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意(59)
戚氏默了默,轻叹一声,到底还是点了头。同时亦决定不跟儿子说起昭昭和裴宵的事了。万一两个孩子真有缘分能相伴走这一生,她也无谓因为早已过去的事给孩子添堵。
如裴宣所说,这是于他们而言最好的选择。
“左右你们都还在大孝里,只先把亲事定了。等昭昭出孝还要两年多,也许往后还有别的出路也不定,总是咱们一家人,到时候什么话都好说。”她安慰裴宣,亦是安慰自己道。
母子二人商定之后,剩下的便是劝服孟如意了。
而孟如意的坚持超出了戚氏的设想。
她以为自己出面与她分说,她定会同意,毕竟相较于进那一切都未知的吃人禁宫,嫁给熟悉的表兄是显而易见的更优选项。
可孟如意却坚决不同意。
时辰并不宽裕,若宫里的旨意先于他们定亲的消息而来,一切将会变得非常被动。
于是在与裴涣商量了之后,在还没有劝服孟如意的情况下,安宁侯府的二郎裴宣受父母之命与姨表妹定亲的消息迅速地传遍了东都。
清平街徐府,徐怀远一脚将前来报信的小厮踢得老远。
“知道他无用,没想到竟如此无用!他那后宫是个筛子吗?说过多少次,事成之前须守口如瓶!守口如瓶!”
安宁侯府地位特殊,徐怀远早有思量,否则也不会舍近求远,欲借皇帝的名义去要孟如意。
原就说好了待裴宵赴任之后,便择机将孟如意封了昭容纳进宫里,谁曾想就这样短短的时日里也能出了变故。
现下,孟如意已是安宁侯府未过门的儿媳,虽裴宣并不足为惧,可若是强抢了他的未婚妻,那也是与直直地往裴家脸面上甩巴掌无异了。
裴宵绝不会善罢甘休。
父亲大业将成,正是如履薄冰之时,在这个时候叫安宁侯府与宫里撕破脸,绝非父亲乐见之事。
只能等……徐怀远紧紧握着手中的茶盏,手背上青筋毕现。
那便等着吧,他等得起。总归他看上的人,最后必须得是他的才行,否则他岂不是白白姓了徐?
此时的孟如意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定了亲,更不会知道戚氏和裴涣曾为了这桩亲事僵持过一阵。
裴涣最初听了妻儿的表态,对儿子和孟如意定婚一事并不反对。
时局动荡之下,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的裴家并不需要靠联姻获得什么,相反若是娶错了儿媳,倒有可能给家族带来负累。
孟如意已断了族亲,又是妻子看重的外甥女,在他看来,娶进门来并无不妥。
只是,他坚持要在定亲之前征求家主的意见。毕竟安宁侯府并未分家,虽裴宵是他们的晚辈,可家主便是家主,家族子弟定婚并非儿戏,自然没有背着家主的道理。
而戚氏对此激烈反对。
她如今对裴宵简直深恶痛绝,在她看来,自己儿子的婚事,关他一个隔房的堂兄什么事?!
最终两厢各让了一步,折衷处理,在对外放出定婚消息之后,裴涣亦送出了去往夏州的密信。
第39章 第 39 章
夏州军营里, 裴宵正在练兵。
“侯爷,京中来信。”
与东都的正常通信半月一回,三日前将将收到, 不知是否是京中出了差池, 这才会有这一封突然而来的信件。
负责消息传送的十二不敢怠慢, 没有等裴宵回营,而是特地赶到练兵场寻他。
裴宵听后, 亦是怕出了什么岔子, 当即赶回了营帐。
待看了信中所书,他的眉头不觉紧紧皱起来。
一旁的十二不知内里,以为京中出什么大事了,暗暗担心。
等了一会儿, 却见主子挥手让他出去,不见对他有何安排, 担忧又化作了疑惑。
堂弟的亲事,自然没有什么好与下属说的。
二叔在信中将此事前因后果逐一列明, 尽陈利弊, 叫他虽觉哪里不对,却也无法反驳。
究竟是哪里不对呢?
裴宵说不清楚。
说是不想让子玉娶一个行止不端的女子为妻?可他心里又清楚,尽管经历了此前种种不愉,到了如今,他打心眼里却不愿意用这样恶劣的词语去形容孟如意。
也许是乍然得知曾经对自己起过心思的女子竟要成为自己的弟媳,叫他心里有些膈应吧。
裴宵心中憋闷半晌, 最终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不涉及到侯府利益时,他没有立场去干涉堂弟的婚事, 更何况二叔二婶都已经点头,这件婚事仿佛也只能这样落定。
裴宵深吸一口气, 又长长地呼出去。他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呼吸不畅的感觉了。
也罢,总归是子玉的婚事,他要娶的是永州第一美人,他的表妹。他又能说什么呢?
许是白日里思虑过多,当天夜里,裴宵竟久违地做起梦来。
起先是身处血色弥漫的戈壁沙场,极熟悉的场景,他在梦里甚至都能闻到血的味道。
那是无论如何熟悉,也依旧无法习惯的味道。
正窒息着,忽然间转了天地。
入目依旧是漫天的红,这是哪里?
他如游魂一般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院落。
好像是在西京的裴宅。这是曾祖父受封西北道五州兵马使后,在西北道腹地西京城所置的一处私邸,传承至今。
从前他初到西北道的时候,祖父怕他不惯,一年里总有个把月会带着他住在西京的这处宅子里。
可他的记忆中,这座宅子虽比夏州的侯府官邸要温软舒适许多,却也不是眼前的模样。
处处披红挂彩,人潮涌动,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