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男主后[女穿男](112)
顾老头说的中气十足,把顾家几个孩子,都说的低下了头,谢秋白悄悄给顾老头竖大拇指。
只有一旁的宁老注意到他们父子俩的互动,心说,这老友还真是宠他那老儿子。这老儿子也不是好相与的,刚才他明明看到他们从书房出来了。
还故意先逗的他那个小侄儿,那小子果然被逗的气急败坏,这才有了现在这一出。
也说不好谁对谁错,谁好谁坏,那个小辈要是心里对那小子没有不满,也不会被挑起心火,也就不会有这许多事。
这里头的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他这老友又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也就是趁机发发火,听说当初他把老儿子逐出家门了,现在这是开始秋后算账了?
别的不说,他来得早还真是来对了,顾家是真热闹啊,他老人家别的爱好没有,就是好看个热闹。
第56章
多年来, 顾老头虽然对原主多有偏爱,却从来未曾在公开对他表示偏爱,面上一直都在维持一碗水端平的局面。
这一次说的话, 当着老大顾伯符小儿子的岳家, 以及全家人的面,打的就是他的脸。
顾伯符都已经五十一岁了,何曾被人这样当面打过脸,他爹发的火,分明就是向着他一个人来的啊。
他也不是不懂兄弟齐心的道理, 可老七那样的, 跟只喂不熟的白眼狼一样,哪里是能和他齐心的人。
他爹自己没教好小儿子, 现在倒怪起他们这几个大的了,是他们让老爹生的的老七吗?他也没问过他们愿意不愿意, 去要一个比自己最小的儿子还小的亲弟弟啊。
现在倒怪起他不会做兄长了, 怪的着吗?
无论顾家众人如何想, 这一天都平平稳稳的过去了。
顾老头过完生日,顾家的儿女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只余李文菀和韩书悦在顾宅, 还没有走。
谢秋白也想走, 他接收了原主记忆,却也不是援助,就算顾老头喜欢原主,也是有限度的,可以随时被舍弃的。
他让顾老头当着宁老等人的面, 把顾伯符骂一顿,也算是帮原主出了口气。
这个家庭太复杂, 他也做不到和谁打好关系,就这么着吧。
但陈舒瑶却不愿意走,说要带着孩子陪谢颂芝,谢秋白问她,“陪什么?你们才认识几天,也用不着你陪吧。”
但陈舒瑶心意已决,谢秋白也只能由着她。
春节前后他去学习的两个月时间后,就和陈舒瑶回石林市了。
七三年开春后,不久他们团场就建烧砖厂,其中烧的砖一部分外销,一部分开始对职工的住宅进行兴建。
在之后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团场职工的居住条件达到大幅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谢秋白他们那个工作组,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开花,带来了经济增长,也把边城省内的道路,都修建了出来。
道路的顺畅,也更促进了省内物品的流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准。
而在他们一家搬进新居的半年后,陈舒瑶在七四年十月份,又诞下一女,小名蛋黄,小名由来是因为他生下来没多久就得了黄疸。
在他们全家为小生命的到来忙碌时,杜子腾因表现好,被提前释放回到了团场。
出人意料的,他回到团场先找上了周正梅,两人不知聊了什么,总之是不欢而散。
之后就听说罗玉成和周正梅,吵架吵得很厉害。
这几年间,谢秋白身边的人,几乎都结婚生子,张建国和胡振英喜结连理,钱有才和陈金莲成了一对,只有郑多海除了愈渐圆润的脸盘,依旧单身一个人。
现在他们团场随着开荒的增加,也扩大的牧草种植面积,畜牧队养的牛羊数量也都翻了好几番,每年还都放养了许多鸡鸭鹅,从水库引出来了些水,搞起了鱼类养殖。
谢秋白办的厂子,现在生产产品品种也增加了好几种,除了果类制品,还会做些鱼、肉罐头、松花蛋等销售。
他们厂带动附近的村落、农场等,生活也都的宽裕了不少,还把曾经的荒地,一点点变成了良田。
亲眼看着曾经荒凉的土地,一点点焕发新绿,谢秋白逐渐爱上了这片土地。
这里虽然偏僻,冬天又格外漫长寒冷,可这里却更像他的家。
这里的大部分人都认识他,走在路上会和他打招呼,没有什么倾轧,说话也都是简单直接,在这样的环境里,谢秋白感觉活的轻松舒服。
大宝和小宝每天就是和小伙伴们疯玩,逮个狗尾巴草,一群小孩子,都能嘻嘻哈哈玩闹的高高兴兴。
这是和他完全不同的童年,谢秋白前世小的时候,每日基本上都是在各个补习班中度过的。
他收获了一个个或有用或没用的技能,却也从不曾有过这样简单纯粹快乐的童年。
“爸爸~”
“爸爸~”
谢秋白把跑的一身汗的两个娃抱在怀里,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两个小家伙小脸红扑扑的,环住谢秋白的脖子,叽叽喳喳说他们刚刚玩了什么,又是和谁玩的。
他们住的房子的墙壁,终于变成了白灰刷的,而不是用报纸糊的墙,他们现在新居的房子结构依旧是土坯房的结构,没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结实耐用,冬天下雪的时候,不用担心雪太厚压塌了房子。
回到家时,陈舒瑶正在收拾行李,前年过年是回陈舒瑶家里过得年,去年陈舒瑶刚生过孩子,孩子也还小,就哪也没回,他们一家几口人待在一起过得年。
说好的,今年回京市过年。
谢秋白对顾家没有什么归属感,好在距离的够远,他隔三差五会寄信回去,问候一下二老身体,以及寄一些他们这边的特产过去,让他们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