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破屋,位及首辅/全家穿越后我爹逆袭成首辅(414)
“崔生员,”赵文言面露微笑,“我与你父亲曾同在翰林,极是敬重他的为人与学识。今日见你得中功名,我亦为你父亲高兴。只盼你乡试连捷。”
“多谢大人。”崔庭澜拱手行礼,“若家父得知学生蒙大人取中生员,亦会十分荣幸。”
崔庭澜虽然管崔知县叫舅舅,实际上两人算是父子关系,他早已被记在了崔家的族谱上,所以对外他还是称父亲的。
一开始崔知县以为杨遇春总会将自家外甥接回去,即便他说了那样的话。不过后来他就死心了,给外甥重新起了姓名,却没上族谱。后来崔庭澜要科举,而卷头要填写父祖三代名讳,他就把崔庭澜记在了自家的族谱上。
而在杨遇春要将崔庭澜接回去联姻的事情闹出来后,崔庭澜更是提醒他,在外人面前一定要说他是被抱错的,在外也要称他为父亲,不过在家里时还是可以叫舅舅。
赵文言摆手让崔庭澜坐下,一副打算与他拉家常的模样,“崔贤侄,咱们两家既有此缘份,你又是我取中的,便唤我一声世叔罢。”
崔庭澜:“……”
他怎么从未听舅舅提起过这位赵大人呢?想来关系应该算不得好才是,他竟跟自己套近乎,只怕其中另有隐情。不过他也不会拒绝,毕竟这位赵御史现在可是正三品的一省学政大宗师,他有什么值得对方图谋的呢?
崔庭澜站起来拱手道:“小侄见过赵世叔。”
“贤侄不必多礼,快坐吧。”赵文言一脸笑意,很是慈祥,“崔贤侄,我一见你便觉十分亲近,回去后记得代我向你父亲问好。”
崔庭澜自然笑着应了。
赵文言又与崔庭澜说了一会儿闲话,无非是他跟崔知县当年在翰林院的事。其实当年两人的关系并不算亲近,也就是普通同僚。不过赵文言为了跟崔庭澜拉近关系,很是说了不少事。他作御史的,口才本就了得,不过是一件小事被他说起来也是妙趣横生。
崔庭澜自然十分捧场,时不时的露出微笑。
赵文言见说得差不多,这才放他回去。主要是他不好表现得太过急切,以免将来引起崔庭澜的误会,倒是弄巧成拙了。
等崔庭澜回去后,宋长泽便问赵御史找他什么事。崔庭澜对宋长泽自然没有隐瞒。
“先生,我总感觉这位赵大人太过热情了些。”崔庭澜道,“我从未听舅舅提起过他。要是我文采斐然,有状元之才,还能以为赵大人是想收我作学生。而我身无长物,家世不显,实在没什么能让他图谋的。”
“怎么没有?”宋长泽笑道,“你容貌出众,也许赵大人有位爱女,想招你做他女婿呢?”
崔庭澜立即表忠心,“先生您就别打趣我了,我……我……反正您是知道我心意的。”
“我还真不是打趣你。”宋长泽道,“你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生员,从你这回的名次来看,你要想中举,至少还得再读个几年书。而你又家世不显,他一个朝廷三品大员,不图你才学,便只能图你这个人了。”
宋长泽也有些搞不懂赵文言的用意,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赵文言觉得崔庭澜样貌出众,想招他做女婿。不然他一个朝廷三品大员,实在没必要跟崔知县这个七品官套近乎。
崔庭澜却是一脸惊恐,“那他死心吧,我死也不从。”
宋长泽哈哈笑起来,又觉得不大可能。他又详细询问了崔庭澜,两人都说了什么,还是没发现什么破绽。
他盯着崔庭澜看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他曾说院试时,赵文言见到他一副见了鬼的表情,顿时又想到一种可能。
崔庭澜生得好看,若是一般人见了他,应该只是惊艳,绝不可能像是被吓到一般。也就是说,崔庭澜可能生得像赵御史的故人。
“那赵大人有没有说你长得像他的故人?”宋长泽问。
“那倒没有。”崔庭澜想了下道,“他只说我看着十分亲近,难道这不是套近乎的托词?”
“那就是了。”宋长泽道,“应该是你生得与他认识的人有些相像,不用理会。”
崔庭澜听他这样说,便也不管了。他又问道:“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出来太久,崔庭澜就想早点儿回去。他拼了小命终于考取了功名,回去就让舅舅去宋家提亲,以免宋映姝被其他人惦记。成亲的事倒是不急,既然先生要留女儿到18岁,他还是可以等的。
宋长泽还在想要不要留在府城参加几场文会好结交一些学子,将来若能进入朝堂也算一个助力。不过想到八月份乡试他已经决定参加,万一过了呢。时间紧急,他还是回去再跟崔知县和林举人请教一下,争取临阵再磨磨.枪,好歹不快也光。
而且他媳妇跟闺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秀才呢。虽然有报喜的官差会往生员的家乡报喜,不过都是挑的前十名,他这个名次肯定没有官差去的,家里人还在等着呢。
“明天出去买些特产,后天就回去。”宋长泽道。
崔庭澜当然愿意,金承宗更是归心似箭,觉得在府城的每一天都倍受煎熬。去年考中童生有多雀跃,今年没中秀才就有多沮丧。
宋长泽觉得这孩子心态不行,才落榜一次就受不了打击的样子,将来还怎么继续科举呢?于是,他又找机会好好跟金承宗聊了聊,鼓舞了一番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