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七七年(97)

还是挑几片漂亮的叶子做书签吧。

“姐姐,我扫了叶子回来, 咱们烤红薯吧!”还是妹妹姜雪为了一口吃的脸皮厚一点, 现在还是晚秋,还不到烧炭火的时候,烧叶子烤红薯最合适不过。

想要把红薯烤熟, 起码要一大堆的叶子。

张骁、姜敏、姜雪, 三个人准备在围墙边上烧叶子烤红薯,姜敏穿着雪白暖和的毛衣, 一件红外套, 张骁让她走开点,别让毛衣上沾了灰。

一身旧衣服的姜雪毫不在意蹲在地上:“姐, 你都被姐夫给养娇气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下过乡呢。”

姜敏:“我来点火,我好久没玩过了。”

她也有皮的时候,七八岁跟胡同里的孩子一同烧火烤红薯玩儿鞭炮,后来长大点,才文雅了些。

“别别别,姐夫你快拦住我姐!可别让她把衣服弄脏了。”

张骁在一旁忍俊不禁。

现在的姜敏有很多漂亮衣服,看得姜雪艳羡不已,只不过这些衣服目前不适合她穿,但她内心却是充满着期待,等她再长大点,还能捡几件姐姐穿过的漂亮旧衣服。

也因此,她比姜敏更在意她身上的衣服。

姜雪这家伙想吃,烤红薯的技术却不咋地,她自己一半烤焦了,一半还没熟,张骁帮自家敏敏烤了两个,熟练翻着红薯,烤完了用报纸包起来递给姜敏。

姜敏掰开,是又甜又香的烤红薯,她尝了一口:“好甜!好吃!”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我不答应!为什么我的是生的!”姜雪看了姐姐手上的红薯哇哇大叫。

张骁歪了歪头,他手上全是黑灰,做了个要喂的姿势,姜敏倾过身体,踮脚把红薯喂他嘴里,“果然很甜。”

“姐,你让姐夫也给我烤一个!”

三人在路边吃了烤红薯,任由姜雪咋咋呼呼回去,寒风卷起落叶吱嘎吱嘎,姜敏不由自主缩了缩脖子,她是真怕冷,想到马上天寒地冻……这冬天可真难熬。

张骁还穿着薄外套,身上暖呼呼的,跟个火炉一样,姜敏问了他好几次冷不冷,他都说不冷,姜敏就怕他着凉生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怕病到高考当天去。

与其在外面吹寒风,不如回家抱着被子看会书。

张骁让姜雪先回去,“我带你姐姐去买烤鸭和羊杂汤。”

姜雪感到灵魂一震,也不管什么烤红薯了,“姐夫,你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姐夫!”

她脚底一抹油赶紧跑了,她可是很有眼色的小妹,才不要去给人当电灯泡。

姜敏摇了摇头,随后被某个男人拖进了无人的角落,黏糊糊的亲吻了近半个小时,她的嘴唇略微红肿,张骁去买了烤鸭,又要了一份热腾腾的羊杂汤。

天冷了,烤鸭容易凉,没有热腾腾的羊杂汤暖和身子,姜敏想吃羊肉,她说:“明天中午你上我家来吃饭,我早上去买羊骨头,先炖个汤。”

“想吃涮羊肉不?我会片羊肉,让你吃最新鲜的。”

姜敏笑了:“那好。”

秋冬季节最适合吃牛羊肉,幸而这两种肉,都没有猪肉贵,牛腱子肉是最便宜的,太柴了,吃着牙疼,合着香料炖烂了的羊肉则是软烂好吃,姜敏爱吃羊肉汤,更喜欢用羊肉汤烫青菜吃。

她也喜欢喝羊杂汤,只是自己做羊杂的手艺不行,没有外面的好吃。

张骁骑车载她回去,聊着吃羊肉,哪怕被风吹着,也觉得暖烘烘,来到大杂院,门口有人在刷漆,薛大爷组织了各户家庭,说是凑钱要把门重新粉刷一遍,曾经的朱漆大门变成了土砖色,看起来灰扑扑的,荒凉。

“现在不是恢复高考了吗?大多家里都有孩子要考大学,咱们把大门刷一遍红色,图个吉利。”

薛大爷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赞同,国人的心理都是这样,喜欢红色,图个吉利,还讲究门楣。

真别说,刷上红漆后,显得气派多了。

对面院子里的大爷过来说闲话:“讲究这些没用!考不考得上纯属个人本事。”

“咱们院那华子,在学校成绩就好,他老师说他能考上北大。”

薛大爷吹牛皮道:“咱们院敏敏也是要考北大的人!”

姜敏:“……”

大爷道:“那她对象呢?”

“她对象考清华!”

张骁:“……”

薛大爷也不管他们要考什么,考不考得上,但大部分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填了清华北大。

无论考不考得上……填了再说。

这时候的志愿录取,并不是以学生的填写顺序为主,比如一个考生,第一志愿填了个某某师范大学,第二志愿填的是北大,如果他的考试分数能被北大录取,那么他就被北大录取了,因为北大招生有学校优先级。

“敏敏回来了?哟,还买了东西,也是,你们家来客人了。”

姜敏和张骁往大杂院里走去,姜敏听了这话,心中就有种不太好的预感,等走到家门口,见到里面的人,果然应验了。

她们家里来了两个客人,一个体态丰腴的中年妇女,留着新烫出来的卷发,皮肤白皙,只有眼角微微带点儿皱纹,她的五官长得大气,穿着得体的棕色大衣,看起来气质尤为高贵,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气质女人。

和她比起来,五官长得更加精致漂亮的罗小薇显得无比小家子气,也没什么精神,跟她说话时更是缩手缩脚,下意识闪躲人眼睛。

罗小薇说话一直有这个习惯,害怕看人的眼睛。

赵惠宜跟她完全不一样,在二十年前,她们同坐一趟火车,从川省一路到了京城,只不过一个是从农村出发,一个原本生活在小镇上,两人在火车上结缘,都在京城嫁了人定居下来,到现在,认识有二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