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125)
长孙微云抿着唇,没有回答。
同安又冷笑了一声,说: “我原以为你半是被长宁胁迫,才与舅舅,外祖他们闹矛盾。现在看来,你在长宁府上是甘之如饴了你是不是在暗暗埋怨我,将你从长宁的身边带走了长宁到底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你连家人都不顾”
“如果说是给你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那我也可以给。阿音,我们十多年的姐妹了,难道比不上那小半年光阴吗”说到后头,同安的话语中多了几分不容忽视的哀戚。她以为自己总算是压过长宁一头了,可她信任的长孙微云却是不愿意同她双向奔赴。这又是什么道理
“你是不是瞧不起我不相信我可以做的比长宁好”同安扼住了长孙微云的手腕,语调忽地急促起来, “你难道认为我修书其实只是为了玩乐吗我不会从天子的库中取出一钱。”
“公主多虑了。”长孙微云不动声色地将手收了回来。她不可能留宿在同安的府上。天子让她协助同安修书,却不是要她日日夜夜来修书。只要她还是长宁府上的长史,那么长宁的事情就得排在最前头。
“你让我很失望。”同安看着长孙微云说。
长孙微云对上了她的目光,暗叹了一口气。失望的何止是她呢阿娘,姐妹们,阿翁……他们哪个不失望可她真的做错了吗 “公主若是不满意,可请别人来修书。”
“然后你回长宁府上,与她朝夕相处,连自己姓什么都要忘记吗”同安被长孙微云的这句话气得不轻,咬牙切齿道, “你做梦!圣人金口玉言,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得来府上协助我修地理志!”
长孙微云并不意外这样的结果,同安惯来任性妄为,想要的都会去“强求”。她朝着同安作了一揖: “我会将修书当成我的职责。”但是更多的,不可能再有了。她与家中人的期盼背道而驰,但是跟往常比起来,如今的她,才像是真的活过。
第82章
端午过后。
长孙微云就去同安府上修书了。
知闻印坊,知闻楼那边有凌寒亲自管理,再有孟彤管,裴锦娘她们帮衬着,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不会出什么乱子。至于暗处,穆满联系了玄女卫的姐妹们在搜集各种信息,务必让长宁对长安如指掌。
可就算是这样,也没有谁能够弥补长孙微云离开造成的缺口。长宁从早到晚,都是恹恹,或者就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寒峻,也只有长孙微云抽空回到公主府的时候才好些。
天渐渐的热了。
长孙微云是很怕长宁贪凉乱吃东西,来到了府上见了梨儿就问: “公主吃了多少凉饮”
梨儿很老实地交待: “公主没什么胃口呢。”
长孙微云叹了一口气,她也能够感同身受。在习惯了朝夕相处后,她是恨不得日日夜夜都能同长宁在一起。人世间的离别,竟然有这么多的愁苦。
见到了长宁的时候,她正歪在榻上看书,眉头紧紧蹙起,面上明显少了笑容。长孙微云从一旁伺候的婢女手中接过了扇子,示意她们退下去后,看着长宁道: “我明日不去同安府上了。”
长宁将书往下一拉,视线只往长孙微云身上瞟: “她会同意”
“我又不是卖身到她府上的奴婢。”长孙微云想了想,看着长宁说, “难道你希望我在她那待着么”
“当然不!”长宁立马接话道,她招呼着长孙微云跟她一起坐下来,扬起了一抹笑,道, “正好,明日你跟我去一趟庄园,有好东西让你瞧瞧!”
长孙微云好奇道: “是什么”
长宁眨了眨眼,卖了个关子说: “你明日就知道了!”
到了次日。
长孙微云到了长宁府中,与她一道坐马车往长安城外的庄园里去。到了之后,长孙微云发现温秋水,杨采薇以及墨家小娘子墨尚同都在。听了她们兴奋的对话,长孙微云才知道,经过了一年的研究,温秋水做的事情已经有了结果。
“你在书院还因为炼丹的事情骂我呢,现在知道了,其实就是一个幌子。”长宁朝着长孙微云一挑眉,笑容里带着几分得意。她没跟长孙微云提到底花了多少钱财。
“这是火药包,在守城战的时候可以用抛石机抛出去,我翻遍了兵书,没发现有这个的记载,倒是有用火箭的。”温秋水也跟是兴奋,这一年来她拉着同样对“炸炉”感兴趣的同道以及墨家小娘子们一起研究,耗费了不少的钱财,终于有了成果。不过她现在说的,并不是她最得意的产物。她没拿出实物来,而是取出了一张图纸,又说, “这个叫‘蒺藜火球’,打了三枝六首铁刃,里头团了火药。突厥不是长于骑射么将它扔在了前行的路上,能阻拦骑兵前行!”如今的突厥可一点都不安分,她们讨论的时候,专门针对骑兵的。
“这个是毒药烟球,之前在昆山书院那边就实验过了,如今改进了些许。”杨采薇忍不住,抢着回答道。她虽然不喜欢儒经,但兵书还是能够看进去的,她最大的梦想便是跟先辈一样,当个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长孙微云面上露出几分惊讶之色,她一听就知道这些东西意义重大!一旦用于突厥战场,一定能将对方打个措手不及。先前在昆山书院,她们见到萧先生时,被考问的就是“突厥事”,后来长宁没怎么提起。她以为这件事情先搁置了,没想到温秋水她们一直在努力。
“突厥要平,我国界岂容他人来犯大周号称‘万邦来朝’,可他们为什么来朝若我势弱,他们还来不来”长宁一扬眉,眸中有一股锐气与朝气,她又说, “万邦之外呢又有什么长安已有飘洋过海而来的外邦人,他们能来我们大周,我们为何不去他们那边瞧瞧不仅要往西北走,还要往南走,往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