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县令我就跑(63)
秦烟同样提着剑,穿着一身简装,也在练剑。
秦之行看向她身后的剑:“可否请秦姑娘赐教一二?”
秦烟:“好说好说,家里院子太小,我们出去比吧。”
两人用轻功来到郊外。
之前秦之行试探秦烟时,秦烟隐约觉得自己也许与他相识。
她虽然知道秦之行武功高强,但回忆起来,自己似乎很少见他动武,当日在刘府太过混乱,她也来不及细看。正好可以借此次机会,探探他的底,若是她之前交手之人,她一定识得清。
两人兵戈相见,各怀心思,手下却都不留情。
都是为了探其身家路数,但秦之行已在心里有了定论,只想进一步确认。
秦烟却还被他的武装蒙在鼓里,她与顾一交过手,虽然仅仅几招就被他制服,但是秦之行和他的招式相似,两人应是师出同门。
秦之行同时掌握着他们两人的武功,自是知道他们两人的弱点,半个时辰未过就已经胜了。
秦烟心服口服:“秦大人好身手,若是没有失去那半内功,想必这魏国无人可与你匹敌了。”
秦之行看着面前的女子,想着她在此经历的种种:“秦姑娘才是教人佩服。”
他第一次在乱葬岗见到她,就觉得她像一颗坚韧的小草,无论身处何处都不屈地生长,如今更似一棵挺拔的青松,傲然独立,替他人遮挡风雨。
他不由得看愣了神,直到看见秦烟的手在他面前晃着:“秦大人?”
秦之行移开目光,看到她手里的剑,大概因无数次交锋布满了斑驳的锈迹和细微的裂痕,剑刃边缘不再锋利,剑柄部分,因长期握持,也已被磨得光滑圆润。
秦之行开口:“走,我们去选一把剑”
宝剑锋
第38章宝剑锋
秦烟手里这把剑是那日在刘府捡的,她用着还算趁手,一时寻不到其他好剑,便先用着了。
她在大梁时,用的剑名唤暗影,是她的师父所赐,剑身轻巧又不失锋利,陪伴她多年。
秦之行突然要和她选剑,在她意料之外。
她看着秦之行走远的身影,小步跟上。
秦之行听到身侧的脚步,想起那日他以故事诱她,她却有意欺瞒,问道:“你还记得上次那个奇异故事吗?”
秦烟心下惴惴,她当然记得,那故事中人和她有相同遭遇。
她偏头用余光瞄向秦之行:“当然记得,那人去了个未知朝代,不知如何回去。”
秦之行心下好奇,问出了心里的疑问:“若你是书中人,你想回到过去还是留在此刻呢?”
张鸢在他手底下,既是冷面刺客,又是孤家寡人,整日朝不保夕。
秦烟在这里,有了二三知己,亲朋挂念,活得率性洒脱。
他无奈笑笑,不知自己今日为何,竟问出如此蠢笨问题。
任谁选都不想回到暗无天日、水深火热之中。
“我想回去。”耳边传来她笃定的声音,秦之行侧目对上她澄明如水的清眸。
坦坦荡荡,毫不遮掩。
“为何想回去,在这有你的家人、朋友,不好么?”
“是很好,但是自我来处,亦有我牵挂之人,还有一前辈念着我给他养老呢。”
前辈...养老,她的话如一道惊雷,炸响了模糊朦胧的回忆。
那年凉州大旱,灾民哀声不断,饿殍遍野,秦之行带着左司随梁惠帝巡视。
梁惠帝大开粮库,放粮给百姓,但人群中仍有些暴民,他们藏在受灾人群中,出手直冲梁惠帝而去。
暴民趁乱行刺,百姓躁动乱作一团。
梁惠帝仁爱,下令莫要错杀无辜,此一行,秦之行受了重伤。
后来天下安定,梁惠帝念他劳苦功高,有意让秦之行转明:“你为朕和大梁鞠躬尽瘁,如今天下既定,挑个你喜欢的差事,早早养老去吧。”
“陛下说笑,臣有如此多徒弟,还愁没一个为我养老送终之人吗?”秦之行随手一指,“这可是我最得意的弟子...”
后面的话他记不清了,当时仅一句玩笑罢了,她倒记得真切。
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魏国仅有的几家兵器铺子全在京城,渝州虽地广,但能锻造兵器处也只有这家打铁铺子。
秦之行在店里转了几圈,用手掂量试试,太重。
秦烟得了内力,虽是精进的好时候,但又不能冒进,若整日拿此重器,反而不合适。
两人在店里看了一圈,没找到一件趁手武器。
那店铺老板看他们问东问西,却屡屡摇头质疑,心中不快:“我这可是整个渝州最好的铺子,你们愿买就买,不买别碍着我做生意。”
说完转头就走,不理会两人,继续打铁去了。
一把宝剑对习武之人是锦上添花,若用不顺手反是负累,何况现下秦烟和初学者无异,谨慎些好。
秦烟笑道:“不急,改日再寻。”
秦之行把此事记在心中,等他处理完这里的事,回京后再为她寻一把。
*
翌日,一大早就听到门外咚咚的敲门声。
秦烟跑去开门,此人是之前跟在左五身边的人。
他手里抬着一个长长的木匣,见到秦烟后,把木匣一伸:“秦姑娘,这是我们老大送你的。”
秦烟看这木匣的样式,心中了然,推开盖子,果然是一把好剑。
那人见秦烟接了,由不得她接受或拒绝,转头就跑。
待想喊他时,已经消失在街巷。
此剑剑身细长,剑柄镶着鹦哥绿宝石,拿起来既不轻若羽毛又不过于沉重,当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