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多人不怪,更别说,方茗的穿着打扮一看都是有身份的下人,态度又这么客气,人家也只是让别人顺手代买两个包子,也不算插队。
后面排队的几人当下也笑着道:“小哥客气了,客气了。”但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到了排在第二位的穿着虽然干净,但满身都是补丁的小姑娘身上。
这个包子铺的包子一个两文钱,这二十文钱,可以买十个包子,如今方茗只让代买两个,这小姑娘可以凭白多十几文钱。
要是其他人,要从天下掉下来的好处,这些后面排队的可能还羡慕嫉妒恨。可如果是这小姑娘,这条街上的人大多都认识这小姑娘,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的,早年死了爹,家里还有两个小弟弟,日子实在难熬,也没有人眼红这小姑娘。
方茗也认识这小姑娘,他选人也是有选择性的。这家距离方府不远的包子铺味道的确好,方府有许多下人也常在这里马几个包子回去,方茗也认识这家铺子的老板。
这小姑娘闻言,愣了一下,前面卖包子的已经买好了,还不等她多说什么,这时,前面卖包子的已经买好,让开了位置,这小姑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自己买了两个,又帮方茗买了两个,退出来后,要将剩余的钱还给方茗。
“剩下的钱,你多买几个包子,带回家去吃吧。我家少爷和表小姐还等着呢。”方茗没有接剩下的十几文钱,接过包子,就快步向秦韵他们这边走来。
那小姑娘站在原地,咬了咬嘴唇,最后才将十几文钱小心地收了起来,家里最小的弟弟病了好多天了,吃了汤药也不管用,口中叫着要吃包子,她这才横下心来,打算买两个包子回去,给两个弟弟吃。
这十几文钱虽然不多,可再凑上十几文,又可以抓一副汤药了。
穷人,有时是没有骨气可言的,不过,她还是对方大公子秦韵一行在心中充满了感激。
秦韵接过包子,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表哥不吃吗?”
“先吃点,府上会准备晚膳。”方大公子闻言,再一次皱了下俊美的眉头,似乎对这位唐家表妹的白痴话很不感冒。
“哦。”这下秦韵没有再假装客气,装出一副饿了很久,但又要保持大家闺秀矜持的样子,小口小口吃完了两个包子。
说实话,这包子铺的包子味道还真不错,秦韵为了演戏,现在肚子的确有些饿了,这两个包子吃下肚去,倒让她顺畅了一些。可就算在吃包子时,她还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其他人的动静。
这个地方距离方府也不过隔了半条街,几人步行了不大一会儿就到了方府门前。
方家的宅院,是朝廷赐的一所宅子,门面倒没弄的堂皇富丽,反而显得有些古朴。
明朝的官员,不管是贪官,还是昏官,或者清流,不管他们在私底下这官当的怎样,但在表面上,他们都很注重名声。
他们就如同现代的明星一样,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工程,绝不会授人以柄。
所以,宅院也是为形象工程加分的一项活计,更别说,当今的皇帝崇尚简朴,如果,你把宅子修的跟个暴发户一般,恐怕别有用心之人,或者御史们就要上折子弹劾了。
对方一定会说,你丫身为文官清流,哪里来的这么多钱装修宅子,是不是贪污了民脂民膏,收受了贿赂等等。
特别像方大人,你丫是吏部侍郎,可是组一织部的副部一长呀,是不是别人给你送钱买官了,等等。
人言可畏,而明朝的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利,从这四个字就可以看出,有些事根本就没有证据,仅凭猜测,这些人就可以乱上折子弹劾你。
这也是那个去太原的刘御史,为何敢跟镇守太监张槐勾结,上折子,如果真的是做无用功的话,他们会这么积极吗?
最主要的是,朝堂上要洗牌时,方侍郎的这个位子可是炙手可热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这个位子。
所以,方侍郎这种人都是修行过的狐狸,绝对不会授人以柄,还特别约束家人,不能借着方府的名头在外边胡作非为。
方峥方大公子能成为京城四大公子,家世,才学,容貌,都是上上之选,绝不是那种纨绔草包,或者横行霸道,只知道吃喝玩乐,无恶不作的官二代可以相比较的。
像镇守太监张槐的侄子张成这样的人,在方公子的眼中,那就是一团狗屎,根本上不了台面。不在一个层次上事物,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方府的人口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主子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口人,下人倒也不少,加起来不下百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方家就靠方侍郎的那点俸禄过活。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时,也抠门的紧,公务员的工资那个低呀,大多数京官如果想要自己那点俸禄养活一家人,那是痴心妄想呀。
所以,这后来,才产生了一些灰色收入,比如,每年孝敬上司的冰敬和炭敬,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夏天太热,用来买冰的钱,冬天太冷,用来买炭的钱。
像方侍郎这个级别的,每年下属门生,送的冰敬炭敬就是一大笔收入。
但仅靠这点,也培养不出方公子的贵气来。
方家在自个的老家,也是大族,有良田六千亩,这千亩良田还不交税,更别说他们祖上几代都是做官的,也积攒了许多银钱,另外还开了许多铺子。
这些铺子挂在方府的名下,同样也是不用交税的,不像在现代,公务员家属,不能直接从商。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方公子,真心是没缺过钱的,所以,要说这方公子因为钱财和原身产生纠葛,秦韵是不相信的。
方府的门房早就看到方公子一行回府了,当下老远处就屁颠屁颠地迎了上来。
“大公子,您可回来了。”门房点头哈腰完毕之后,留意到站在一边的秦韵,当下有些愣神道;“方茗,这是唐家表小姐?”
大户人家选择门房时,自然选那种眼明手快,有眼色的,这门房叫方二宝,是方侍郎奶娘的小儿子,他的大哥是方府的外管事,负责管理方府所有的铺子。
方茗就是他的侄子。
所以,平日里,方公子对这位门房也给几分面子的。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方府的门房也是个肥差,方二宝不愿挪窝,这门房已经当了十多年了。
所以,见到秦韵易容的唐家表妹,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二叔,你知道了还问。”
说话间,早就有人开了旁边的侧门,放方大公子和秦韵他们一行进去。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古代许多官宦之家进门那也是有讲究的,除非有关家族的大事,或者迎接什么重要人物时,他们才会打开正门,平日里,走的多半都是侧门。
门房的杂役们也是会看风声的,见状,早就派人向方大夫人禀告。
且不说,这唐家表小姐怎么会跟着自家大少爷一起回来,可既然是方家的亲戚,还是夫人那边的亲戚,这些下人们还不敢怠慢。
最最重要的是,唐家表小姐以前也来过方府,虽说这亲戚关系隔了一大层,可在大夫人面前还是很有脸面的,再说这位唐家表小姐不管怎么说,还有一个当官的爹,不是那些专门上门来打秋风的穷亲戚。
方府的下人们反应也很快,等秦韵进了侧门,走了也不过两三百米时,就见方夫人身边的贴身妈妈就迎了上来,这位妈妈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丫鬟。
看到徐妈妈迎了上来,方大公子再次开口道;“表妹先去安置,有什么需要对徐妈妈说即可。”
“表哥先忙。”秦韵又见了一礼,退后了几步,这个时候,她无意中发现,那边回廊里有个丫鬟,正往这边瞧来,一看都是在偷看。只是不知是哪位主子身边的丫鬟。
当方大公子先行回自个院子时,她看到那丫鬟的目光正跟随着方大公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