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草原生存记[穿越](363)

贺兰定一点不嫌人少, 徐州有着广袤的土地, 人口却很稀少, 大片肥沃的土地空置长满了荒草, 看着就让人肉疼。

而且这些拖家带口逃亡来徐州的老百姓和一无所有的流民可不同,他们起码带着锅碗瓢盆、破被一卷、些许干粮。安置这些百姓,让他们扎根徐州,可比之前在怀朔收容安置流民来得容易多了。

贺兰定在徐州风风火火搞生产建设的时候,阿昭在洛阳为徐州之事舌战群儒。

“天下之大,焉有如此之理!”贺兰定在徐州均分土地让这些“大地主”们感到了恐慌。

“均分田地非是今日创新。”阿昭直接回怼,“难不成冯太后做得,胡太后做不得?”

胡太后并未临朝,但那位挑刺的大臣依旧吓得噤声闭嘴,原本还想说此一时非彼一时,国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冯太后时期的均田改革增强了中央集权,如今地方自己搞分地,那是动摇了中央朝堂的权威。

谁知阿昭根本不和他细细辩论,只简单粗暴一句:你是觉得胡太后不如先时的冯太后?立马堵得人哑口无言。

“可是他把士兵落户为平民,这总不对了吧!”浩浩荡荡的军制改革是藏不住的,十四万六镇降户既当兵又当民,不是乱了规矩吗?——兵民无界,日后徐州岂不是全民皆兵?

“哪里有士兵了?”阿昭吊着眼角厉声问,“前两年朝堂不就下了诏令,六镇府兵皆免为民。不都是平民?”

“不能因为人家评叛有功,就要将有功之民列入军籍吧!”

“这位大臣恐记忆不佳,头部有疾。”阿昭说罢广袖一挥招来吏部尚书,交代,“那位王大人身体有恙,可乞骸骨。”身体不好就早点退休回家。

“诺。”

这事儿一闹,谁也不敢对徐州之事指手画脚了——别好处没捞到,反而把自己给赔了进去。

混乱的朝会结束,阿昭脑仁抽疼,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后宫。尚未步入宫殿,嬉笑之声便传进耳中。

“今日是何人陪伴陛下?”阿昭问内行官。

“是郑大人。”

郑俨,胡太后目前的“真爱”,近日夜夜宿于宫中。

阿昭揉揉眉头,轻声道,“进去通传一声。”今日朝会提到了冯太后,还是自己先行在胡太后跟前透个底为好,免得被人到那位面前添油加醋的说了。

女人总是讨厌被人比较,尤其另一位真的很强的时候。

不多时,屋内歇了响动,内行官请阿昭入内。

“阿昭过来哪里需要通报。”胡太后披头散发斜倚在胡床上——五年的监禁生涯磨砺去了她所有的雄心壮志。

“礼不可废。”阿昭欠身行礼。

“好孩子,近些说话。”胡太后招手让阿昭坐到床边的小塌上,“可是那些大臣又闹腾你了。”

阿昭将朝会上的事情一一到来,“一时不忿提了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后人对认可度可见一斑。

提起冯太后,胡太后果然黑了脸,面皮紧绷,咬牙道,“要不是冯家的好女儿,文帝也不至于早亡!”这又是另一桩皇家秘史了。

阿昭跪地,道,“其实他们的本意是攻讦阿兄,是臣不对,一时激愤说了那样的话。”

“阿昭又没说错!”胡太后可不觉得自己不如冯太后。

阿昭赶紧打住关于冯太后的话题,指头抹抹眼角并不存在的眼泪,哀声道,“阿兄有什么可忌惮攻讦的呢?”

“阿兄连个传承衣钵之人都没有,难不成还能造反?!”阿昭继续道,“贺兰家总共就剩下三个人了,阿兄立志献身佛祖,臣一直陪伴陛下左右,还有个弟弟,是个不争气的,如今在草原放羊,至今也没有媳妇。”

“咱们兄妹三人,身生死百事消,有什么可忌惮的。”

胡太后听了觉得就是这个理。全天下人都会造反,就贺兰家不会!

“再有。”阿昭再接再厉继续道,“如今国库空虚,各地刺史都递了折子,说是因着战火,田地荒废,收成不佳,交不上赋税。”

“唯有阿兄来信,让我与太后不要着急,等他把徐州整治妥当,必然送粮入京。”说到这儿,阿昭声音拔高,“他们对朝堂不忠不孝,还不见得旁人一心报国吗?!”

“就是这个理!”胡太后也生气了,拉着阿昭的手道,“阿昭你尽管去做,你的身后站的是朕!”

阿昭心里松了一口气,心道这一关算是过了。谁知,提溜着的心还未全放心,就听胡太后道,“阿昭的胞弟还未娶妻?皇甫家有个……”

不等胡太后说完,阿昭忙道,“陛下您有所不知…”说到这儿,阿昭扭捏一下,低声道,“我与阿弟虽是一母同胞,可我貌似阿母,阿弟却像阿爹。”

反正阿暄如今大胡子一把,野人一般,将俊秀的面孔遮得七七八八。

胡太后拉纤保媒的心思顿时浇灭——长得丑的可不能说给娘家姑娘们。

“唉,你们家三孩子都不容易啊。”胡太后看向阿昭的眼神充满了慈爱。

在胡太后跟前备了案,阿昭便大刀阔斧行动起来,直接昭告天下褒奖贺兰定在徐州的所作所为是为国为民之举,号召各州郡积极学习响应徐州做法。

收到诏令的各州郡直接将诏书当柴火棍烧了——他们又不是疯了,均分田地和自掘祖坟有什么差别。

作为曾经的利益既得者,其他州郡的长官是绝不会在自己的地盘上搞土地均分的。

可是,有既得利益者,就有在土地兼并中的受害者,这些受害者中还有不少寒门——他们是识字的,也听得懂国家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