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让我当炮灰主母,我偏另谋高枝(313)

作者: 霁妘 阅读记录

“沈驸马这张嘴,真是什么都敢说。”刘公公将陛下未说完的话续了下去,笑眯眯道:“也是勇气可嘉。”

皇帝默然,神情并不轻松,因为边境传来急报,他正在考虑派谁前去镇压。

夷蛮人并不难打,说不准大启的大军到了边境,对方就老实了。

前些年打过一次,对方退了敌,并表示永不来犯,结果呢,不出几年便又固态萌生。

皇帝这回可不想再接受和谈,只想将夷蛮人打服。

“刘得柱,你说朕用谁好?”

刘公公一怔,明白过来皇帝在问什么之后,心里自然浮现出谢韫之的名字,只是,陛下恐怕不想再用谢将军呢。

夷蛮人又不难打,叫谢将军前往,无疑是等于将军功拱手送给谢将军。

所以他苦笑道:“陛下为难奴才了,打仗这么严肃的事,奴才怎么会知道呢?”

皇帝觉得也是,不过是随口一问罢了。

次日上朝,便在朝上说起了边境的军情,干脆征求百官的意见:“各位爱卿,可有人自荐,或举荐贤才?”

夷蛮人就像烧不死的野草,兵力不强,却春风吹又生,这时候无论谁带兵出征,无疑都能拿个军功。

皇帝征求百官的意见,说明不想用谢韫之,因此各位面面相觑,都在心里盘算着什么。

“陛下,既是南下征讨,微臣觉得镇守南营的平南将军不错,毕竟他长居南方,对南方的地理和气候也比较熟悉。”一位官员出列说道。

皇帝瞥了他一眼,若是没记错,这位何大人向来亲近肃王,举荐的人选,约莫也是肃王党羽。

“还有吗?”

“陛下,微臣认为骠骑将军可以胜任。”

“微臣……”

臣子们举荐了一圈,虽没有提及谢韫之的名字,但皇帝仍是没有决定下来,叫人捉摸不透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恭王这一边的人便沉默不语,毕竟他们也看出来了,陛下不想用谢韫之,就算提了也没用。

再说了,谢韫之也没必要去争这个军功。

同一日,沈知节与熙宁公主进宫请安,见皇帝眉宇间笼罩着烦忧,便也忧心不已地问:“陛下,为何事发愁?”

“南境急报,朕发愁不知该让谁去为好。”皇帝面容凝重地看着他道:“沈爱卿,你说呢?”

原来如此,沈知节站在皇帝的立场,稍微一想便设身处地地道:“不若,让七皇子去?”

打夷蛮人,正是立军功的好机会。

既然皇帝想立七皇子,那自然是要开始为七皇子造势。

皇帝诧异地看了沈知节一眼,随后面容欣慰地笑起来,之前满朝文武都没有猜中他的心思,唯有沈知节真心为七皇子考虑。

“那你说,让谁去辅助七皇子打这一仗为好?”皇帝问道。

说是辅助,其实就是真正的主帅。

七皇子去了边境,也只是挂个主帅的名头罢了,真正带兵打仗的另有其人。

“陛下。”思索了片刻,沈知节扑腾跪下,低着头:“微臣以为,让谢将军去为好。”

听见这个名字,皇帝微微皱眉。

他动了动嘴唇正想说什么时,便看见沈知节抬起脸来,眼底流露着肃杀与狠辣,进言道:“陛下,这是七皇子的大好机会,既能踩着谢韫之立军功,又能找机会将谢韫之除掉。”

皇帝猛地睁了睁眼,紧紧盯着沈知节。

大约过了数息,沉着地道:“沈爱卿在说什么胡话?韫之是大启的功臣,就算你与他有过节,也不该说出这种话。”

沈知节跪着观察了一下皇帝的反应,感觉对方并未生气,又解读了一下对方的言下之意,无非是谢韫之死了无法向大启的百姓们交代。

这下沈知节明了,皇帝的确是想要谢韫之的命。

唯有声望极高的谢韫之死了,七皇子才能顺利登上大位,不受制衡。

至于肃王和恭王,生死也只是皇帝一道圣旨的事,皇帝有的是办法将这两人从宗室中除名。

第222章  风雨来临

“陛下,微臣并非因为私怨才如此进言,都是为了七皇子殿下着想。”沈知节确认了一下皇帝的心思后,坚定不移地继续道:“谢韫之声望之高,远在几位王爷之上,甚至连您都要忌惮三分,如果他不死,七皇子殿下如何能顺利登基?”

他现在说出来的,都是皇帝心里所想的,只是皇帝一时不承认,不想当这个恶人罢了。

除去功臣,对皇帝的声誉影响太大。

这个锅还得有人来背才行。

沈知节甘愿当这个背锅的人,因此跪在这里进言,听起来,就好像是他这个佞臣,强迫皇帝为了江山社稷而痛下决心。

日后谢韫之死了,哪怕有人疑心皇帝鸟尽弓藏,也能尽数推到沈知节的身上。

所以,皇帝对沈知节这个女婿的喜爱,也不单纯啊。

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他恰巧在这个时候,需要沈知节罢了。

“兹事体大,容朕考虑考虑,韫之……毕竟是朕一手栽培出来的良将,没了他,是大启的损失。”皇帝淡淡道。

“可是留着他,您就不怕半壁江山改姓谢?”沈知节语出惊人。

这话一出,说到了皇帝的心里去,瞬间神情也挣扎了起来,轻叹道:“所以你说,谢爱卿为何要结党私营,触碰朕的底线,若是他一直当个纯臣该多好?”

他用心对待谢韫之,对方却有负自已的信任在先,他十分痛心。

“陛下仁慈,事到如今还惦念着谢将军的好。”沈知节忙拍马屁道。

上一篇:瑶衣 下一篇: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