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暴富从给秦始皇做历史直播开始(117)+番外

作者: 秦时长安 阅读记录

【郭子仪不仅再复长安,还抵御吐蕃来敌,只是唐代宗始终猜忌郭子仪,更是在唐朝和吐蕃交战激烈之时,因为听取谗言把郭子仪给调任回朝。】

【唐代宗大历九年二月,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朝见皇帝,谈到吐蕃强大时,流涕不止,便上表‘乞骸骨’,但唐代宗不允。】

【大历十四年五月,唐德宗继位,郭子仪再被调回朝廷,进位太尉,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至此郭子仪所领使职、副元帅等皆被罢免。】

【一连三个皇帝都不行,都不能识得千里马,倒是显得大唐气数已尽。】

听到这,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都不免露出一个心虚的神情,不过他们都觉得自己会改正。

于是郭子仪又被起复了,而这一次因为担保他的是神仙,余生都不曾再遭受猜忌。

——拜托!这可是由精卫担保的忠臣名将,朕就算不信父皇太子群臣,也得信郭元帅!

【后来吐蕃再犯唐朝,唐德宗任命郭子仪率军击敌,只是这一次将士们再也等不到他们的将军出来带他们冲锋陷阵了。】

【唐德宗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享年八十五岁。唐德宗哀悼悲痛,罢朝五日。朝廷群臣前往悼念,在出殡葬礼上,唐德宗御驾来到安福门,哭过其丧,文武百官皆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

【郭子仪的一生参战无数,戎马一生,功勋卓越。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史书称赞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和郭子仪一个时期的各位臣子:“……”

他们也好想知道自己的史书上的评价啊!求神仙也说说他们吧!

贞观时期的君臣:难道最难过的不应该是他们吗?明明他们也很值得被神仙点评的!他们是真的不介意听课听个三天三夜。

谁不想听就别听啊!别耽误他们名留青史!

只是不管贞观时期的君臣多么着急,精卫还是觉得贞观君臣的威武霸气是后世人尽皆知,实在没必要再说。

南宋,杭州。

国破家亡的悲痛,李清照是感受最为深切的女子之一。

此前因为出了金人□□女子和靖康之耻的事情,皇帝连着臣民都得南渡逃难保命,过于低迷的朝局尚且暗流涌动。

而在高官府邸,富商之家,甚至平民瓦屋里,男子的抑郁愁闷都对着女子倾泻,那缠足也随之被普及,连颠倒黑白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也随处可见。

那些曾经会在她屋子外面玩耍欢乐的小女子皆是不见,往日她曾经和闺中好友去溪边亭中参加酒宴,顺便划船游玩,甚至还于划船之途忘记回家之路的往事就像是昨日发生。

但最后李清照看得更多的还是宋人日益麻木不仁的悲痛愁苦面容。

——其实他们皆是被迫离乡背井的游人,故乡在何方?故人在何处?梦中惊醒时,只余泪两行。

李清照只觉得自己的生命如同那过了夏日的花朵一般,要在这阴沉雨天中枯萎零落。

她看不到丝毫的希望,因为众人皆在饮酒浇愁,却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

已经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国事已难问,家事也不敢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逗留。

有一日,有一位孙姓朋友带着她的十岁小女儿前来拜访,李清照考验几句,发现小孩儿十分聪慧,便心生喜悦,说小孩儿应当学点东西,并许诺道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结果小女儿脱口而出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当场倒抽一口冷气,直觉一阵眩晕感袭来——她不明白有才学的女子为何会是多余的?而且还让这个十岁稚儿避之如蛇蝎。

就像是此前听闻邻居有妻为其

幼女缠足,她听闻那幼女惨叫悲惨瘆人,便心生不忍前去劝阻,然后就得到了一顿痛骂。

无非是说女子不必关心国事,也不用著书立说,更不可传道授业,现下缠足女子于成亲结姻上有利,便是得跟着缠足。

更有甚者知晓李清照前半生境遇之人嘲讽道,说她李清照学富五车,词动京华,晚年却是比一寻常老妇都要凄苦悲惨。

因而觉得才学对于女子皆是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得嫁人生子。

如此的絮絮之语和怪异目光使得李清照感觉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一望无际的黑暗深渊里,一种可怕的悲凉孤独袭上她的心头。

当李清照茫然的行走在杭州深秋的枯萎落叶上,愁上眉头更在心头的李清照慢慢吟出这首凝聚着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让李清照料想不到的是,就在自己吟诵完《声声慢》之后,居然天幕就降临在南宋的各处地方,并给她的人生,或者应当更准确的来说,是给所有的宋人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更让李清照激动的是,自己居然会抽到神仙赐予的【浮生若梦】仙酒。

那一瞬间李清照知道自己掌握到一个拥有着无限可能的选择。

不待朝廷派人来寻她,李清照自己就露面了。

这一次宋高宗赵构并没有在马不停蹄的逃跑,于是李清照也没有再错过这次的抉择。

——李清照选择把这一小坛【浮生若梦】仙酒进献给皇帝,而她索要的报酬就是让皇帝准许天下各处开放女子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