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旁的长子和长媳, 两个人脸上的笑意都十分真诚。
这般一对比,更显得这二人有些奇怪。
难道她们不想看到长房得到皇上的亲眼吗?又或者, 她们见不得侯府更上一层。
“咳!事情既然已经解决了,你婆媳二人还待在这里做什么?”
郭氏和宋氏这才回过神来。
不过, 今日的事情是既突然又让人嫉妒,二人实在是笑不出来。
瞧着婆母审视的目光, 郭氏脸上勉强挤出来一丝笑容:“我这不是高兴坏了么。”
冯老夫人:“最好是这样。”
说着,冯老夫人离开了院子。
盛怀隽看了一眼郭氏和宋氏的背影,微微眯了眯眼。
既然姜宓的事情解决了,有件事也该解决了。
众人散去后,姜宓和盛怀隽回了屋内。
院子里,丫鬟和嬷嬷都异常欢喜。之前流言太多,她们很是担心夫人会被撵出府去。没想到如今不仅没被撵出去,还能有这样的大造化。
屋内,姜宓心中更多的不是喜悦而是疑惑。
“夫君,你说皇上为何突然下了这样的旨意?即便是为我解围,也不至于做到这个地步。”
盛怀隽看向姜宓,之前的那个怀疑再次浮现心头。
姜宓也看向盛怀隽,她咽了咽口水,说了一句:“柔妃娘娘不会真的是……我母亲吧。”
盛怀隽也是同样的猜测:“如今皇上下旨将你记在柔妃名下,以后你就有借口去见她了,届时可以试探一下。”
姜宓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等入宫去谢恩时我试探一下。”
清风殿
太医走后,东明帝握住了柔妃的手。
“阿棉,以后别再让朕担心了可好?”
柔妃笑了笑:“嗯,今日是我不好,没跟陛下说一声就出宫去了。”
东明帝:“你想做什么告诉朕,朕都可以帮你解决。”
柔妃:“陛下待我好,我都知道的。只是今日这事须得他来解决。”
东明帝:“为何?”
柔妃:“我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宓儿。宓儿从小就没了母亲,生父又不认她,这些年她过得太苦了。我不便认她,他毕竟是宓儿的生父,宓儿这些年因此事受了不少委屈,我不想她有遗憾。”
东明帝略一思索,道:“朕明白了。不过,你以后可以光明正大见姜姑娘了。”
柔妃眼底流露出来疑惑的神色。
东明帝:“有件事朕得向你道歉。”
柔妃:“何事?”
东明帝:“朕方才见了太后,向她撒了一个谎,说姜姑娘是朕的女儿。”
柔妃不解地看向皇上:“您为何要这样说?”
东明帝:“母后默许冯老夫人将姜姑娘撵出府去,朕怕母后日后会对付姜姑娘,于是说姜姑娘是你和朕的女儿,并告知母后朕要下旨认回女儿。母后怕此事影响朕的声誉,提议朕将姜姑娘认作养女。朕同意了此事,朕刚刚已下旨将姜姑娘认作朕的养女,记在了你的名下,封她为郡主。”
柔妃眼眶渐渐红了。
见柔妃如此,东明帝心里有些慌张。
“阿棉,你别哭,是朕的错,朕不该坏了你的名声。”
柔妃吸了吸鼻子,拿起帕子擦了擦眼泪。
“臣妾又岂是不识好歹之人?臣妾是感动的,您为臣妾做了太多事,臣妾不知该如何回报您。”
东明帝松了一口气,抬手将柔妃揽入怀中。
“你无须回报,只要你能陪在朕的身边,朕就满足了。”
想到自己时日无多,柔妃瓮声瓮气道:“臣妾以后哪里也不去,日日陪着皇上。”
姜三爷出宫后立即就回了府中,他直奔姜老夫人的静心堂。
姜老夫人正跟邓嬷嬷商议着要为姜姚相看哪家的儿郎,却见儿子突然闯了进来。
姜老夫人诧异地问:“你怎么这个时辰回来了?”
问完,看着儿子难看的脸色,又问:“可是出了什么事?”
姜三爷看向邓嬷嬷:“嬷嬷能不能先出去,我有话想问母亲。”
邓嬷嬷看了一眼姜老夫人,得到姜老夫人的肯定后,她出去了。
姜老夫人察觉到此事的不寻常,不待儿子开口,就先问道:“你到底怎么了,发生了何事?”
姜三爷:“母亲,当年您将柳儿送到了前院书房,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何事?”
姜老夫人皱了皱眉。
“这都多少年的事情了,我怎么还会记得。”
姜三爷着急地道:“母亲,这对儿子很重要,您能不能再想想?那日皇上曾经来过府中,咱们得知了谢氏和皇上的私情。那晚还下着雨。母亲应该多少有些印象。”
“你说的是那日啊……”姜老夫人仔细想了想,渐渐想起来一些事。
姜三爷:“母亲可是想起来了?您那日带着柳儿过来时可曾见过谢氏?”
姜老夫人:“见了。你喝多了,她亲自拿着醒酒汤来见你。我和柳儿过来时你二人正在屋里……在屋里欢爱。”
闻言,姜三爷的身子晃了晃。
姜老夫人:“我将她从屋里唤了出来,瞧着她衣衫不整的模样,想到她与皇上的私情,我特别生气,打了她一巴掌,她回了内宅中。后来我就让柳儿去服侍你了。”
姜三爷脸上没了血色,眼眶酸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