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录像带相比,这音乐磁带卖得可火了!普通人家里买不起上千一台的录像机,可收录机却是很多人家里都有的东西。
不少大学生为了学外语,同样买了收录机,又能收听电台节目,还能用来播放英语学习磁带。
这么一盒音乐磁带三块钱,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都播放着电视剧里的歌曲。
赵珊珊曾经有一个港台明星梦,也曾幻想过自己出名以后,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磁带。
却没有想到,就这么突兀地“实现了”。
大街小巷都是她唱的歌,尽管只有一首。
第 96 章
随着电视剧的播出, 姜诚平一跃成为首都电影学院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男演员。
如果说电影能让一个演员在观众面前混到“脸熟”, 那么这样的电视剧,却能吸引很多的年轻女观众成为“个人演员迷”。
尤其是这类的情感纠葛电视剧,其中角色的关系引人讨论,演员更是引人关注。
第一轮电视剧播完了,姜诚平在学校里每天都能收到小山堆一样的电视迷来信。
同系表演专业的漂亮学妹们,也三三两两来教室里和他打招呼, 并且个个都摆出一副好学的样子,想要跟他“学手语”。
“姜诚平他长得好俊俏!”
“又高又俊,在电视上出来真是迷死我了。”
“他是他们班长得最好看的。”
“你看他的眼睛没?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人的眼睛能干净纯粹成那样……”
姜诚平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一群姑娘围着,在这样入秋的时节令他冷汗连连, 寝室里的男同学个个都羡慕他:“小子,你的桃花运来了, 多得是姑娘等你挑。”
姜诚平摇摇头:我是个哑巴。
“你小子惹人羡慕嫉妒。”
“喏,这些都是你的信。”
每天如雪花一般的来信领姜诚平感到困扰, 他只能把信交给学校处理, 信太多了,宿舍里放不下。
最近他的人缘变好了不少,还有男生找他一起打篮球, 学妹邀请他一同去看电影, 最奇怪的要数——说要教他学乐器的人。
“姜同学,你想学手风琴吗?我可以教你啊。”
“跟我学口琴!”
姜诚平温和笑了笑, 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我听不见。
“没关系, 我们听得见啊!”
“贝多芬听不见还能写音乐呢!”
石榴从满是落叶的校道走过,看见姜诚平被一堆人包围在树底下, 他脸上仍然是那一副熟悉的笑容,秋日的阳光披拂在他身上,仿佛在他身上加了一层金光。
她们说得对,这个男人的眼睛里永远干净而纯粹,因为他的耳畔没有任何杂音。
对于电视剧的爆火,石榴感到些许后悔,可她认为她这样并没有错。
她使得自己狠下心来远离他,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跟一个哑巴在一起。
“小哑巴!”
方菲菲凶巴巴喊住姜诚平,往他怀里塞了一封信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这是我表妹写给你的信,你一定要拆开看。
东西给了他,方菲菲转身就走,姜诚平愣愣看着她倩丽的背影,这个在他印象中骄傲的姑娘,竟然也会帮人干跑腿的活儿。
姜诚平打开了方菲菲表妹的信,他的表情变得更加古怪。
在信上,这所谓的“表妹”诉说了对他的喜欢之情,可……可这些明明都是方菲菲本人的字迹。
姜诚平耳朵听不见,他也说不出话,但他的眼睛非常敏锐,即便方菲菲有意更改自己的笔迹,姜诚平仍然能发现信上的笔迹和方菲菲手写的笔迹如出一辙,有些细微的习惯,是怎么都改不了的。
姜诚平挠了挠脑袋,他满是疑惑:这漂亮姐姐她究竟想干什么?
方菲菲脾气坏,还比他大了三岁,姜诚平一直把她当做长辈来对待。
和方菲菲相比,他姐姐姜敏是世界上最最最温柔的女人。
到了十一月,第一轮演播结束,又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和地方县级电视台卖出了多轮播放权,加上各类广告费以及录像带费用的收入,总体盈利达到了税后五十多万,跟投资的两万相比,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预计最终收入不低于百万。
这大概也是以后无数人投资上百万拍电视剧的原因之一,太赚钱了!等到未来几年电视普及率越高,电视剧的收入更会水涨船高,直至巅峰。
国内的暂且不提,她们的电视剧录像带在境外卖得非常好,不仅是国人好奇境外的生活,境外同样十分好奇国内的生活。
在进行第一轮分红之前,姜敏带上赵珊珊去交了近十万的税款,补齐了各类资料收据,她们用的是京城制片厂的牌照发行,同样也要因此而纳税。
赵珊珊交的肉疼无比,虽然她是从港岛回来的,但她也没多少交税意识,在港岛拍电影洗黑钱是常有的事情……至于在国内,民众要交税吗?计划经济,交的都是公粮和公款一类的,纳税少之又少。
姜敏则知道必须要交税,七九年是改革开放的元年,这年出了很多个体户,也出了很多万元户,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因运而生了。
他们学校的法律系老师,目前正在参与起草第一版个人所得税法与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税法。
这两部税法将会在明年也就是八零年正式颁布执行,开征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经营所得税,同时会对过往进行追缴。
当然了,初次开征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经营税,没多少个体户愿意交税,大家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基本没有交税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