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卿卿好(63)
她眼泪在脸上淌成了河,凭什么呀……
第34章 第 34 章
想嫁的没嫁成, 不想嫁的却被定了亲,委实叫人唏嘘不安。
魏如青这两日心里不踏实,时不时便想起那住持方丈的话——小人难防——她总怀疑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
这段时日, 两位姑娘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穆清院那边久久没有动静, 据闻二姑娘身子不适,连每日的晨昏定省都免了。
阿兰看似得益,可一切并非她想要的。她心头过意不去, 想和孙二姑娘聊聊, 可几次去穆清院都没见着人。
倒是后来春香过来一趟, 将二姑娘做的香包送到她手里。
“不是说病了么,怎么还做香包给我啊?”
春香苦着一张脸, 有怨气却不敢发:“我家姑娘关在屋里闲着也是闲着, 不做香包又做什么呢。”
撇撇嘴,“对了, 二姑娘让奴婢给您带句话,说——‘命中有缘, 望你珍惜。命中无缘,她不强求’。”
这真是孙君华的态度?
魏如青持几分怀疑, 插嘴问:“婚姻非儿戏, 这般要紧的话,你家姑娘为何不亲口与大姑娘说?”
春香向来忠心耿耿, 从来见不得自家姑娘受委屈。可事已成定局, 她除了无奈又能如何。
姑娘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都肿成核桃了,委屈巴巴的, 别人竟还怀疑。
“这话哪是我编得出来的!”
她故而冒出几分脾气来,“咱们姑娘大气有容, 既是父母定下的婚事,又怎么会怪罪大姑娘。只是……哭得肿了眼睛,连日消不下去,只恐被人瞧见惹来非议,这才不敢露面。她这是为大姑娘好,哪晓得……好心还要遭人怀疑。”
说着,不高不兴地白了魏如青一眼。
被掌嘴的淤青才消下去不久,春香却还不长记性。单冲这个,魏如青就得高看她一眼,当即赔了句不是。
她实在是太疑神疑鬼了,不经意间就得罪了人。
又过几日,孙君华“病好”出了穆清院,除了人瞧着恹恹,倒也一切如常。
她又做了点心带来维桢院,和阿兰坐在秋千上吃,两人有说有笑的。
姐妹俩和好如初,约好似的,都不提那烦人的婚事。蒋氏见她俩自己消化了,也跟着松口气。
然而嘴上不提,不代表心里真的不在意,阿兰这两日时常发呆,做衣裳发呆,上课发呆,连吃饭也发呆。
努力这么久,好容易克服了学业的困境,突然又说要嫁个皇子,有更多规矩要学,心弦再度绷紧,人自然不痛快。
“今日一连走神数次,甚为不妥。学画还需先心静,我看,表妹得先帮大姑娘调节心情才是。”江宗平站在维桢院的门口,如是道。
他来教画两次了,两次阿兰都走神,至今没有画完一幅画。
魏如青送他出院子,心头也是担忧:“嗯,我会想办法帮她调整的。”
一阵风起,黄叶翩翩落在人的头上。
江宗平伸出手,为她拿掉叶子:“劳你多费心。”
他难得领了好差事,自是想教好,若老不见成效,他这老师比学生还急。
魏如青笑道:“我们家姑娘我自然得费心,表哥不必太过紧张。这已经比先前好多了,先前那几个先生才是教得头疼。”
阿兰已经很棒了,前些日写的字得了蒋夫人夸,蒋夫人说要带她参加中秋诗会呢。毕竟她已回来这么久,也是时候在京中贵女间亮个相,若能结交一二挚友就再好不过了。
两人驻足在院外的树荫下,闲聊起来。
“对了,表哥这些日在国公爷那边,可曾得赏识?”
江宗平微蹙眉头,嘴上笑着:“我初来乍到,不过是领些粗浅差事。”
魏如青:“一步步来,会好的。”
江宗平点点头。
魏如青:“对了,过两日考院那边就要开考,表哥可有把握?”
说到这个,江宗平黯淡了脸色:“京城果真是卧虎藏龙,近日我见了不少同僚学子,学识甚高于我,也都是今年要应考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表哥不过是靠着天分,苦读两年冒出头来的,根基其实扎得并不牢。
魏如青安慰:“考得中自然是好,考不中就当练兵了,总还是有收获的。”
考试一连三日,送考接考魏如青都去了,烧了香拜了佛,盼能等个好消息。可表哥出来的时候,脸色却不佳,她心头了然,便不曾多问一句。
后来,表哥主动说,那题目他一知半解,多半是答偏了。
……
“魏姐姐,你可回来了!”
这日刚给表哥送完补药,前脚迈进维桢院,后脚阿兰就挤着眉头扑上来了。
“怎么啦?这一脸不高兴的。”
阿兰翘着个小猪嘴:“烦死人了,你进屋看嘛。”
魏如青跟她进了屋,一眼就看见三份艳丽的绸子摆在桌上,将那白瓷香炉映成了红色。
李妈妈正为难,见魏如青回来了,很是松了口气。
“方才夫人那边送来了喜服的料子和纹样,因不清楚姑娘的喜好,便让姑娘自己选。可姑娘说她不想挑,夫人当姑娘闹脾气呢,便叫人将料子留下,说让姑娘慢慢考虑。”
魏如青走过去,扫了眼这些东西:“这么快就送来了,不是还有一年才成婚么。”
李妈妈笑道:“早一点,晚一点都是要准备的嘛,早早定下了,绣娘也好绣得仔细些。再说,夫人想给姑娘最好的,听说头面也已经开始置办了,务必要尽善尽美。”
蒋夫人爱女之心斐然,只是,阿兰并不为此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