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漫同人)我带付丧神建设一个家(110)

作者: 格卿 阅读记录

初始四口刀,小夜不用说,都被重新打磨过了,朝尊心口还悬着弥生那滴血,现在连胁差都手入了,就剩他,什么都没有。

大家长不由得心梗了一瞬。

然而精灵马上就要到了,萤丸连心梗的时间都没有,赶紧去拉不知道为什么自闭,也说不出来为什么自闭的物吉起来。

“赶紧给我去工作!”

什么青春期别扭,都是工作少了。

这个时候给他塞满满的工作,人就清醒了。

萤丸打发他和长谷部去当迎宾。

长谷部以前就经常做接待工作,就算对上精灵也不怯场,一身参考神父装的出阵服也很适合压阵。金发小王子纯粹是漂亮装点了,主打突出一个“本丸现在很破但付丧神很贵”的思想,避免从外貌上被精灵比下去。

本丸目前条件所致没办法,但是相貌不能输!

人类可是五官动物!

他们没有约定时间,但在太阳落在西边,即将触碰地平线的黄昏时,三个身影出现在了本丸和精灵森林的交界,拥有一头翠绿头发的女精灵走在前面,昨天见过的两个男精灵走在后面。

即便是物吉也不得不承认,精灵确实是深受创造神深爱的种族,从见过的三个精灵来看,没有一个是人类审美中的“不好看”。

为首的女精灵也是如此。深邃立体的五官,眉骨锋利,眼神锐利,唇角带着友善的笑容,但一头翠绿如植物初生嫩芽颜色的长发和黄昏柔和的光线都掩盖不了她浑身上下的英气,当她靠近时,长谷部和物吉都从她身上感觉到了和自己类似的气息。

金属、血和战争的味道。

这是个身经百战的战士。

这个女精灵和她身后的两个男精灵不是同一个意义上的强。

精灵们求见的诚意很足,昨天物吉和长谷部见到的剑和弓都没有带过来,三个精灵仅仅随身携带了一把匕首,女精灵还特意拔出来给长谷部瞧,没有抹毒,甚至没有开刃。

长谷部:“……”

打刀心里对他们的目的疑惑更重,而且打从心底不爽了。

这既是表示友善,也有一丝没有被放在眼里的意思。

长谷部的手肘动了一下,碰到腰间的打刀。

他这一刻真的很希望三日月在场。

不是萤丸不够好,但有时候气场和外表在这样初次接触的外交场合能改变很多事,从各方面来说,三日月宗近都是最合适的选择。

如果三日月在场的话,就不需要主公出面接待这群危险的精灵了。

在长谷部眼里,即便是带着未开刃匕首的精灵,都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他们本身就是人形武器。

压切长谷部的神情和动作全部被海登看在眼里。

昨天哈维突然求见,邻居还答应了,把海登吓了一跳,回去之后赶紧上报,本来以为只是报备意思意思,毕竟邻居看起来还很弱小,靠着精灵帮扶生活的样子,没想到女王陛下手下第二精灵、女王护卫团的副团长、哈维老婆玛拉空降,带着他们组成了一个简陋又隆重的“访问团”。

海登一下子被搞迷糊了。

说简陋,精灵里面还没有那个正式的访问团只有三个精灵,而且访问流程如此怪异和随便的,说隆重,是因为也没有哪个访问团需要派出女王护卫团成员,更别提副团长了。

来之前,玛拉还给他和哈维分配好了任务,他负责观察本丸的付丧神,哈维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便玛拉和本丸的饲养员接触。

在海登面前各种怯弱胆小怕事的队长,站在老婆面前就很乖了,乖得简直看不出来他还是个武斗冠军的样子。

哈维怕自己搞砸,特意问道:“要怎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玛拉在这方面也没有经验,她说:“和隔壁的付丧神……聊聊天?”

两个男精灵在她面前露出了同一张傻脸。

海登为了自救不得不提议问道:“能不能求助一下其他访问团的精灵?”

玛拉自己也头疼,“还不是因为你们拖拖拉拉,交流月将近,他们都提前去中心广场了。”

访问团说白了是一群地主去收租,是精灵在交流月之前(武力)敲赊债鬼的门。

友好交流嘛……

其实这事,属于整个精灵族都在拖拖拉拉。

女王陛下把事情吩咐下来之后,底下一群社恐精灵没有愿意干的,皮球踢来踢去就拖了好一段时间,后面砸中了倒霉鬼哈维之后,他又和海登迟迟不行动。

本来应该催促的,但皮球踢了太久,谁都不敢射门,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玛拉没有告诉他们,自己会带队,也因为护卫团里一群社恐武斗派不想出门,聚众猜拳,她输了才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总之,表现得友善点,我们,是要去和本丸交朋友的!”

这下海登不得不和哈维露出同一张傻子脸了。

——精灵族,从来没有朋友。

回忆起那搞笑的任务,海登再看眼前的付丧神,深吸了一口气。

不愧是“神明后备役”,哪怕落魄成这样了,看起来依旧很不好惹。

他尝试朝着明显对他们戒备心很重的长谷部笑笑,结果打刀看到他的笑容之后,挑起眉毛,看上去更不爽了。

海登:“……”

第73章

心情上的微妙并没有让长谷部失礼。

肩负起了本丸形象职责的打刀,绝对不肯礼仪方面输谁一头,谁都不行。

所以长谷部疏离又礼节到位地朝着精灵们微微致意,“您好,我是本丸的付丧神,压切长谷部,这是我的同伴物吉贞宗,此次我们将负责接待各位精灵贵客,你们有什么意见或者问题可以直接向我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