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柳直柳公子,虽说师姐与那柳公子已经定了亲事,可要是寿昌侯府真的横插一杠子,那可不妙了,特别是寿昌侯可是当今的国舅,要是说动了皇后娘娘,到时就麻烦了。”
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皇后娘娘的两个兄弟依仗着国舅的身份,在京城也很是嚣张跋扈,柳折眉一表人才,要是寿昌侯府真的动了心思,也并非没有那个可能,人家也未必在乎师姐与柳公子的婚约。直接请来了圣旨,到时一切都麻烦了。
“我说呢。”秦韵喃喃自语道,难怪柳折眉昨夜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和他成亲,莫非,这关于赐婚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有人可能还去探了柳折眉的口风,柳折眉才要尽快迎娶自己进门,断了对方的念想?
说起来古代的这些皇帝们,吃饱了撑的,抢月老的生意,要是这赐婚真的有这么个意念,她更要考虑的是,这是否只是一桩单纯的赐婚,背后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子,比如说,作为东宫洗马的自己,弘治帝并不希望自家儿子的老师嫁给朝臣为妻,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那么,还有比另赐一门婚事更好的阻止手段吗?
偏偏自己这两日要在家中养伤,不能直接进宫打听消息,可万一这就是弘治帝的真实心思,自己该怎么办?
虽说弘治帝不管是自己见到的,还是历史上记载的都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可帝王心术,又岂是随意能够猜测的。
还有,让自己放弃柳折眉,这显然不可能,她好不容易才遇上这么一个不迂腐,还喜欢自己的潜力股,打算好好培养,将来在朝堂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还有什么比成为夫妻更好的同盟呢,婚姻这份盟约比起其他盟约来,明显是最适合他们两人的身份了。
她是真的舍不得放弃的,如果赐婚,真的确有其事,就一定要想法子阻止,如果阻止不了,那么,就要在赐婚圣旨下来之前,先和柳折眉成婚,将事情都坐实了,难不成,弘治帝还真能让柳折眉休妻另娶不成?
如果弘治帝真的这么不通情理,或者那寿昌侯那边执意一意孤行,那就别怪她动真格的,逼急了她,她就让那赐婚的圣旨还没送到柳折眉手中,就无声无息地消失,或者,对寿昌侯府上使出一些非常手段,看对方是打算过安生日子,还是要被自己搅合的鸡犬不宁,夜不成寐取消赐婚的念头才罢休。
------题外话------
明天正常更新!
122,被打压的殿试成绩
秦韵虽然替柳折眉代考完了,可考卷的最终命运还是掌握在阅卷官的手中了,殿试虽然名义上是皇上主持的,可并不是当朝皇帝批改试卷的,当然那位当朝勤政的太祖皇帝除外。
四百多份试卷呀,数量真心不少,又不是标准化试卷,可以有ABCD标准答案,只能一份一份地细看下去,这次殿试的阅卷团成员主要包括内阁几位大学士,吏部礼部两位尚书,当然还包括大明朝的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以及几位翰林学士,东宫詹事府也在其中插了几脚,分别有左春坊和右春坊大学士,这其中自然包括杨廷和,总之,这次阅卷大臣绝对是弘治朝最豪华的阵容,是弘治朝最顶端的朝堂精英。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自然也是为了在两天之内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可何尝不是为了显示此次考试公平起见,至于众人选出的前十名才交给弘治帝御览,确认前三甲的名次。
殿试结束后,这些大臣并不准许出宫,当晚就在内阁值房凑合这么一晚,第二日在阅卷开始之前,还是先要拜祭孔子这位圣人,然后表达一番自己公平公正选拔贤能的决心,然后集体在一排长案后坐定,等待阅卷监视官亲自将存放众位考生所答的试卷取来,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开封,递到首席开卷官的手中,然后按照官职的大小,依次一卷一卷地分送到他们面前。
每次考试后阅卷的监视官通常都是锦衣卫的高官,这次也不例外,是由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亲自出马的,他主要负责监视,这些阅卷官在审阅试卷时,是否勾结起来,有什么猫腻不?万一,弄出个考场舞弊案就不妙了。
但一般意义上来说,这些阅卷官们都是官场上的老狐狸了,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这也就是个形式罢了。
这些阅卷官们许多人已经是充当过许多次的阅卷官了,自然知道程序是怎样的,拿到试卷后,就马上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
不过,他们这种阅卷,是一种被称之为转桌的阅卷方式,那就是任何一个人将手中的试卷阅完,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后,并不表示这结论就是最终结论,而是将试卷传给自己右手边的那位大臣,那位大臣看完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后,又继续传给自己右边的人,如此以此类推,所有的阅卷官最后都能看到这份试卷,都要将自己的结论写出来。
不得不说,这种阅卷方式还是挺先进的,这殿试的试卷也是密封的,是不记名阅卷,这样就最大程度上显示了考试结果的公平性。
由于这大明朝的考试成绩不是百分制自然不能直接打分,可他们还是将试卷的优劣分为五等,分别由圈圈,杠杠,点点,三角之类的标示。依次按照等级排列,再留下自己的姓氏,等待最终的审阅。
因为这殿试的考题本就是主观性试题,阅卷官的主观性也比较大,每个人喜欢文章的口味也不一样,有些人喜欢言之有物,言辞凝练的,有的喜欢言辞华丽,花团锦簇的,还有的喜欢书法比较好,卷面比较整齐的等等,这就导致,同一份试卷,在不同的阅卷官笔下,最终评选的等级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大体上来说,不会出现太离谱的评价,除非出现特别有争议的试卷。
但如果同样一份试卷,一个阅卷官给的是一等,另一个却给的是五等,争议如此之大,这就要监视官,另外再派人审查这份试卷。为的就是不想有人心存私心,如果真的查明,阅卷官有私心,那也是要受到惩罚的。
尽管这么看来,这种考试制度已经相当科学了,可这些考官们一般为了不引起争议,让自己承受处分,同样阅卷时会有意识地参考前面几位阅卷官给出的成绩,所以,第一位阅卷官的喜好,往往会影响一份试卷整体的成绩,如果他将一份试卷打落了,基本上后面的阅卷官都会萧规曹随,很少有人提出异议,这卷子就被判处死刑了。
这些首席阅卷官们一共有九位,等阅卷完毕,还要交给阅卷官专司根据所显示出来的评定成绩审定,并排定名次。
列入一甲二甲的卷子,往往意味着,在九位阅卷官的评断结论中,必须要有八位将他们的试卷评为一等,其余的试卷自然会落入三甲,三甲怎么评定名次呢?仍然是按照一等最多的往下排,如果一等相同的,就看二等,三等,等等。
之所以说这么多关于本朝殿试的许多规矩,并不是为了显示这次考试的公平性,恰恰相反,这次考试的阅卷官这样阅卷,对秦韵代考的柳折眉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原因有一个,那就是她考试时,许多充当阅卷官的人已经知道了她试卷的内容,对她这么一份很有争议的试卷来说,封卷根本毛个作用都没有。
可以说,这九位阅卷官有五个都是对她的试卷有看法的,如果她的试卷第一个阅卷官就是对她有看法的人,那么,她弄不好,别说想得到一个状元探花榜眼了,可能直接就会被打入三甲,可幸运的是,这次她的第一首席阅卷官是李东阳,这位内阁大学士,在朝堂中很有名望,而且思想并不是很僵化,他还是热爱这个皇朝,这个国家的,虽然他不倾向于秦韵试卷中比较激进的改革意向,可他还是很欣赏秦韵假扮的柳折眉的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