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日日念佛,却做了如此恶事。
如今想来,多么可笑。
姜宓察觉到姜老夫人的目光,朝着她看了过去。
四目相对,谁都没说话。
这时,一道脚步声从身后响了起来。
“晚辈见过太傅。”
姜宓看了过去,是胡七郎,确切说,是新晋状元郎,翰林院修撰。她往旁边退了一步。
姜太傅:“胡修撰。”
他与大学士有些私交,大学士前几日已经来府上看过他了,不知他的孙儿为何今日会来。
胡七郎:“这几日晚辈一直在宫里忙着整理往年的卷宗,不知您要致仕,晚辈来迟了。”
姜太傅:“胡大人客气了。”
胡七郎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姜姚,朝着姜太傅行了一个大礼,认真地说道:“我想求娶贵府的大姑娘,希望太傅能应允。”
姜太傅没料到胡七郎会说出来这样的话,愣了一下。
“此事……你可与你祖父商议过?”
前几日见大学士时他不曾听他提及。
胡七郎:“晚辈的婚事想自己做主。”
姜太傅转头看向了孙女。
姜姚听到自己的名字,抬步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胡大人。”
看到姜姚时,胡七郎的气场明显变了,整个人不似刚刚那般松弛,有些紧张。
“姜姑娘可愿嫁我为妻?”
姜姚摇了摇头。
胡七郎的眼神顿时黯淡下去。不过,他仍不死心,看向了姜太傅:“太傅,我能单独跟姜姑娘说几句话吗?”
姜太傅看了孙女一眼,道:“可以。”
见祖父离开,姜宓也识趣地离开,但被姜姚阻止了。
“还请四妹妹留下。”
姜宓看了看胡七郎,又看了看姜姚,明白了姜姚的顾虑。她留了下来。
胡七郎:“姜姑娘,我能知道原因吗?”
姜姚:“祖父祖母年事已高,我想陪在他们身边尽孝。”
胡七郎:“姜太傅和我祖父是好友,你若不放心,可以将他们接到府中来。”
姜姚:“祖父想回到乡下去,不愿再待在京城。”
胡七郎终于明白了,姜姚是在委婉地拒绝他。
姜姚:“而且,我无父无母,祖父也已致仕,没有任何依靠。”
说着,她看了姜宓一眼,又道:“胡大人前途不可限量,您还是另寻高门贵女吧。”
姜宓看懂了姜姚的意思。
姜姚是觉得胡七郎之所以想娶她是因为他想和平北侯府扯上关系。
胡七郎:“我不在乎你身世如何,我只想娶情投意合的女子。”
姜姚:“抱歉,我不是你想找的。”
胡七郎彻底死了心,他朝着姜姚施了一礼:“我明白姜姑娘的意思了,今日叨扰了,望此行一路坦途,平安顺遂。”
姜姚朝着胡七郎福了福身。
胡七郎走后,姜宓道:“你是我长姐,若你想嫁给他,你尽可以依靠侯府。”
姜姚怔了一下,道:“多谢四妹妹,不用了。你的事情祖母已经全都告诉我了,这些年来是府里对不住你。祖父祖母很是后悔,三叔也亦是如此。从前我也做过许多对不起你的事,如今更不可能厚着脸皮再沾你的便宜。我想着跟祖父祖母回到乡下去,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相夫教子,过平静的生活。”
姜宓沉默许久,道:“若大姐姐改变主意可以来京城找我。”
姜姚:“他不适合我。若他不是因为平北侯府这一层关系才想娶我的,那就是因为当年宴席上那一次见面。那一次我对他释放了善意,他也只看到了我好的一面,并不了解全部的我。胡七郎贵为状元郎,将来是要封侯拜相的,胡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这样的重任我承担不起。我累了,只想过简单安定的生活。”
姜宓看出来姜姚是真的不想嫁给胡七郎,笑着说:“好,大姐姐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吧。”
姜姚笑了笑:“四妹妹,祝你幸福。”
姜宓:“大姐姐也是,照顾好祖父祖母,若有需要给我写信。”
姜姚:“好。”
姜家的马车很快就在姜宓的眼前消失了。
姜宓上了马车,回了侯府。
半个月后,她收到了一个盒子。
打开之后,里面放着两张房契和一张地契,一张是五进的宅子,一张是一间铺面,还有一张京郊三百亩的良田。
姜太傅是个清官,姜三爷也是。
这些大概是姜三爷所有的积蓄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封信。
姜三爷在信中交待了这几样东西都是补偿给她的,另外还写到他申请了一个闲职,出京游历去了。
看完信后,姜宓看向送东西的人,问:“三老爷呢?”
小厮:“老爷外放离京了,昨日就遣散了府中所有的下人。”
父亲醉心于仕途,一直想要升到侍郎的位置上,这些年来从未外放过,如今突然就放弃了,申请了闲职,离开京城。
姜宓想到母亲,大概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姜宓:“三夫人、五姑娘还有三少爷呢?”
小厮:“三夫人对三老爷的决定不满意,两个人大吵了一架,她带着五姑娘和三少爷回林家了,没跟三老爷一起走。”
林氏心气一向高,这倒也是她的风格。
姜宓:“二夫人和三姑娘呢?”
小厮:“她们二人回了二夫人的娘家,为三姑娘出嫁做准备。”
姜宓:“好,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