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50)
第二天的早朝比预期的还要热闹,想想也是,滑不溜秋的定川王好不容易才被抓到这样一个把柄。帝党的人虽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也知道此事必有蹊跷。
李丞相敢让党羽闹,就是笃定定川王为了长公主的名声绝对不会说出实情,端木帝亦然。果然,定川王只是听着,并不解释什么。
自从削藩以后,宗正的日子就越发难过了,往年这朝拜的时间段,他府上也是门庭若市的,可现如今却是冷冷清清的。他将这一切都归罪于定川王,眼下定川王自己递了把柄来,他岂能浪费机会。
“定川王,你好生张狂,居然敢当街斩杀丞相之子,陛下,臣请定川王以命抵命,还李丞相爱子一个公道。”
端木帝看着犯蠢犯的起劲儿的宗正,觉得这削藩一事还能更进一步,同一个祖宗,但是不是同享天下!
“宗正,本王乃是御赐的亲王,你让本王给一个区区丞相之子偿命?一个白身的废物,他也配?”小王爷一改往日的温和,今日的他咄咄逼人。
李丞相被气的脸色发黑,但是他不能站出来,只能等着其他人去说。
大司马对这个小舅子并无好感,不过一个纨绔,但是这终究是李丞相的嫡子,何况这样的事情,他们若是轻拿轻放,以后要怎么在朝上立足?他其实也很纳闷儿,这小舅子怎么就能惹得定川王当街杀人。
第71章
一堆人围着小王爷攻讦,也不见小王爷辩解什么,就是脸色铁青的任由他们说。隔了好一会儿,他们都说累了,小王爷才缓缓开口,“李程瑞这种强抢民女、夺人家产、买爵鬻官、无法无天的东西,本王为何杀不得?”
众人听到强抢民女,又想到之前的传言,说着定川王废了这李程瑞的子孙根儿,莫不是这李程瑞色胆包天抢了定川王身边的人?这似乎就合理了,谁不知道,定川王最看不得这些。
这次御史王有道没参与,因为他早从他那个混账儿子王泰辰嘴里知道这事情的始末了。他觉得李丞相这事儿做的不地道,这不是坑他们吗。但是他也不好拆李丞相的台,所以就选择了沉默。
这事儿一天是吵不完的,端木帝不可能让小王爷背负任何罪名,小王爷也绝不会接受罪名。
朝堂上一团乱也不影响皇家书院的正式启航。端木帝认命的第一任院长,澹台族长,在书院开院的第一天,做了一个简短却有精彩的序言。
“诸君,古人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吾辈治学之本,是以理为核心,知理而后依理而行,天宽地阔,四处皆有理,诸君当穷尽一生探究理智奥秘。无论顺境、逆境,都当自强不息,学无止境,学以致用……行事应当求实求是……吾盼诸君将来都是利国利民的栋梁之才,愿诸君前程似锦,愿端木国繁荣昌盛。”
澹台院长直白而有委婉地告诉所有学子他们该干什么,也告诉所有学子此处乃是登天梯,但是未来能走多高全凭个人。
最后,澹台院长请小王爷来致辞。小王爷虽然在文学界并没有什么才名远洋,但是他作为太玄门门主的关门弟子,在旱灾、水灾、农业方面的成就,整个端木国无人能出其左右。就像澹台院长所说的,“学以致用,求实求是。”
小王爷也不推辞,他对皇家书院这第一批的学子是很看重的,如无意外,这些人将来都将会出仕为官,是造福地方,还是为患一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吾对经义无甚研究,但是吾知言行合一、求实求是才能得到真理……年纪不代表能力、照搬守旧许是无能、今日之竖子明日之大人……这世间唯一的永恒就是改变,不要惧怕改变,而要去拥抱改变,用改变让这天下变得更美好。吾盼诸君守住本心,得权为民……”
没有人质疑小王爷,能在稚龄凭自己的功绩获封亲王爵位的他是无数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不过他如今这特科只有算科,那农科和土木科连本像样的书籍都没有,便是有人有心研习,也无从下手。
小王爷说这些,可是有其他用意的,毕竟朝堂上争吵的气氛也差不多了,他今日这番话也是为以后做些铺垫。
从皇家书院出来后,小王爷与荣亲王一道去了还在建造的荣亲王王府,“我已经吩咐过定川百货的管事,你有需要只管去找她。”
“那位曲管事在婚后恐怕就会离开了吧?”
“无妨,她的副手会接下这管事一职,她是个好的,便是不在定川百货,也会做出一番成绩。”
“姐夫就不可惜吗,一手培养出来的人就这样去了别家。”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深意,若是朝堂的臣子,转身投靠对家,那可就不妙了。“我这是在商言商,她便是掌管左家家业,也与我无碍。我的产业与左家相交叉的极少,若是她去了李丞相的产业,那我可是要伤心了。”
荣亲王不提政事,他自然也不会提,只是在商言商,员工给他干活儿,他给员工支付报酬。员工选择离开,不是因为伤了心,就是待遇不到位。知遇之恩,是另一回事儿,而且这携恩图报能否长久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