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小娘子和泥腿子(96)
此起彼伏的棒槌声响起。
江秋儿年纪小,在一群妇人堆里,尤为惹眼,不过她们聚在一起,倒是有说不完的话。
赵蛮子坐在马上,隔着不远处,深深凝望喜笑颜开的江秋儿,不由攥紧了缰绳。
他记得初见,娇里娇气的小娘子,样样不会,眼下却什么都会。
赵蛮子心知肚明,江秋儿是为何而变,难言的酸涩涌入喉咙。之后,他在身后士兵催促下,他毅然而然转身,疾驰烈马,身后跟了几百名士兵,往西而行。
-
赵蛮子离去的几日,江秋儿忧心忡忡,害怕他会出事。
可随着军中有妇人产子,便抛之脑后,顾不上赵蛮子何时回来,一直与其余妇人守在怀孕的许如意毡帐里,大家都担心她孤儿寡母又身怀六甲,夫君又在前段时日死在沙场上。
江秋儿也担心,时不时跟胡大娘一并去照看她。
失去夫君的许如意病恹恹躺在床上,隆起的肚子,令人看得心惊胆战。但大家都担心她这般憔悴的模样,能否撑得下去。
江秋儿也很担心,这也是她头次看到女子身怀六甲,心里隐隐约约生出害怕。
这份害怕,伴随许如意发作生出幼子的那晚,达到了顶峰。婴儿的哭啼,毡帐里的血腥。
电闪雷鸣,尘埃落定。
许如意活了下来,可孩子生下来如幼猫,不到片刻没了气息。
江秋儿四肢疲倦,亲眼见到一个新生降生又离世,实在是令她沉重地不想记起当晚发生的点点滴滴。
回去后,她彻底了躺在床上,一病不起。
隐隐约约间,她好像看到面容憔悴的赵蛮子,大刀阔斧坐在圆凳上,一灯如豆,他一个大男人穿针引线,缝补衣裳。
江秋儿拖着病体,努力起身,只见到他竟在缝补自己的衣裳。
她尚未想明白,赵蛮子何时回来,怎么会帮自己缝补衣裳,就彻底昏迷了。
江秋儿,醒来已是三天后。
这几日,一直都是胡大娘来伺候她,还有崔时。
胡大娘笑着说:“你兄长一直担心你的安危,这几日一直在跟我一起照顾你,不过他是盲人,经常笨手笨脚。”
说话间,崔时拄着拐杖认路,从外头掀起布帘,好似听到这句话,脸颊稍红,又局促地笑了笑。
江秋儿瞟到这一幕,不免也笑了。
之后几天,江秋儿的身体渐渐好转,与此同时,也发觉自己破旧的衣裳有缝补的针线。
她稍加思索,问起赵蛮子迟迟没有归来,将怀疑放在心中。
三日后,余霞缱绻,江秋儿与胡大娘又去看了许如意,发觉她比上次还憔悴,目光已麻木,仅有的儿子眼神呆滞地望着她们。
不妙的情绪,密密麻麻缠绕她们。
江秋儿回来后,忧心忡忡,不知如何帮她,沉沉入睡。
半夜,她听到秋风瑟瑟的响声,睁开眼皮子,悄悄从木枕下翻出利器,微微侧身,却发觉一道熟悉的人影坐在圆凳上,正在缝补衣裳。
“……”
大晚上回来,就为了给她缝补衣裳,江秋儿都不知该不该醒来怒骂他。
不过之前缝补的衣裳,估摸也是他缝的,真是奇怪,他不是领兵去探查敌情吗?难不成他每天晚上都不睡,隔三差五跑回军营?
江秋儿猜不透,可赵蛮子却起身,吓得她继续装睡,想看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殊不知,待到他靠近,一动不动,也不知是傻了还是病了,江秋儿没耐心,想要睁开双眼,男人却忽然俯身,亲了亲她的眉间。
江秋儿攥紧了床下的被褥,大气不敢喘。
赵蛮子此行回来,仅仅亲了她一下,而后将烛火熄灭,掀起毡帐,深深地回头望了她一眼后,便义无反顾踅身离去。
这一去,半月无音信。
江秋儿心不在焉,愁得缝衣裳都容易扎到指尖,一想到那夜有可能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赵蛮子,心扉疼得好似有蚂蚁啃食。
崔时这段时日,一直用拐杖探路,后面都不需要旁人在一旁照看。
若不是白纱遮目,倒也看不出他是个失明之人。
恰好他进来毡帐,嗅到血腥味,“阿秋,你受伤了吗?”
江秋儿回过神,摇头道:“针不小心扎进手里了。”
崔时坐在她对面,江秋儿将针线拾掇放进篓子里,将忧心藏在心间,随后问起他眼睛一事。
知晓他眼睛还跟之前一样看不到,江秋儿失望地蹙眉。
恰好毡帐外,胡大娘粗嗓的声音响起,“阿秋,我们要去采摘荠菜,一起吗?”
“去。”江秋儿一听荠菜,连忙从墙角拿出空荡荡的篓子,吩咐崔时不要乱走,而后急匆匆地跟着胡大娘她们一起离开。
崔时坐在圆凳,听到耳畔静谧,他忽然拢了拢衣袖,想起了赵蛮子。
“你给老子好好活下去,若是我回不来,给我好好照顾阿秋。”半夜闯入他毡帐的混蛋,仗着他失明,拎起他的衣领威胁道。
“你后悔了?”崔时听他语气不对,正想问个清楚。
赵蛮子扔下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道:“我此趟有危险,倘若能成,阿秋也不会需要自己洗衣裳,做饭。”
他说得隐晦,崔时也能想到他的言外之意。
赵蛮子说到此处,忽然唇角紧抿道:“她不该这般能吃苦。”
崔时:“你后悔了。”
“老子没后悔,后悔的是现在才知道要往上爬。”赵蛮子唇角上扬,眼底却说不尽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