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折竹碎玉(37)

萧窈在来之前,还曾犹豫过,疑心崔循会不会只是随口一应,今日压根不在。

最后还是翠微条分缕析,才劝得她走这一趟。

崔循的官廨比谢昭所在宽敞许多,亦无太多装饰,最为瞩目的是西侧的书架,足足占了整一面墙壁。

其上分门别类放置着书籍、竹简等物,整整齐齐,蔚为壮观。

萧窈看得惊叹,只觉自己这辈子兴许都看不完这些。

崔循见她来,方才搁了笔:“公主有何不解之处?”

萧窈的视线这才落在他身上:“原是有的,不过今日姑母来看我,不懂的地方也都为我讲明白了。”

这礼本就是参照宣帝时,阳羡长公主的章程拟定的,自然不会有人比她这个亲历者更为明晰。

崔循对此了然,却又疑惑:“既如此,公主为何而来?”

萧窈走近,将那卷竹简放在书案上。

崔循道:“这本就是要予公主的,不必送还。”

“倒也不单单为此,”萧窈摇摇头,回忆着翠微的说辞,“只是我后来想,昨日之举确实多有不妥,怠慢了少卿,还是应该当面致歉才是。”

这话虽动听,却实在不像萧窈能说出来的。

崔循并没细究,只道:“无妨。”

得了这句,萧窈若是知情识趣些,就该起身告辞,他也可归家处理事务。

可萧窈并没离开,话锋一转道:“其实我今日原也犹豫,想着兴许不该来的。”

崔循收起字帖的手一顿:“为何?”

“我前回顺路来你们这,听了协律郎几曲,没两日便仿佛传得人尽皆知……”萧窈叹了口气,“今日来寻你,若是再传出去,岂非折损少卿清誉。”

她将话说得忧心忡忡,可眼底却带着笑意,实在看不出有多在乎。

崔循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公主大可不必忧心。”

萧窈眉尖微挑。

崔循平静道:“此处,不会有人敢拿我的事情出去说三道四。”

萧窈噎了下。

她实在厌烦崔循这副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模样,便又问:“少卿的意思,是协律郎不如你?”

崔循迎着她挑衅似的目光,缓缓问:“公主以为呢?”

第022章 第 22 章

时下虽将崔循与谢昭并称“双璧”,但明眼人都知道,两人无法等量齐观。

谢昭是因师从松月居士,因他那一手好琴、好文才而颇负盛名。

可他到底生母不详,纵然谢翁当年拍板,令他认祖归宗,而今谢家明面上也无人敢轻慢,但归根结底是个闲散公子。

而崔循不同。

崔循是崔氏的嫡长公子,母亲出身吴郡陆氏,亦是南边极煊赫的门第。

他是两族中最为出色的子弟,肩上担着无数期望,亦掌握着无数资源与人脉,如臂使指,莫不顺从。

所以对着萧窈不怀好意的问题,能轻飘飘地反问回去。

崔循脸上没有任何倨傲之色,仿佛只是在陈述事实。

他总是这样,那日在王家宴厅,说她“年少轻狂”时,亦是如此。

萧窈衣袖下的手不觉攥紧,冷笑了声:“我倒以为,协律郎很好。”

崔循平静无波:“随公主怎么想。”

这话彻底聊不下去了。

“少卿日理万机,事务繁忙,我便不叨扰了。”

萧窈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没等崔循再说什么,便拂袖离去。

青禾见她气呼呼出来,迎上去笑道:“方才小六令人传了话过来,说是晏小郎来了建邺,正在祈年殿面圣。”

萧窈怔了怔,立时换了笑脸:“晏游何时来的?先前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

晏游是她舅父收养的义子,两人自小就常在一处玩,虽算不得有血缘关系的亲表兄妹,但关系向来亲厚。

及至晏游年纪渐长,因功夫出众,在荆州桓大将军处谋了校尉一职。

此后唯有年节,又或是晏游攒了休沐回武陵时,两人才能见上一面。

萧窈此番来建邺,与荆州相距甚远,原以为见面怕是更难,却不料他竟也来此。

先前在崔循那里积攒的郁气一扫而空,连带着脚步都轻快许多,腰间的环佩禁步当啷作响,也没能叫她慢下来。

萧窈原是打算直接去祈年殿,却不料一出太常寺的门,迎面撞上晏游。

“怎的不看路?”晏游扶了她一把,调侃道,“好在是遇着我,若是旁人,可怎么办?”

萧窈踉跄半步,仰头打量着晏游。

与上回同游时比,他身量仿佛又高了些许。

兴许是入冬后日光不烈,原本麦色的肌肤养得白了些,依旧是剑眉星目,笑盈盈地望着她。

萧窈才站稳,立时问他:“你怎么突然就来了建邺?何时到的?来之前,怎么也不叫人传个消息过来?”

“适逢年节,大将军令人送年礼回建邺,我便主动请缨领了这差事。”

“昨日傍晚才到。”

“若是叫人提前知会,岂非还要你空等几日?倒不如留个惊喜。”

晏游一一答了,扬眉笑道:“窈窈,见着我可高兴?”

“自然。”萧窈眉眼弯弯,毫不矜持,“那你何时忙完,咱们出去玩。”

“该送的年礼、拜帖都已经送予各家,只是还有一封大将军的亲笔书信,命我务必交到崔少卿手中才行……”

晏游望向萧窈身后的太常寺门庭,却只见身着朱衣的青年不知何时出现在那里。他眯了眯眼,凭借几年前的记忆认出这位崔氏的长公子,低头向萧窈道:“窈窈,你稍待片刻。”

萧窈不喜崔循是她自己的事,并不会妨碍晏游的正事,点了点头,侧身让路。

上一篇: 扇子的自我修养 下一篇: 游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