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折竹碎玉(157)

她躬身上前,轻轻托起王旖的手腕,轻声道:“夫人累了,不如还是先回去歇息。”

王旖在她的提醒之下回过神,望了眼对面的桓维,随即又挪开视线:“也好。”

她向那方士道:“我儿的病劳您费心,只要能治好,必重金酬谢。”

“夫人说笑了。我要那些个身外之物,又有何用?”方士一哂,起身告辞,“贵人们何时想出缘由,令人寻我,再筹划化解之法罢。”

桓维原本还疑心他是那等坑蒙拐骗,想要借机从中获利的江湖骗子,见此倒是信了几分,亲自起身送了两步。

待人离去后,回看王旖:“你对此有何头绪?”

“就此往东,范围何其广泛,犹如大海捞针,一时半会儿又哪里能想出个所以然呢?”文香搀扶着王旖,低眉顺眼道,“郎君便是看在夫人这些天日夜辛苦操劳的份上,也该容她先歇一歇才好。”

王旖的疲惫并非作伪。

桓翁的丧仪、幼子的病症令她几乎没有喘息的余地,精心策划许久,本该大出风头的秦淮宴也没能出席,的的确确是身心俱疲。

桓维稍作沉默,拂袖离去。

文香抬了抬手,示意乳母与其他侍奉的仆役们退出去,向着魂不守舍的王旖苦笑道:“我的夫人,方才那等情形,您怎么能露怯呢?”

“我……”王旖姣好的面容此时竟显出几分扭曲的狰狞来,咬牙道,“你说得对。”

“一个早就埋黄土里的人,又能如何?”

她勉强安慰了自己。按理来说,今夜原是要同妯娌们到一处去的,哪知睡得沉了些,着孝服出门时天色已晚。

仆役们挑灯引路,素白的经幡、丧幡在夜风中影影绰绰,恍若鬼影幢幢,又依稀有诵经声传来,令人不寒而栗。

王旖步子越走越慢,修剪得宜的指甲死死攥着文香的手腕,陡然间,挑灯引路的侍女竟惊叫起来。

她倏地抬头,只见前头竟凭空飘着幽光鬼火,又似有鬼哭之声。

仆役们虽不敢明目张胆议论,但背地里,小郎撞鬼以致哭闹不止的消息早就传开,原就人心惶惶,眼下更是吓得乱作一团。

背后似有阴风袭来,王旖慌乱中回头,却见远处树上似有白影悬挂。

灵堂在西,她回望的自然是东,是往京口的方向,亦是萧容昔年身死处。

王旖原本是不怕的。

除却乍闻萧容惨死时,做过两日噩梦,随后便再也没为此费过神。她想,萧容胆敢勾引桓维,从她手中抢人,自然该死。

她手上不曾沾过血,只是向表兄暗示两句罢了,萧容自己无能,怪得了谁?

退一万步来讲,有王家在,谁又能拿她如何?

可眼下她还是怕了。

兴许是幼子这些时日哭闹的病症令她心焦,兴许是方士白日所言令她惶恐,又兴许是……

哪怕嘴上不肯承认,心中却还是隐隐觉察到了自家行将衰落。

所以她再没了往日的倨傲与从容,也顾不得高门贵女的仪态,如那些卑贱的仆役一般,惊慌奔走。

最后昏厥。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桓氏长房母子撞邪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议论纷纷。

流言一旦传开,便注定真真假假。

就譬如萧窈昔日与王滢起了争执,没多久,士族间已经将她传成字都不识、举止粗俗的不堪形象。兴许是“撞鬼”一事可添油加醋的地方太多,而今有关桓氏的流言蜚语还要更甚一筹。

有说是桓翁在天有灵,对其怠慢丧仪不满,故而惩治的;也有说,恐怕是王旖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带累无辜幼子……

就连栖霞学宫,亦有将此当作志怪故事一般议论的。

相较之下,谢昭的讲述就显得尤为客观。他不疾不徐道:“桓翁灵柩业已下葬。我昨日* 登门拜访,却见长房请了方士驱鬼,居所贴满黄纸符箓,桓兄为此焦头烂额。”

说罢,打量着萧窈:“公主以为如何?”

萧窈今日来拜见师父,适逢谢昭在此,便同坐喝茶闲谈。她吹开茶水氤氲出的热汽,反问道:“不是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吗?”

谢昭笑道:“公主信鬼神之说?”

“我信不信又有什么要紧的,眼下看起来,王旖倒是信极了。”萧窈原本只喜在夏日饮凉茶,最好是冰镇过的,只是与崔循同住,被他半哄半逼着改了些,如今偶尔也喝些热茶。

茶水在唇齿间回甘,她眉目舒展,看了眼天色,欲起身告辞。

谢昭却又开口道:“我有一事不明,只好向你请教。”

萧窈便只好又坐定:“你只管问就是,不必见外。”

“琢玉对管越溪可是有什么成见?”谢昭指尖轻捻,解释道,“我叔父处缺一曹官,原想荐他过去任职,却被琢玉压下。”

萧窈微怔。

她近来忙碌,不常来学宫,崔循更不会同她提及,以致对此全然不知。

谢昭便道:“早些时候琢玉到学宫来时,适逢师父召集弟子论史,管越溪亦在其中。琢玉虽不曾评判,但我看着,他对管越溪所言并不认同,似是意见相左……兴许是因此缘故?”

萧窈眼皮一跳,下意识追问:“那日所议,是刘侯事迹?”

“正是。”谢昭微讶,“公主由何得知?是琢玉提及?”

萧窈:“……不。”

崔循没说过,但她已经能猜个差不离。

她虽不常与管越溪往来,但从前叫他为自己抄书时,偶尔会谈论几句,能觉察到两人想法大都一致。

上一篇: 扇子的自我修养 下一篇: 游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