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锦鲤美人狠狠拿捏病娇(576)+番外
为此,大房那脉盼着袭爵的父子俩不惜在仪王病故后给慕容瑀下毒,想让仪王父子双双下地狱。
忙着操办仪王丧仪的王妃和沉浸在父王离世悲痛的慕容瑀都没想到慕容桑父子竟然会下此毒手。
也就有了后来的那场悲剧。
刚办完丈夫丧事准备让儿子袭爵的仪王妃委实没想到自己活蹦乱跳的儿子竟会在某夜重病不起。
明明她的儿子身体不似先仪王那般天生体弱多病,刚活到四十岁就死了,又怎么会突发恶病呢!
仪王妃把仪王府的仇人想了个遍,始终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自她嫁给先仪王便长居昌乐封地,除非陛下召他们夫妇回都城,否则绝对不会离开自己的封地。
且他们夫妇素来与人为善,先仪王又是那般身体孱弱,鲜少与人结仇,再加上他们也不掺和夺嫡之争,更不可能会被某位皇子暗暗记恨。
到底是谁在对她儿子下毒手?
仪王妃一边查幕后凶手,一边照顾卧病不起的倒霉儿子。
她查来查去心中还是有了人选。
敢在她夫君离世这个时间点上对她儿子下手还有可能成功的幕后真凶唯有时常出入王府的大房。
女人的第六感也告诉她定然如此。
肯定是她夫君的庶长兄贼心不死地惦记着让慕容桑袭爵!
虽说她心中已有猜测,但她暂时还没找到大房犯罪的实证,也查不出儿子患病的真正原因。
她被气得心口窝生疼,只恨不得把大房那对父子五马分尸。
仪王妃本意是暂时把大房控制起来再慢慢地深查下去,眼下关键是尽快让她的儿子恢复健康。
奈何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慕容瑀就是在这场急病中去世的,死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前朝秘药。
几乎是在慕容瑀咽气的瞬间白榆就‘嗖’地穿进了对方的身体,顺便粉碎了大房的阴谋诡计。
先仪王的庶长兄向来憎恶那个空有嫡出名头却身体病弱的二弟,偏偏碍于庶出不能承袭爵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爵位落入对方之手。
他苦等二十年终于把二弟熬死了,再也没有耐心继续等下去,便将他苦心寻来的秘药喂给侄子。
最终造成一副侄子因为丧父而过度悲伤不幸身染急病而逝的局面。
他本打算等慕容瑀死后就好言劝说二弟媳妇为他的儿子慕容桑请封爵位,来一场鸠占鹊巢的好戏。
毕竟慕容瑀死后他儿子就是仪王府唯一一个能袭爵的男丁。
仪王府人脉单薄,府内简单。
先仪王的父亲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庶长子是如今的大房,嫡子是先仪王,而他们两兄弟各有一子。
庶出的大老爷妻妾成群,但努力了大半辈子却只得一子,也就是被他视若命根子的慕容桑。
先仪王体弱多病,仅有王妃为妻,多年以来不曾纳妾收通房,膝下也只有慕容瑀一个独苗苗。
仪王府新一代男丁仅有大房那脉的慕容桑和二房嫡出的慕容瑀两个孩子,两人都是一脉单传。
也就是说,先仪王去世后只有慕容瑀和慕容桑两个合法继承人,除掉最为名正言顺的慕容瑀,以后仪王府的爵位就只能由慕容桑继承。
白榆从慕容瑀身体中醒来之时恰好见到大房那对父子来打探情况,气得仪王妃把他们全关起来了。
那时的场面现在想想仍觉得混乱。
仪王妃雷霆震怒,宛如被戳到心中痛处的母老虎不顾体统地命仆妇护院把慕容桑父子抓起来。
慕容桑看似是关心原主那个堂弟,实则句句直戳对方的心。
大老爷更是以为慕容瑀已死,嚣张的像是得偿所愿的奸人。
嫡庶两房闹得不可开交。
然而,当他们见到被两名丫鬟搀扶着走出房间的慕容瑀后都傻眼了,正面对峙的三人满眼震惊。
那时的仪王妃顿时舍弃厚颜无耻的慕容桑父子,泪眼朦胧地走向慕容瑀,小心翼翼地盯着他看。
“我的瑀儿,你能下床了!”
但慕容桑父子却以为慕容瑀现在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甚至反手抽了他们父子无数个大嘴巴子。
慕容瑀不仅没死,还恢复正常。
他先是查出慕容桑父子对他下毒的确凿证据,又按照雍国律法将妄图谋夺嫡子家产的大房逐出仪王府,并让作为主谋的父子俩被判枭首。
大房那脉不仅被王府除名,不再是仪王府后裔,更被判以知情不报、同流合污之罪流放崖州。
这件事是当时还没死的老皇帝亲自命刑部判决处理的,而慕容瑀承爵之事也被圣旨明令定下。
没有人再敢觊觎他的爵位!
时隔三年,当初的老皇帝已逝,而现如今继位的新帝是老皇帝的六皇子、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百里㟰乃是先帝原配所出,本是先帝亲封的雍国太子,可他的称帝之路却没有那么顺顺当当。
他颇费周折地战胜那些不省心的兄弟,然后从先帝手里接过皇位,于今年四月初继任为帝。
白榆[即慕容瑀]此行从自己的封地赶到都城便是特意来拜谒新帝的,顺便向新帝表表忠心。
说到仪王爵位的由来,他就头疼。
因为这件事还要从百年前高祖皇帝推翻稷国建立雍国说起。
一百多年前,稷国暴君当政,导致国内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揭竿而起试图推翻暴君的统治。
那位暴君名唤慕容襄。
他不仅是稷国的末代皇帝,更是历任仪王的老祖宗。
其实这样说也不太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