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我会扎针!(201)
现在赵平还亲自上门指点来了。
以前赵平向顾沐云讲解过每一种附片的药性和用途。
天雄、盐附、白附、黑附……
这些药材虽然出自一种植物,但经过不同炮制,用法用量和用途各有不同。
附子有毒,为了用药准确,也为了掌握患者反馈,赵平要顾沐云亲自尝药。
“顾师妹,师父说要想玩好附子,都要亲自煎,亲自喝,如果自已都不敢服用,患者更不敢。你还没有经验,今天我看着你们熬一次。”
这事情……顾沐云有点感动了!
她的确还没有喝过,只要掌握熬药,以后金针堂也能帮患者煎药。
翠青、顾二伯、金水都围过来,看赵平怎么煎附子。
没有经验的医生使用附子,需要从小剂量着手,慢慢体会并逐渐增加对附子的认识,才能摸索出自已认为适合病家的剂量。
每个医家经验不同,剂量大小差异也大,而且应对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如沸水泡服,煎剂散剂,与药同煎煮等。
不管附子如何应用,都涉及到去毒性的问题,这对医家非常重要。
此时与其说赵平在教顾沐云煎附子,还不如说是让她体验附子中毒的人体反应和急救方法。
把赵平拿来的药材放进罐里,一碗药水很快就摆在面前。
赵平用小勺舀半勺,对顾沐云道:“你先尝一下。”
顾沐云接过勺子抿了一小口,舌尖麻,还有一点咸味:“有麻味!你们都尝尝。”
水萍几人纷纷尝了一口,果然是酥麻的感觉。
麻舌就是有毒。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喝,就会浑身发麻发酥,头晕呕吐。
那就继续煎,一直煎到没有麻味再和其他药同煎,这是最保守最安全的方法。”
赵平继续道:“若是不小心误服没熟的附子,可以用甘草和绿豆汤解毒。”
顾二伯赶紧道:“家里还有绿豆,这就熬上。”
他看见四丫头和几个孩子都在喝毒药,心都拎到嗓子眼了。
赵平道:“不用,只是尝味的这点毒不伤人,如果多服,出现眩晕呕吐才需要解毒。”
等大家都尝过药,此时天已经全黑还下着小雨,赵平没有在金针堂留饭就急忙忙走了。
顾二伯将赵平送到大石梯下,回来说了几次杏林堂这个赵郎中不错,只是以前接触少,还不知道是这样踏实尽心。
晚上,顾沐云又点灯熬油,把最后一点绘图完成,准备明天下午就把解剖图给杏林堂送去,那张骨骼图就单独交给赵平。
第二天,又是忙碌的一天,终于在黄昏时分看完最后一个病人,赶紧回后院收拾好图片就往杏林堂去。
衣服刚换好,金水就到后院来:“小姑,顾砚山来了。”
从金水出事帮忙,再到买下芳草,顾砚山对西院已经表现出善意,尤其是这次他当上族长后,先把西院的房契拿出来。
其实,西院的房契一直都是单独立户放在一旁边,三老太爷等人故意拿捏着不交出来。
顾砚山当上族长,为讨一个好开头,也是为了感谢顾沐云这个顶撞三老太爷,给他机会的刺头堂妹,就先把西院的房契拿出来了。
这人现在正是风头上,无事不会来金针堂。
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找自已,顾沐云放好解剖图,先去见顾砚山。
金针堂前厅里,水荷几人还在扫地。
半个月没见,顾砚山胖了一圈,浑身上下也是宽衣长袍,一副稳重打扮。
只是他此时焦躁不安的走动着,连顾二伯在旁边递茶都不接,只连声催促:“四妹在干嘛,喊她赶紧出来。”
顾沐云一出来,顾砚山就道:“你二嫂肚子疼得厉害,你去瞧瞧。”
第173章 东院瞧病
瞧瞧就瞧瞧,顾沐云现在也不担心东院再有什么陷阱,甚至还有点跃跃欲试,想看给自已下什么美男计。
她还想看看现在的东院成什么样了,毕竟还只是去接大猫时走过一段。
因为是给尤二嫂看诊,顾沐云就带着水萍和水荷一道过去。
顾砚山见她只拿一个针包和几支艾条,忙道:“你不带些药?”
顾沐云一摊手:“你明知道我这里没药,要不就另请高明。”
顾砚山对顾沐云没办法:“就你去吧,你尤二嫂是拉肚子,等不得了,用艾灸也行。”
几人一路急行前去顾家东院。
顾砚山住的院子跟三房隔着几条巷,东绕西绕到了门口,顾沐云先看见的是一片浅浅的水塘。
正月里柳叶还没有吐芽,只有带着绿色的嫩枝在暮色中晃荡。
顾沐云走过水塘,突然停脚看着水道:“这水塘淹不死人。”
水萍和水荷不知道爷爷辈的恩怨情仇,只觉得小姑这句话莫名其妙。
水萍道:“这水才膝盖深,只能淹死鸡,怎么可能淹死狗。”
水荷接话:“我觉得连狗也淹不死。”
跟在旁边的顾砚山自然清楚这水塘发生了什么,听到顾沐云的话,脸色顿时不好,但此时求医心急只能催促:“快走吧!”
顾沐云不再多说,抬脚进院。
顾砚山的父母平时住孝泉县,很少回关口镇,现在过年祭祖,再加上儿子夺下族长位,夫妻俩回来了。
不过顾砚山没有去主院,只带着顾沐云进自已住的院子。
顾沐云有些遗憾,当初一手策划陷害顾廷柏的大房老太太已经死了,她很想见一见那个落水姑姑和表姨。
或者顾砚山的父母也行,这些人都参与其中。
进入尤氏住的院里,顾沐云就看见一个七八岁,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在檐下教训下人:“你们这些懒东西,我娘的身体要是有什么不好,我就扒了你们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