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直见过大人。”柳折眉对上这目光不躲不闪,很是自如地上前见礼道。
“坐吧。”
柳折眉在下侧落座,心中则在猜度这刘健召见自己的用意。
刘健再次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道:“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小小年纪,就能高中状元,也是我大明朝的幸事,按照惯例,你此次所授的官职乃是翰林院编撰,望您入翰林院之后,能够勤奋用功,为朝廷效命。”
翰林院是古代独有的一种官场制度,翰林院编撰,品级乃是从六品,说起来,要比地方上县县令的品级还要高一品,可身份却是很清贵的,明朝许多进入内阁的阁臣都是翰林出身,可以说,这就是为将来许多文官登顶要走的正常途径。
可翰林院最高掌院的品级也不高,也不过从五品,下面还有翰林学士,翰林侍讲之类的官职,总之,翰林院的官员们品级都不是多么高,可在文官政治的圈子里,影响力却是很大的,因为,他们中有些官职是可以直接跟在皇帝身边的,特别是翰林侍读和侍讲,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
秘书这种官职虽小,可影响力可不小。一般诏书的起草,修个什么史书呀,给皇帝太子讲个什么课呀,都是翰林院的活计。
这里面就涉及到文笔的问题,滥竽充数的恐怕也混不下去,天下的政令都要从这些人的手底下,这些人就是最早了解朝廷动向的人。
当然,翰林学士们也不全是充当皇帝秘书谋士角色的,有些人还可以成为帝王师,皇子的师父。
总而言之,翰林院的官职,是属于那种特别清贵的职位,能进这里面的一般都是学识比较好的,却在政事上没有什么实权,有些用现在当官的话来说,就是用来务虚的,而不是用来务实的。
正因为这个官职是务虚的,但能够出头,一直当皇帝秘书的人也没几个,所以,大多数新科进士进翰林院,并不是多么热爱这个职业,只是将这个地方当做自己升职的一个跳板,一旦有了翰林院的资历,将来外放,升官的步伐要比普通进士快的多。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柳折眉进翰林院,对他以后的仕途还是很有好处的。
尽管摸不清这位当朝首辅大学士的心思,可柳折眉还是恭敬地道:“学生谢大人提点。”
刘健对柳折眉的态度看起来也很满意,当即捋须微笑道:“你今日既入了翰林,将来前途自是不可限量,可千万不要自误。”
“还请大人明示,学生不懂。”柳折眉心下似乎想到了什么,可面上还是从容淡定道。
刘健面上还是带着笑意道:“老夫最近也听了许多流言蜚语,据说新任的东宫洗马秦大人与你有白首之约,可有此事?”
“回大人的话,却有此事。”
“胡闹,真是胡闹,你熟读圣贤书,自可知道,女子贤良淑德才是第一要务,怎可随意参与朝堂正事,老夫念你们年少无知,前事不究,现如今,你还是速速劝那秦氏回归闺门,学习闺训,将来相夫教子,千万不可误人误己,临了也误了你的锦绣前程。”
------题外话------
明日正常更新了!
130,内阁待诏,谁在摸他
要说柳折眉先前还不知道这位当朝首辅刘老大人特意召见自己所为何事,可现在对方话语都挑的这么明了,要是他在还摸不清对方口中的语意,那他这个就不是当朝状元郎柳直了。
“回大人的话,学生这婚约,圣上已经允了。”柳折眉心心眼眼想的都是娶秦韵为妻,如今弄了个五年之约,已经让他心中很不爽了,现在这位首辅大人,还建议他为了功名前程,放弃这门婚约。他心中是更加的不爽了。
可一个五岁就亲眼看到父母惨死在自己面前的人,心性是何等的坚韧,既然自己已经不打算改变心意,那又何必再多费唇舌呢,也不想对这位首辅老大人虚言应付,干脆将弘治帝给搬了出来。
弘治朝,就算刘健是内阁首辅,还没有像万历朝,首辅张居正那样一手遮天的地步,弘治帝看起来并不强势,可在这些文官阁臣心目中,他还是个明君,对朝堂的掌控力度也是很强的,自己也是有帝王的威势的。
柳折眉这话一出口,让刘健噎了一下。
“罢了罢了,你既然一条道走到黑,老夫也无能为力,你好自为之吧。”
刘健这个人虽然有些固执,可品性上还是很不错的,他特意见柳折眉,是真的觉得柳折眉是个人才,很有培养的价值,大明的文官体系之所以势力很大,就是他们很注重,培养一批接班人,原本,依照柳折眉的年纪与才华,很能得到一些文官大佬的亲睐,还是很有培养前途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和刘健存着相同的心思,一些郁郁不得志的,或者善于钻营的,反而认为,柳折眉有了一个东宫洗马的妻子,没准他日,就会成为天子近臣,权势滔天,这个时候讨好,也是一条升官发财的门路。
所以,这几日,小小的柳宅还是很热闹的,有许多人都送上了帖子,只是这些日子,柳折眉身上的毒还没完全解掉,抽不出精力来处置这些拜帖。
与刘健也算的上不欢而散,可他从那值房出来,却面上丝毫不显,也没有人敢特意靠近,窃听两人的对话,所以吏部这些人也不清楚,首辅大人亲自面见这个柳直,双方谈了什么,这个柳直会不会得到首辅大人的赏识,从此官运亨通,一冲飞天。
“柳大人,次辅李老大人有请。”柳折眉从内阁值房出来后,正要按照规矩,去领到翰林院上班的一些名牌之类的,走到半道,又被一名吏员截了胡。
听对方这么一说,他就知道,是李东阳要见他,他同样,没有反驳的的余地,再加上,李东阳也算是他的座师,作为弟子,他本打算今日回去之后,晚上就前去李府拜访的。
这些内阁辅臣们身上还兼着其他职位,所以,李东阳在此处,也有一处办事的值房。
面见李东阳,见礼后,对方倒也和颜悦色,倒是没有像刘健一样提起他的婚约,而是直截了当地道:“你如今既入了翰林院,按理应该现在翰林院学习一些章程才是,可内阁这边是个待诏翰林,还有空缺,你的书法文采都不俗,老夫打算将你抽调到内阁,做个内阁待诏,你可情愿?”
大明朝内阁这地方,怎么着,也能够媲美现代的过午院办公厅了,如果柳折眉直接抽调到内阁,当一个内阁待诏,在这里可能会接触到全国政事的运转,也是一个很好的磨练机会,在这里混过的人,有了这份资历,将来下放,有几个人还不给他几分脸面。
虽说柳折眉的确与李东阳有几分渊源,可这渊源说起来,真的不算啥,非亲非故,也不是亲近的师生子侄,如今,看到对方能如此提携与自己,就算心性坚韧淡定如他者,也不免对上座的那位老大人有了几分感激之情。
毕竟在他的心中,翰林虽然虽然清贵,可他骨子里对研究学问并不热衷。也不愿在古书堆中,成为一个迂腐的书呆子。
当即诚心开口谢道:“谢老大人提携,学生愿意。”
李东阳闻言,脸色的神色还是一如往日的柔和,微笑道:“既然圣上点了你状元郎,也是对你期望很大的,你务必要记得,大明江山还需要你们这些后生晚辈多做努力,才不至于辜负圣恩。”
“学生明白。”
“你去吏清司将改办的都办了,明日先去翰林院点卯,然后再到内阁当值吧。”
“是,学生告退。”柳折眉恭敬地施礼退出,他知道,从今天开始,他就算真正走上了大明的朝堂。
等柳折眉的身影消失在门边,值房内李东阳脸上的微笑慢慢收了起来,自语道:“柳直啊,希望老夫今日所做的一切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