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山河之妃出农门(395)
果然,皇上听了八皇子的话以后,脸色更加难看了。不错,不知者不为罪,但他现在对叶子衿的怨恨更深。一个乡下来的小厨子,只是仗着厨艺好了一些,就自自高自大起来,更让皇上气不过的是,就这样一个小丫头,居然能让越清王,自己的孩子和他离了心。这口气,皇上咽不下去。
“再说了,小丫头的厨艺那么好,如果不是因为她是六哥的人,我都想将他留下来了。”八皇子叹口气说。
太子忍不住再一次冷笑,京城里人人都在传八皇子对越清王有多推崇,事实上,也不过如此。瞧瞧,在越清王和众位大臣看不见的地方,八皇子不就开始火上浇油了吗?
狐媚子!皇上听了八皇子“天真”的话,立刻在心里又给叶子衿默默地加了一条罪名。
“贤妃故去,这些年来六弟一个人过得十分不容易。他的身体又不是很好,就算太医院的太医院们对他的身体也束手无策,可是,这一次回京来,六弟的脸色明显好多了,就是身上,看着也好像多了一些肉。儿臣听玲珑那丫头提及过,她说叶子衿对六弟的饮食一向十分在意。六弟身体好转,可以说,叶子衿是大功臣。儿臣还望父皇看在六弟的面子上,饶过叶子衿一次吧。”对比八皇子的“天真”,太子要显得稳重很多。
皇上听太子提及故去的贤妃以及容峘的身体,顿时沉默了。
八皇子的眼神闪了闪,不过他很聪明,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父皇,昨夜下了一夜的大雨,越清王昨晚到现在滴水未沾,他又是跪了一夜,想必心里已经有了悔意。父皇仁心仁德,越清王在外面受苦,父皇的心里又如何会好受?叶子衿只是个乡下丫头,儿臣知道父皇是为越清王不平。但世上姻缘最难说,儿臣已经四年没有见过越清王笑过了,前几日,不少大臣却见到了六弟的笑容,父皇”
“好了,都闭嘴。”皇上不耐烦起来。
八皇子和太子面面相觑,都苦笑着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太后娘娘驾到。”外面,传来了太监尖细的声音。
太子和八皇子的心情全都跟着跳动了一下。
“母后,你怎么过来呢?”皇上见到太后过来,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些笑容。
“哀家过来,是想和皇上说几句知心话。”太后幽幽长叹一声回答。
太子和八皇子听了,连忙过去给太后行了礼,然后又默契地提出了告辞。
皇上和太后都没有出言挽留太子和八皇子,等他们走了以后,皇上直接开口问,“母后可是为了越清王而来?”
太后苦笑着点点头,昨日的确是盛怒之下,将叶子衿关起来了。可是随着容峘对叶子衿的维护,太后实在觉得骑虎难下了。
“朕听说玲珑那丫头去求了太后,最后连平西王都惊动了。”皇上的声音微微提高了一些。
太后听出了他心中的不满,她不赞同地看了皇上一眼,“平西王和你是亲兄弟,哀家知道你对往事还有些不满,可是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你们的儿孙都这么大了,难道皇上心中还不能释怀吗?”
“朕哪是那种小气的人。真正不能释怀的人,恐怕是平西王才是。”皇上苦笑着回答。
“小的时候,你们兄弟的关系有多好呀。你们三个也算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了,长大了,反倒是因为之间感情的变化而生疏了。所以说,岁月不仅仅是催人老的杀手,也是消磨人情感的无情刀呀。”太后感叹着说,“平西王见到哀家,提到了贤妃。哀家听了,这心里就跟着难受起来。”
“事情都过去了许久,平西王又何必再三提及,他是故意提醒朕不要忘记往事吗?”皇上语气不悦。
“平西王之所以提及贤妃,还是因为越清王。别的皇子都有母妃照拂,或者有外祖家给予帮助,越清王心中不平,在所难免。皇上看在故去的贤妃面子上,此时就作罢了吧。”太后心软了一些。
这个决定,她也是再三思前想后才决定下来的。
“又是贤妃。”或许是因为太生气了,皇上再听到太后提及贤妃,满腹都是牢骚,他似乎忘记了贤妃当年为他付出,也忘记了贤妃是多么温柔的一个女人。
太后微微叹口气,作为深宫中的女人,她自然比谁都明白,帝王到底多无情了。“论私,越清王是皇上的儿子,皇上曾经许诺过,他的亲事可以自由选择,难道皇上忘记如何在群臣前许诺的吗?论公,皇上作为九五之尊,如果越清王真的因为此事出了意外,一定会寒了众臣的心。皇上别忘记了,当年陆家的确是被人陷害才出了那场意外。”
“往事已经过去了,难道连母后都觉得朕当年做错了?”皇上的情绪激动起来,陆家的意外,贤妃的郁郁而终,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这根刺每每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刺得他喘不上气来。
可他是南靖国的君王,即便是错了,他又如何肯认错呢?
“人无完人,皇上当初所做的决定,也是一心为南靖国着想,并无过错。不过哀家想提醒皇上一声,当年即便出了那样的意外,可贤妃一直到临终,也都没有怨恨过皇上。越清王的身体小时候被奸人下过毒,身体一直很羸弱,太医院地太医已经证实了这点儿,昨夜小雨未停,皇上难道一点儿也不想顾及父子之情吗?”太后脸上露出了悲戚的神色,“哀家老了,很多事不想管,也不能管。可哀家并不想看到你们父子反目成仇。”
太后的一番话,完全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皇上知道太后是一心为他好。经过好一会儿的斟酌思量,最后皇上总算是默许了太后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