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听话(66)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那些靠徒步跋涉、一字一句纸张传情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但从前的街巷和温情永远会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留在这个作品里。”
讲完这句之后,教室里掌声雷动,连评委都频频点头,侧身小声谈论,神情似是满意。
张心怡鞠了一躬,惯例开始感谢为这个作品付出过精力的人,有帮忙拍摄的同班同学,有答应出镜的叔叔阿姨,还有举办赛事的组委会。
“他妈的,你是几号来着?”程姗姗现在才彻底回过神来,揉了揉脸,开始翻组委会发的宣传单,上面有各个参赛选手的顺序,“一,二,三……”
手指顺着宣传单上的名字一路往下滑,“张心怡是六号,蒋唱晚……蒋唱晚……”
滑动的指尖和碎碎念倏然一同停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句脏话,“……我操。”
与此同时,蒋唱晚也回答她,“七号。”
她是七号。
就在张心怡后面。
与此同时,台上的女孩落下最后一句话。
“还要感谢不在这里的沈衍舟同学,是他帮助我寻找到这片合适的取景地,在高楼大厦的城市里,寻到一处关于我们童年的自留地。”
第33章
33
……沈衍舟?
她说谢谢沈衍舟。
因为这句话停住的人不只有她, 季程和程姗姗都顿了好几秒,而后对视几眼,有些疑惑地开口。
“她跟小沈老师认识吗?”
“怪不得我觉得眼熟呢!”季程一拍脑袋, “这不就是小沈老师家后面那片街区吗!他当时还带我们逛过, 说这里是全C市最后一片没被拆掉的旧街巷建筑。”
“他们俩怎么认识的啊?之前小沈老师怎么都没跟我们提过。”
“人家也没什么必要要跟你提吧, 好像也不熟。”
“一起玩了那么久,出去玩了那么多次, 都快待了大半个暑假了,不能算是不熟吧!”季程皱眉, 脑瓜子狂转,有点义愤填膺, “而且这是参加同一个比赛啊!”
“晚晚努力学习了那么久, 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才让他同意出镜,他竟然连这个消息都不告诉我们。”
“就顺嘴一提的事儿,说‘你们学校那个比赛, 我也帮某某某参加了’, 好像也不算什么很麻烦的事情吧。”
程姗姗有点被他说服了,犹豫道,“咱也不知道……感觉他不是那种会情绪外露的人, 这种人可能表面上和谁都客客气气的, 相处得很好,但实际上也算不上什么好朋友吧。”
两个人相对着坐, 思忖半天, 程姗姗忽地想起来什么, 偏头问她,“诶, 晚晚,你知道他俩认识吗?”
蒋唱晚动作一顿。
好半晌后,她抿唇,捏住手上简要准备的稿子,垂眼道,“……不知道。”
“……哦,好吧。”程姗姗看出她情绪有点低落,讪讪摸了摸鼻子,不再讲话。
倒也不是他们多小气,只是大家一起玩了这么久,蒋唱晚这样的人都为此不分昼夜地努力学习,以此来兑换那个让他出镜的机会了,沈衍舟却一句都没提。
同一个比赛,同一场排名。
沈衍舟是知道她把这个比赛看得多重要的。
他们共同度过了那么多的时光,经历了艳阳和暴雨,穿过了白天和黑夜,在所有的场景里并肩,他真的就一次想说的时候都没有吗?
他是以什么样的身份,成为张心怡那样隆重感谢的对象的呢?
只是提供了场地吗?
有没有为她的想法出谋划策?
有没有坐在一起,听她阐述自己的想法,翻阅作品初版脚本,并提出建议?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记忆里那些和沈衍舟、和这个作品相关的回忆,可能在他那里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可能在别人那里也有同样的回忆,心脏就闷闷的难受。
好半晌后,蒋唱晚垂下眼,尽量不动声色地调整好情绪,轻声道,“没事。”
她顿了顿,又开口,似乎是在为这句话找补,又像是在说服别人,或是在说服自己。
“本来也没有认识特别久,人家也没必要事事告诉我们呀。”
话音落下,程姗姗和季程的神情更诡异了。
神情淡然平静,语调平平,简直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得不像蒋唱晚本人了。
神经大条如季程,都看出了她此刻情绪不太对,僵硬地和程姗姗对视一眼,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两个字:
完了。
两个人犹豫慌张着,互相交换了眼神,从彼此的眼里都看出了大事不妙的预兆,还想说什么,却被主持人报幕的声音打断,只好缓慢地闭上嘴,就此作罢。
作品与作品间隙里短暂亮起的灯光,又缓缓地暗下去。
“接下来请我们欣赏七号选手,高二九班,蒋唱晚同学的作品,《夏天》。”
……
画面由模糊变得清晰,街景的梧桐树叶随着夏日清风而摇曳,镜头轻微晃动,切到路人的脸上。
“您觉得夏天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夏天嘛……以前是要收谷子的,天亮就起来,中午休息一会儿,等到最热的时候过去,就再起来收,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休息。现在没得谷子收咯,只能乱逛逛走走。”
“夏天呀,适合睡午觉起来去打麻将呀!我们小区花园里老多人了,石凳子上手搓麻将,一打就是一下午,收场再回去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