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奉子成婚之后(123)
尤其是屋里只有沈棠宁一人的时候,这俩人还在帘下面杵着不走,鬼鬼祟祟朝屋里探头探脑,偷听她们几人讲话。
为此韶音和沈棠宁抱怨了好几回,责怪知书知墨两人不守规矩,明明是两个二等丫鬟,却明目张胆地排挤她这个一等的,跟她和锦书抢活干。
到底是安成调过来的人,沈棠宁也只能劝韶音先忍着了,横竖她在镇国公府待得时间不会久,何必去招惹麻烦。
……
沈棠宁这几日总是睡不安宁,有时半夜里睡着睡着,会被谢瞻的翻身声,或是隔壁圆姐儿的一声哭闹声惊醒。
便如此刻,漆黑的碧纱帐中,她被一阵恼人的蚊雷吵醒,心烦意乱地坐起了身来。
轻轻地掀开帘子,谢瞻平躺着,阖着双目,看起来是睡着了,她悄没声儿地掀起帘子来,从谢瞻的身上越过,爬下了床,再把帐子掖好,防止蚊虫飞进去。
下去倒了杯冷茶喝,却觉得口中寡淡无味,沈棠宁莫名就想起谢瞻给她吃过的金华酒的滋味来。
曹公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实这酒尝着像蜜水,不怎么好吃,但它能在不知不觉间就叫人醉了,忘记一切忧愁,一觉睡到天亮,什么都不必去想。
可惜沈棠宁手中并无这酒,她在桌前望着窗外的月色,默默地托腮坐了一会儿,心中的那个念头来回翻滚,在今夜明朗的月色中变得愈发清晰,终于下定决心。
走到她惯常藏银子和一些私人物品的橱柜旁,在橱柜下摩挲着,掀开王氏送她的那只黑漆匣子,抽出匣子底下压着的一封信来。
这封信,是前几日韶音回娘家时,一个小厮模样打扮的男子在路上塞给她的,那人说了句“侯爷遣我送来,千万呈给你主子,里面有她所寻之人的消息”,便转身走了。
韶音过后才反应过来,那小厮不是旁人,正是萧砚的长随阿顺。
韶音没敢告诉任何人,哥嫂都没敢说,回府后偷偷地呈给了沈棠宁。
萧砚的信,沈棠宁原本是不打算拆开看的。
之所以犹豫至今,是因阿顺说的那句话。
她与萧砚刚好的时候,曾有一次无意和他说起来,她有一个失踪多年的亲哥哥,名为沈连州。
只可惜寻了多年便如那瓶落水般杳无音讯,这事她与温氏都不抱希望了,毕竟沈连州失踪那年年仅九岁,十几年过去,性格与音容笑貌只怕早已和年幼时大相径庭,且能不能活下来都尚未可知。
当时萧砚便提出帮她寻人,沈棠宁虽感谢他,却也知希望渺茫,故而没有完全寄希望于萧砚。
那日韶音带回他的一句“里面有她所寻之人的消息”一句话,便如同在沈棠宁的心湖中投下了一块石子,荡起阵阵涟漪,再不能平静。
她既担心这消息是噩耗,哥哥早已不在人世,又担心哥哥仍活着,却活着不如死了地难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些拍花子四处贩卖孩童,拐走她的哥哥,难道还能大发善心地将他们卖去富贵人家,做吃穿不愁的富家公子吗?
或许于她和温氏来说,沈连州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只是在今夜,她却实在忍不住了,她太想知道哥哥的近况和下落,无论这消息是好是坏,她都愿意去承担。
书封上写ῳ*着“团儿亲启”四个字,沈棠宁深吸口气,待拆开信,看到薄薄纸笺上那一行清隽简单的小字时,先是松了一口气,略作思忖,旋即又深深地蹙起眉来,低头怔然不语。
“你在干什么?”
浓浓夜色中,男人低沉冰冷的声音突然飘了过来。
第43章
谢瞻的声音在背后响起的刹那,沈棠宁心口如雷狂跳,几乎是下意识地就把萧砚的信塞进了胸口。
“没做什么!”她说。
放杂物的橱柜搁在外间的西墙根下,沈棠宁转过身,谢瞻穿着一身亵衣站在落地罩旁,清幽的月光洒在他的脸上,脸色看着却有些阴沉。
沈棠宁还镇定地冲他一笑。
不知为何,沈棠宁天生作为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谢瞻似乎不喜欢萧砚。
半年前谢嘉妤和萧薇便是因绿绮的缘故,两人撕破脸打得不可开交,在冯茹的挑唆下,谢瞻更是勃然大怒,冲她大发雷霆,她至今想来都心有余悸。
绿绮是萧砚赠她的信物,谢瞻是清楚的,沈棠宁不敢用哥哥的下落去赌谢瞻那喜怒无常的脾气会不会允许她与萧砚私下相会。
尽管她与谢瞻并无夫妻之实,但她内心深处其实是很畏惧谢瞻的,以前便算了,她讨厌谢瞻,自然不在乎他的想法和意愿。
今时不同往日,她想能与谢瞻相处融洽,既是感激他为她做的一切,也是希望和离时两人能分开得体面一些。
所以她选择了撒谎隐瞒,“没做什么,给娘和十二郎做了两双鞋,我想……想请安的时候给娘送过去,一直忘了,半夜想起来就赶紧拿出来,怕明日又忘了。”
她到底还是不会撒谎,紧张地说着,后面话才勉强捋顺了些,说完后背冷汗涔涔。
谢瞻瞥了一眼她的胸口,“嗯”了一声。
“早些睡吧。”
沈棠宁见他未起疑心,心神方定,遂跟着他一前一后上床歇了。
-
萧砚在信上并无只言片语提到沈连州的下落,他道纸短话长,这件事当面说得更清楚,哪怕沈棠宁晓得他心思不纯,却也不得不去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