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边疆[60年代](129)+番外
“我也想多练两次,可惜啊,这子弹是有数的,用完了,咱们要向农场买,那价格可贵的很。”
杨秋瑾把枪放下来,递给范慧道:“范大姐,枪放进空的宿舍里,你们晚上值夜的时候去拿。”
“好。”范慧把枪支收好,回头又对杨秋瑾道:“杨场长,我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咱们与其花大价钱□□买子弹,不如学的游牧民族,在咱们养殖场多养几条看家犬,那可以节约不少子弹。”
杨秋瑾一拍手,“对啊范大姐,我怎么没想到这茬,你知道哪里有好的犬种人家售犬吗?”
“不知道。”范慧摇着头说:“咱们边疆农场的家庭大多吃个半饱,没有多余的粮食养狗,你要想好买的犬种,还是去游牧民族家里买的好。”
杨秋瑾若有所思,下午骑马回到家属院,本想直接去买气、枪的,哪知道刚回家,部队门口的哨兵就托人传话喊:“杨同志,部队门口有人找你,说是你的亲属。”
亲属?难道是秋月跟郑教授、蔡教授他们来了?
杨秋瑾连忙朝部队大门跑,待看到门口提着大包小包的包裹,风尘仆仆的三杨秋月人,她激动的迎上去,“郑教授、蔡教授、妹妹,你们终于来了。”
“大姐。”杨秋月三人看到她也很激动,“我们总算见到你了。”
这一路坐火车过来的心酸,以及看到边疆处处荒芜的场景,杨秋月心中的震惊、悲凉情绪一直充斥在心中,总觉得自己在这里扎根,会饿死在这篇荒凉的土地,再看见杨秋瑾之后,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下来。
“你们累了吧,走,跟我回家,我给你们做饭,好好招待你们。”杨秋瑾帮三人拎着较重的包裹,往部队里走。
“小杨,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事情?”头发花白,精神看起来有些萎靡,但目光炯炯的郑教授道,“我跟老蔡的成分,进不了部队。”
郑教授和蔡教授两人都是右、派成分,他们这个成分,是不能进部队的,也不能住旅馆,要想过夜,只能去农场。
“瞧我,把这茬忘记了。”杨秋瑾回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那郑教授、蔡教授,你们二位在这里等等我,我先带我妹妹进去,然后我和我丈夫送两位去农场安置。”
蔡教授抹了一把额头上被热出来的细汗说:“小杨同志,麻烦你了,你去吧,我们在这里等你。”
杨秋瑾领着杨秋月走向部队门口,按照部队规律,在哨兵那里做了一个亲属来访的登记,哨兵仔细审核了杨秋月带的身份证明,这才放行让她进去。
杨秋瑾带着杨秋月回到家里,陈胜青正在院子里砍着木头,那是他花钱向附近的家属买的柴火,一百斤才一块钱,比烧煤便宜。
家属院里有家属闲得没事做,就去戈壁滩附近捡干柴背回部队烧,有人要买,她们也会卖了赚点进项。
陈天佑则在院子角落,洗衣服的大盆子里,脱得光溜溜的在玩水。
杨秋月走进院子,一眼看见光着腚的陈天佑,哟了一声喊:“光钩子娃儿,天都快黑了,你娃娃还在玩水。”
“小姨!”陈天佑听见熟悉的声音,抬头看见杨秋月,惊喜的爬起身来,“你来了啊。”
杨秋瑾姐妹俩感情不错,杨秋月对家人都很好,以前在家没少给陈天佑买吃喝用的,陈天佑很喜欢她,看见她立马光溜溜的跑去抱她。
“哎哟,你慢点。”杨秋月脸上带着笑容,伸手扶住他:“去把衣服穿上,这么大的孩子不穿衣服,羞羞,穿完衣服来找小姨,小姨从老家给你带了好吃的。”
“好。”陈天佑一听有好吃的,眼睛都亮了,麻溜地回去穿衣。
要是平时,杨秋瑾叫他穿衣服,他能磨磨唧唧一两个小时都不肯穿。
“姐夫。”陈天佑一走,杨秋月跟陈胜青打招呼。
陈胜青嗯了一声,“来的路上辛苦吧?跟你姐进屋休息休息,一会儿我做好饭叫你们。”
“谢谢姐夫。”
男人没说什么,继续劈柴。
他穿着杨秋瑾给他做得黑色露肩背心,每劈一下柴火,双臂上的肌肉就鼓成棱,汗水在夕阳余晖下挥发,跟上了油似的,让杨秋瑾错不开眼睛。
杨秋瑾经过他身边时,故意蹭了一下他结实的手臂道:“饭暂时不做,我们得骑马,把郑教授、蔡教授两人送到农场去,送完再回来做饭。”
男人眸色古怪的看她一眼,手中劈下一块柴,没有反对,“好。”
杨秋瑾领着杨秋月走进陈天佑乱的跟狗窝一样的小屋子,“妹妹,家里只有两个房间,你凑合着跟天佑睡吧,在家里多玩几天,再去农场上班。”
“行,姐你去忙吧。”杨秋月没意见,也不问杨秋瑾给她安排什么工作。
反正她是自己姐姐是不会害自己的,杨秋月放下包裹,开始收拾天佑乱七糟八的衣服被子。
“走吧,陈同志。”杨秋瑾走出屋子,嘱咐陈天佑要在家乖乖听小姨的话,偏头叫上陈胜青走。
两人各自骑着马到部队门口,两位教授看到陈胜青,都十分的惶恐客气,谁都不愿意跟陈胜青同骑一匹马。
主要是他们在乡下被人p斗惯了,骨子里对这些兵官有很深的恐惧。
最后在杨秋瑾的要求下,身子骨较弱的蔡教授跟她同骑,身子好点的郑教授跟陈胜青骑,因为陈胜青的马要跑得快些,杨秋瑾怕体弱的蔡教授受不住。
两匹马向着农场方向行进,郑教授一路上看到不少连队职工,在田间地头收割黄橙橙的小麦,产量好像都不高,瓜果蔬菜类种植的也很少,不由问杨秋瑾:“小杨同志,我跟蔡教授给你的种子,你有种给农场干部们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