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我会扎针!(117)
这样好是好,只是辛苦了顾沐云,下午的休息时间没有了。
这些妇人也是腰腿疼,之前不方便脱衣露体给郎中扎针,有病疼只能忍着,实在受不住就喝药缓解一二。
现在知道能治冻肩的金针堂是女郎中,自然要来看诊。
一时间堂里叽叽喳喳都是话语声。
顾沐云问病扎针熟门熟路,处理患者很快,就是水萍、水荷和翠青三个助手忙得团团转。
她们三人要先问病情,找到可能需要扎针的穴位,协助患者宽衣解带,方便顾沐云的后期处理。
不过在处理到一个戴着头巾,不敢抬脸的患者时,遇到麻烦,那妇人不愿意取下头巾露出脸。
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顾沐云先得观察患者面容:“对不起,你这个头巾得取下来,再说说哪里不舒服?”
那妇人没有说话,只把两只缠着红线的手,伸到顾沐云面前。
在她双手中指上系着两圈红线,因为系得过紧,红线已经扎进肉里。
这是……麦粒肿的民间治法,大家都懂。
麦粒肿又叫针眼、疖眼,厥眼。
按当地说法,这针眼会传人,只要跟患者对视就要染上。
于是见有人患这烂眼病,刚才还挤在一起的患者“哄”的散开,金针堂里的人都跑到外面去了。
就连水萍水荷三人也丢下患者,退得远远的。
顾沐云哭笑不得,麦粒肿不传染,这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睑腺炎,保持清洁卫生,用一些抗生素眼膏就可以了,不会有大的病变。
只有红眼病才会通过触摸和飞沫传染,而且传染性很强。
为了不引起恐慌,顾沐云把那患者单独叫到旁边,这才掀开头巾。
一眼看去,不禁眉头一皱,果然不简单。
第101章 麦粒肿
患者二十多岁,姓张,叫牡丹,住在镇上。
此时两眼红肿,各长着一个麦粒肿,干痂层层迭迭和眼睛分泌物粘连,都快把眼缝糊住了,得抠开才能见人。
眼睛迎风流泪,避不敢见光。
麦粒肿是小毛病,发作的情况也多,没有人舍得花钱。
都是找一些小单方,小验方,熬水洗洗眼睛,熬几天化脓就好了,不用专门看病的。
平时人家都知道,用红线绑在中指上就能治疗麦粒肿。
这是民间常用的一个小法术,听起来很不靠谱,其实也是有医学道理的。
因为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对应着五官、心、肝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常用的穴位分别是曲泽、内关、劳宫、中冲都有退热的作用。
曲泽为冠心病常用穴,可治疗中暑和小儿高热惊风。
内关是心血管疾病特效穴,针刺可以退热安神。
掌心的劳宫泄热开窍,为“鬼门十三穴”之一,主治癫狂。
而中指指尖的中冲更是治疗一切热病昏迷。
所以,用线系在中指关节上,刺激经络,就能达到泄火清热的作用。
但是这个妇人的双指已经被线勒出深深凹痕还没有好转,就需要服药。
顾沐云道:“你找郎中开药,或者找点药引子泡水喝就是,也要来扎针?”
妇人捏住打着补丁的衣服,有些羞愧的摇头:“我这已经病半年了,之前吃过药,平时也用盐水洗过,可好了又长,现在实在见不得人,家里就给五十文让去看病。
医馆的诊费就是五十文,还需要两百文药钱,我就想来你这里扎针,能不能治啊?”
妇人说完这话,就又卑微的低下头。
五十文只够诊费,没有药钱,金针堂不给药,她就想来试试。
顾沐云抿紧唇,她的诊费也是五十文,虽然没药钱,还是一样需要治疗费。
不过,这事她得考虑一下了。
在没有大量医生,没有大量药材供应市场的时代,看病贵,药更贵,因病致贫很常见。
所以解放后,全靠培养大量基层赤脚医生,教会民众认识草药,改善卫生习惯才满足基本医疗需求。
现在一个反复发作的麦粒肿,也会让人病得生不如死。
“好,你就给五十文吧!我给你治!”顾沐云决定少收钱,先治病。
麦粒肿在中医分为微红发痒的风热上行,红肿热痛的热毒上攻和脾虚湿热三种症型。
此时妇人反复发作,经久难消,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属于脾虚湿热之症。
热在心包经时,用线系中指有效,可现在热在小肠经,再系红线就没有效了。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
流泪的麦粒肿也在其中。
顾沐云在妇人双手小指末端的少泽穴上点刺出血,然后取了艾绒出来,捏成麦粒大小,放在患者的手侧后溪穴上,灸七柱。
“你回去后用清水洗眼,所有用过的布巾都需要暴晒,要是没有缓解你还来,我再给你治疗不另外收钱。”
其实应该不会再复发了,这样说只是让患者安心。
小指末端的少泽穴是小肠经的井穴,可以清心散热,治疗头面有热,比如说结膜炎,咽炎。
而本来治疗“腰痛,腰扭伤”的后溪穴,更是治疗一切热病,小肠经入耳到眼,治疗耳聋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等,非常的对症。
妇人扎过针,刺过血,也不知道是治疗作用,还是顾沐云那句无效再来不收钱让她宽心。
此时只感觉原本头脑闷痛,此时变得清楚,就连眼睛都明亮了,赶紧对着顾沐云连连感谢:“好,顾郎中你真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