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院军姐夫(119)
“这个我知道!不过这家有问题啊。”柯有钱积极表现,解释道,“店主去了趟澳门,回来后亏得底裤都不剩了,只能把店铺卖了,因为着急还钱,所以也愿意在价格上优惠一二,可是这家店铺的产权有纠纷。他说是他自己的,可他兄弟说是爸妈给的,兄弟家也有份,目前他兄弟拦着不让卖,还不知道到底要扯皮到什么时候。”
吴旭东露出赞许的目光:“产权的问题确实要弄清楚,小柯辛苦了。”
“那就新城区的麻将铺吧。”谢昌隆难得开口。
这个楚劲雄也知道,抢答道:“这家价钱最优惠。因为上个月的麻将纠纷,出了人命官司,老板迷信,觉得风水不好,准备转让。价格比市场价低了不少,手续齐全,产权分明,唯一的不好就是里面真的死了人。”
吴旭东摇头:“新城区做生意的多,迷信的也多,不容易做起来。”
不过……
如果真的没有人接手,他到时可以买下来,空置在那里等以后拆迁。
因为这个店铺所在的街道,位置太好了。
如果他是做城市规划的,他肯定会把汽运站建在这附近。
如果将来拆迁了,那不就赚了。
总之,吴旭东把这家店铺列入了潜力投资计划。
不过这么一来,到底选哪家呢?
三个臭皮匠全都看着吴旭东,指望他拿主意呢。
吴旭东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看看大学城的这家。
“理由呢?”楚劲雄不太懂,这家产权有问题啊。
吴旭东点了根烟:“等我接手服装厂,我准备做时装,只赚年轻人的钱。大学城就是最好的试验场,在这里开个店,做个开路先锋,正合适。不过这家店铺确实问题很大。不急,实在不行,再看看附近有没有别的人家转让店铺。”
说完,他便带上楚劲雄,开车去找这家店主的兄弟谈谈,至于柯有钱跟谢昌隆,则负责去家装市场看看。
毕竟店铺接过来要装修的,货比三家,选些经济实惠又好用的装修材料可以省不少钱。
到了地方,那理发店的两兄弟还在打架。
难分难解。
吴旭东跟楚劲雄迎上去,一个人摁住一个,一下就把兄弟俩扯开了。
分工合作,各个击破——楚劲雄去稳住店主,吴旭东去做店主兄弟的工作。
反正他身上有类似的问题,有了共同话题,就容易找到共情点,也许对方态度就不会那么强硬了。
对方是个高高瘦瘦的北方人,叫陈兴邦,建国初期,父母南下支援建设,所以举家搬迁到了这里。
这房子是他父母买的,后来有了更好的去处,便搬走了。
房子便被他大哥霸占,做起了理发店。
果然,陈兴邦一听说吴旭东的情况,反过来劝起了吴旭东:“你这大哥太缺德了,难怪他年纪轻轻就得了脑癌!报应!”
吴旭东递了根黄鹤楼给他:“兄弟,所以我也劝你,与其跟你大哥争这点蝇头小利,不如跟我混。管保你挣个十套八套的回来,气不死你大哥。”
陈兴邦有些动容,问道:“你的意思是,开了服装店,让我帮忙看店?”
“不,我兄弟看店,过阵子我要收购服装厂,你跟我到厂里去。”吴旭东不会一下就把服装店交给不熟悉的人管理。
不过可以先带陈兴邦去服装厂历练历练。
陈兴邦乐了:“那感情好啊,我老婆就是服装厂的,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真头疼。说是货物积压,卖不出去。我就纳了闷儿了,这年头居然会有衣服卖不出去?”
“我见过,款式太老,不思进取,正常。你要是愿意,可以帮我跑跑下面的小县城,把衣服卖到那边去,实在不行还可以跑跑农村。”反正时尚的风潮想刮到小乡村还早。
陈兴邦有些心动:“行,我考虑考虑。”
反正他那破单位也是半死不活的,他估计也待不下去了。
正好跟吴旭东诉诉苦。
吴旭东一听乐了,原来是做冰箱的,因为生产了一批不合格的冰箱,口碑崩盘了,所以现在已经卖不出去什么货了。
可惜吴旭东手里钱不够,要不然可以直接盘下来,跟老江那个厂子合作。
算了,以后再考虑吧。
两人聊完,陈兴邦惊叹于吴旭东的学识和眼界,愿意退让一步,不跟他大哥争了。
于是第二天,一切手续办妥,吴旭东的服装店,正式进入了装修和进货的环节。
考虑到本地服装厂的货太老土了,他特地去了趟时尚前沿的邻省省会,感受一下时代的潮流。
两天后拉了一货车的新衣服回来。
只等中秋之后装修结束,就可以正式开业了。
*
吴国正一回来,就发现门锁被人换了。
气得他当场扇了吴燕西一个大嘴巴子。
吴燕西也没有辩解,只是默默掏出钥匙,交给了吴国正。
大儿子快死了,吴国正也不好再撵人了,赶紧把老妻接回来,交给吴燕西照顾,再去谈九妹家里,把两个孙女带回家。
今天中秋,老两口跟吴燕西父女三个一起过。
吴国正齐声叹气的。
以往这个时候,就算南南跟北北不回来,起码还是有欢声笑语的。
今年呢,原本以为小儿子回来了,可以过个真正意义上的中秋,结果……
只剩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