直过来的,也有中途上船的。
离开渡头,两人进了镇子。
比起去年冬,这时的街道热闹许多。仔细想想,中间也才过去三个月而已。
而这里,比京城更多了几分春意。二月伊始,草色泛绿,柔柳开始往外抽嫩芽。
“公子,接下来怎么安排?”袁瑶衣问,仰着一张小脸儿,上头涂着黄黄的药粉。
詹铎看她,总忍不住想拿帕子将她的脸擦干净,看看那个白皙娇美的她:“先不急,我们找地方用饭。”
说着,便往前走。
袁瑶衣跟上,轻轻嘟哝了一声:“你看着像来游山玩水的,而不像是来跑营生的。”
詹铎笑:“这样做,才能让人觉得我好骗不是?”
两人走着,前面有一座临江的三层楼阁,瞧着人进人出的很是热闹。
“到了,就是那儿。”詹铎停下,抬手指着前方楼阁。
袁瑶衣看过去:“那有什么好吃的吗?”
“有,此地特有的草鱼。”詹铎道。
去年冬,他带她一起回京时,曾听见耿芷蝶和她说好一起上岸吃鱼。上次没在意,便就这次带她去吃。
第62章 第 62 章
安通镇临江, 这里的人大都是靠江吃饭。
除了盛产药草,景色也不错,不少文人骚客会前来游赏, 留下来的赞美诗句自然不少。
袁瑶衣看着窗外的江水,她的房间在客栈二层,刚好能看见不错的风景。
看着奔腾的水,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春机勃勃。
已经来了这里三日,詹铎除了带她四下走动,并没有去采购药材。她跟着他将附近转了个遍,那座三层的敬江楼, 已经去了两次。
她惦记着事情进展, 也惦记还在牢中的姨丈,偶尔会问詹铎何时去看药材,詹铎会说再等等。
当然,她知道这件案子不一般,有时候不能冒进,需要稳妥着来。这方面,的确是詹铎更懂。
今日天不太好,阴沉沉的,就连江水都显得浑浊几分。
袁瑶衣去了对门的客房, 正是詹铎的住处。
因为现在的身份是南下的商贾, 所以客房也要了小的,屋里简单的桌椅, 一张板床。好歹是两人不用再挤一间房, 避免了不少尴尬。
詹铎正站在窗前, 低头看着手里的信笺,听见动静, 往房门处看来。
原本疏冷的脸缓和了些,顺手将信笺折起,塞进袖中:“桌上有萝卜糕,你尝尝。”
袁瑶衣将房门关上,闻言往桌上看了眼,果然摆着一碟萝卜糕。
“公子,今天要出去吗?”她现在并不饿,简单问了声。
詹铎走到桌边:“出去,去看看药材,合适的话咱们先定下。”
边说,他边用干净帕子包了两块萝卜糕。
袁瑶衣听了,来了精神:“公子其实可以先看看,不急于定下。”
“为何?”詹铎身形一侧看向她。
“所谓货比三家,药材要有质量,但是价格也得公道,”袁瑶衣道,神色认真,“先每家看下来,而后回来仔细对比再做决定。”
詹铎颔首,眼中带着赞赏:“的确该如此,便就依你说的办。”
袁瑶衣本还想说什么的,听着他这样直接应下,倒真是比以前好说话得多。
他站在桌边,一套清素的袍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恍惚,真的是个平常人家儿郎。
“走了,”詹铎走过来,手往前面一伸,“拿着,路上吃吧。”
袁瑶衣下意识抬手,然后接过他送来的东西。正是用帕子包起来的两块萝卜糕,此时落在掌心上,带着温热。
两人从客栈出来,便沿着街道往前走。
袁瑶衣对附近已经熟悉,也知道药材街怎么走。
虽然惦记着姨丈,但是她从不会主动问詹铎这件事情的进展。她跟来,只想单纯想帮忙,而并不想添乱。
行人如织,来往推运货物的板车也不少,装着药材的麻袋捆得结实,车轮吱吱呀呀往前走。
“二月杨柳风,”詹铎薄唇微启,下颌习惯的微扬,“盘龙村的孩子们此时应该在读书吧,可惜不能去看他们。”
袁瑶衣半垂着脸,视线中是男子晃动的袍摆。
手下意识往腰间摸了摸,抓起绑在那儿的小布囊,里头除了装着几枚铜板,还有当初盘龙村孩子给她的平安符。
“公子,”袁瑶衣看着身前男子的背影,轻声问道,“就是你定下的药材,后面会作何用?”
她知道,南下采购药材只是幌子,目的是查出军中兵器丢失一案,可是药材又是实实在在要买的,也是不小的一笔银钱。
詹铎停步,回身面对她而站:“送去北面边城。”
这四个字他嘴里咬的极重,面上的疏冷消散,而是面上浮出一抹沉重。
“边城?”袁瑶衣念着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