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岑清泽道,“那么多人,确实不好分。”
“不是怕你累着,是真没有必要。”徐晓晓道,“我又不是要特意看某一个人写的信。”
“也许他们都等着你回信。”岑清泽道。
“回几封就行了。”徐晓晓道,“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回信。出版社有做书签,在书签上签名,还有是在内页签名。”
徐晓晓表示自己也不懂得跟那些读者聊什么,意思意思回几封。读者爱看的是小说,而不是作者本人。
此时,戚元彬把新买的小说看了一遍,他觉得还不够,还得继续看。作者的文笔是越来越老练了,还有作者的文笔越来越直白,不像是之前有很多词藻修饰,那些堆砌的词语,看上去没有什么意思,主要还是看剧情,看人物对话。
“这作者的年纪到底多少?”戚元彬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作者是不是已经结婚了,已经结婚的女人难免经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作者还能写出这般酸涩的恋爱。
戚元彬想到了作者给他回过的一封信,作者只给他回过一封信,他一直珍藏着那一封书信。那一封书信是直接从邮局寄出来的,没有写详细的地址,但地址是他所在的城市。
“三叉邮局?”戚元彬皱眉,三叉……三叉街?就是他们南城大学附近的一条街吗?那一条街还真是近呢,小徐老师似乎原本就住在那边。
第66章 叛徒
三叉街的邮局……写小说的会是小徐老师吗?
戚元彬认为不可能,徐晓晓父母早亡,她还被兄嫂为难,这样的她……不对,听说她就是写小说的。但也不一定是她写的,中文系有很多学生写小说,那些人都幻想着他们有一天能成为大作家。
那些学生不一定在南城大学的邮寄寄信,他们有人确实会去附近街道的邮局寄信,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们被退稿子了。
这个作者写了很多年小说,不像是南城大学的学生写的,更像是社会人士写的。
如果按照徐晓晓的年岁算,徐晓晓高中写的小说就很出名了,这不大现实。应该不是徐晓晓,而是另有别人。
徐晓晓可能是听别人说写小说赚钱,她就去写小说赚钱。
“会是谁呢?”戚元彬思考,总不能自己去邮局盯着。万一人家只是故意到这边的邮局寄信呢,就跟他一样,他寄信的时候都是跑到比较远的邮局寄信,不想让熟悉的人知道他去寄信。
戚元彬有时候都没有亲自进去,还是让别人把信送进邮局。
自己都这么做了,别人也可以。
毕竟言情小说这种东西,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少有些羞涩,会不好意思吧。
戚元彬看这些小说的时候,他都不敢让别人知道。
徐晓晓早就不大记得那一封信了,她给读者回的信又不只是一封信,而是好几个人好几封信。徐晓晓没有把信寄到出版社,让出版社的编辑寄出去,这很麻烦,还得转一到手。倒不如徐晓晓这边直接去邮局寄信,她在信里还说不要写信到这个邮局,她收不到信。
读者要写信,他们继续寄去出版社,寄到她寄信的邮局没有用。
下午,徐晓晓和岑清泽把那些信都拿出来放在已经装好的书架上。
编辑说前面几年的信件少一些,但是徐晓晓还是觉得这些信够多了。
“他们好能写。”徐晓晓感慨,“我配吗?”
“配,怎么不配?”岑清泽道,“瞧,这世上还有很多人喜欢你。”
“是。”徐晓晓点头,“我很开心。”
徐晓晓非常喜欢小说,也喜欢看那些好评,差评的话,瞥一眼就算了。徐晓晓喜欢别人夸赞她,这让她心里暖暖的。
一封信从一叠信里掉落下来,徐晓晓捡起地上的那一封信。
“原来掉了一封信。”岑清泽道,“不小心掉了。”
“没事。”徐晓晓道,“这些信封不是都一样大,有的信封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夹在中间的容易掉下来。”
徐晓晓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名字,“芝麻汤圆?”
岑清泽凑过来看了一眼,还真是。
“要看一看吗?”岑清泽问。
徐晓晓直接打开信封,这一封信是四年多前写,信纸还有些泛黄。徐晓晓看着信上的内容,无非是XX为什么那么善良,别人都这么欺负她了,她为什么不报复回去,为什么还对着世界存在着善心,她明明可以毁灭世界,却还要拯救世界。善良的人死了,那些人记住她一时,不可能记住一辈子。
芝麻汤圆总是这样,他恨不得男女主能疯狂报复世界,如果男女主不行,那就是反派去报复世界,得让这个世界的人都受一受苦,让他们知道被疯狂报复的滋味。
徐晓晓觉得这个人太过偏激了,虽然小说跟现实不一样,但是小说里也得讲究一定的逻辑。要是一味地疯狂杀戮,太过血腥,小说不一定能出版。她对自己小说的定位是言情小说,要的是人抓心挠肺,重要的是情感的气氛烘托。
这样的信件看一看就行了,不怕读者骂,就怕读者不骂,有几本大火的小说没有读者骂呢。
“有些偏激。”岑清泽道。
“他是这样。”徐晓晓道,“无所谓,他经常买我的小说,支持我的小说。有时候,他还不只是买一本。”
仿佛这个读者多买几本,他就能多骂骂她。
徐晓晓认为读者花钱买了她的小说,读者骂吧。她高兴的话就多看看,不高兴的话,直接忽略,她总不能因为这些差评影响自己写小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