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山河之妃出农门(758)
“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她心里不痛快倒也说不得过去。不过,你们可不能将账算在子衿身上。”陈氏板着脸教训他。
“哪能呀,那天我们都看到了。是死丫头自己不争气,连带着给我们整个叶家村脸上抹黑了。儿子这心里也难受呀。”叶良寿红了眼睛。
“你能明白事理最好。眼看着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爹和娘就担心你们再出什么幺蛾子。”陈氏叹口气说。
叶冰清这些天成了家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只要提到叶冰清,谁的心里都不好受。
经过叶子衿的事情,老两口的思想也在变化,以前他们将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叶兰泽一个人身上,别的孙女全都被他们忽视了。现在看来,当初真的是大错特错呀。
“多谢爹和娘。”叶良寿大喜。
第二日叶良禄和马氏听了老爷子的话以后,一愣。随即叶良禄苦笑着解释,“作坊里要进人,不是我说了算。爹也看到了,作坊里要的都是劳力,现在马车骡车多起来,咱们村四周比平安镇还要热闹,看看路两旁,几乎已经和平安镇成了一路。王爷和子衿在背面又盖了廉租房,外地有很多人过来上工。三弟在镇子上是账房,安排他干啥好?”
“就是进作坊干小工也好。”老爷子连忙解释。
叶良禄和马氏听了,面面相觑。要是村里其他人求过来,他们还好开口。可叶良寿的身份摆在那儿,哪能真的让他去干小工。可是让叶良寿当账房先生,肯定是万万不行。
叶良禄和马氏都有些为难。
不过他们也不能不给老爷子面子,中午的时候,叶良禄试探地将叶良寿想进作坊的事情说了一遍。
“进什么作坊。”叶子衿淡笑。
“子衿。”叶良禄的目光带着一丝央求。
“爹,我知道你的意思。这样吧,你让大伯和三叔晚上的时候,到家里来一趟。”叶子衿叹口气说。
她能体谅父母的为难,说实在话,对于叶良寿和叶良福,她虽然不是很有好感,但也说不上厌恶。那对兄弟两个就是心眼多了一些,倒也算不上极品。
最起码,从二房发达了以后,他们没有像狗皮膏药一样粘过来。
就冲着这么点儿情义,她决定帮他们一把。
老爷子不知道叶子衿为什么连老大也要叫过去,来二房的路上,忧心忡忡地再三叮嘱了兄弟两个,老实听叶子衿的话。就算叶子衿不让他们进作坊,也不得心生怨恨。
兄弟两个诺诺地答应下来了。
“坐吧。”叶子衿看到叶良寿和叶良福身为长辈,在她面前却是带着战战兢兢的模样,心里又叹了一口气。
叶良福和叶良寿心里真的在发懵,因为他们到的时候,发现两房的男丁全在。过了以后,居然连秦氏和岳氏她们也都来了。
“子衿,这是?”叶良福先开口。
“你们进作坊不合适。”叶子衿淡淡地说。
她一开口,叶良寿和叶良福的心就凉了半截,还以为她在记恨当年他们欺负二房的事情。想到过往,兄弟两个悔恨得恨不得直接给自己一个巴掌。
“大伯和三叔都是聪明人,我的作坊里安排的都是踏实能干的人。他们都是最先跟着我创业的人,而你们半途进去,想要做轻松的活,肯定不行。”叶子衿解释。
“我们不仅账房,就进去当个小工。”叶良寿赶紧解释。
“对对,啥事我们都能干。其实我们在镇上,也就相当于小二。”叶良福说出这话,脸都红了。村里人以前一直认为他们在镇上做事,有的是脸面。实际上,掌柜、二掌柜、东家和顾客,谁都可以给他们脸色看,做的就是孙子的事情。..
可惜,这些话,他们回到家中,根本不能说。
“你们误会了。”叶子衿摆摆手,“想必你们也发现了,叶家村附近的地皮已经涨了好几倍。”叶子衿淡淡地说。
“村子里发展快,外面又有几个少爷买了地盖上院子,过往的商客更是数不胜数,自然将地皮的价格带起来了。”叶良寿点着头说。
“不错。”叶子衿点点头,“来往的商客多,加上外来的劳力多,以叶家村和平安镇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商业市场。我们叶家村目前来说,最缺的就是人手。村里人在作坊里都有事情在做,反而疏忽了许多其他的商机。我和王爷给你们批下一块地,你们在那儿盖一家酒楼兼顾客栈如何?”
她的话音一落,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就连岳氏,眼中都闪过浓浓的惊喜。
“不过,在此之前,我有一个要求。”叶子衿淡淡地开口。
“你说,只要让我们开酒楼,什么都成。”叶良福简直是欣喜若狂。
他在平安镇铺子里做事,对生意一门清。正如叶子衿所说,随着叶家村所有作坊的崛起,连带着各路的商客络绎不绝跟过来。无论是瓷器、漆器,还是毛巾什么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销售渠道了。
这么多商客涌起来,自然不愁客源。可惜叶家村附近并没有客栈酒楼,而客商们只能住到平安镇去。如果他们在叶家村盖个酒楼客栈的话,绝对是日进斗金。
“合伙生意最难做。”叶子衿淡淡地开口,“没有人可以帮你们一辈子,也没有人欠你们一辈子。你们开店,你们可以共同招人,但绝对不许用自家人。还有,大伯母和三婶都不许插手。”
岳氏一听就要炸毛,凭什么?凭什么,她们不许插手。
“这个不难。”叶良福却痛快地答应下来,叶良寿也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