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路同行(90)

作者: 白鸟一双 阅读记录

晏青棠望着陆乘风发的朋友圈,其中一张照片正是烈士纪念碑,碑上刻着红星,下面是一列金黄色的大字——“保卫祖国边防的烈士永垂不朽”。

“明天或者后天,我们去烈士陵园看看吧?”晏青棠建议道,“你想不想去?”

这地方肃征一定不算陌生,埋葬着他听过或者见过的人。

肃征低垂下眼眸,似乎是在思索,缓缓道:“那里很远,车要绕着开,路上将近九个小时。海拔太高,也容易高反。”

“客观的困难,我都知道。”晏青棠冷静道,“我只问你想不想去。”

肃征不语。

阔别皮山县数年,他无法否认,多次闯进他梦中的,也有这座烈士陵园。

作为曾经的一名驻守在喀喇昆仑的边防军人,肃征对康西瓦烈士陵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愫。

康西瓦烈士陵园离哨所不算远,他曾和哨所的战友们,曾和梁忠哥一起缅怀祭奠英魂。

“算了,我不会逼你的。”晏青棠道。

看他纠结挣扎,晏青棠更想以退为进,曲线救国,在县城订了酒店,准备在此住两三天。

傍晚时,他们早早选定饭店,正是中午时吃过的那家,晏青棠觉得午饭太仓促,晚上想回去细尝。

但出餐需要等待,于是两人就近找了家理发店。

肃征的意思是直接理成板寸,晏青棠更细心,让理发师按照原有的发型简单修短就好。无形之中,这也算是挽救了肃征的形象。

从理发店出来,回到那家饭店。

肃征与晏青棠没想到,还会再次遇到那个男人。

坐下后,他们刚好还是邻座。

晏青棠一问才知,这人是怕当地人听不懂他的话,所以讨个巧,索性就只在一家饭店吃饭。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一天两次遇见,也算缘分,晏青棠与肃征直接邀请他同坐一桌。那人自称姓“李”,让他俩喊他“老李”就行。

可两人顾及着年岁,还是客气地喊了声“老李叔”。

“叔是来旅游吗?看您一个人,跑来这边不容易吧?”晏青棠问道。

老李叔摆摆手,努力掰正的普通话依然掺杂着浓厚河南腔:“不是旅游,是看我儿子。”

说着,他又问起他们:“康西瓦烈士陵园,你们知道不?”

闻言,晏青棠与肃征互望了一眼,然后晏青棠道:“他知道,他去过那里。”

老李叔就腼腆地笑了起来,道:“你们知道好啊。我儿子就葬在那里,离老家太远了,我还是第一回过来看他。”

原来老李叔的儿子,就是康西瓦烈士陵园中的烈士之一。

肃征与晏青棠顿时肃然起敬。

高原气候环境恶劣,烈士陵园又距离内地太远,交通不便,有些烈士们的亲属想要祭扫,过来一趟却很困难。

肃征不由问起:“您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

“从郑州坐火车来的。”老李叔回道。

寥寥几个字,大概让人想象不出其中的艰难。

也只有熟悉新疆铁路的人知道,到底有多远。

从郑州到乌鲁木齐,路上要坐三十个小时的火车。从乌鲁木齐再到皮山县,又是二十多个小时。

这加在一起,也就是五十多个小时,比两天两夜还要多。

肃征留意到,老李叔的双腿都将裤脚挽起,小腿还有些肿,明显是坐火车坐的,他大概是上午刚到皮山县。

“您打算什么时候去康西瓦烈士陵园?那里可不好上去。”肃征道。

“来之前,听人说只能包车。”老李叔很是发愁,“可过来之后,还没找到人。来一趟不容易啊,多等几天,也要上山。”

肃征一时静默,心中五味杂陈。

片刻后,晏青棠听到他像是下了决心,正声道:“老李叔,我们也要去那里,您跟我们一起去吧。”

这一刻,晏青棠心头有些惊讶,而更多的是欣喜。

肃征自己迈出了这一步。

“明天太仓促了,您还是多休息休息。这样吧,我们后天一早出发,您看怎么样?”肃征又道。

“好,遇到好心人了啊……”老李叔感动地点着头,握紧了肃征的手。

肃征转向晏青棠,也询问她的意见,晏青棠只是笑:“我当然没问题了,一直想跟你一起去的。”

而另一边,老李叔已经开始给肃征塞钱了,说是不能白坐车。

肃征执意不肯收,最后脸上表情一严肃,还真有种唬人的架势,让老李叔不敢推让下去。

老李叔住下的旅馆,比晏青棠两人的酒店要便宜一些,不过离得很近,互相照应挺方便。

回到酒店后,肃征就在清点之前买的抗高反的药,又下楼在周边药店买了几个氧气瓶备着。

一上楼,他没回自己房间,而是去了晏青棠那儿,问她感觉如何。

一个小时前,晏青棠说自己头疼,让肃征给她买点布洛芬胶囊,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之类。

肃征把两盒药和一杯温水给了她,望着她忧心忡忡:“高反严重的话,你就安心住在酒店,后天我带老李叔去就行。”

他答应了老李叔,就一定会遵守承诺,可看到晏青棠突然开始难受,又很心疼晏青棠。

“可我觉得我应该不是高反。”晏青棠幽幽道,“我更怕别的……怕是……”

这提醒了肃征,他在脑中匆匆计算着日期,随后皱眉:“确实快到上次那个时间了,上次你也头疼。”

晏青棠一愣,终于还是将脸一红:“你能不能别把好记性用在记我的经期上?”

上一篇: 暗恋我十四年的她 下一篇: 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