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随身带着拼夕夕(171)+番外

作者: 静静是仙女 阅读记录

等他们用完抹布后,一个眼熟的女同学笑嘻嘻的凑上来, 向苗苗他们借一下抹布。

“你们轮流拿去用吧,最后还回来的时候洗一下。这两块抹布就留在教室里, 以后咱们随时可以用。”苗苗大气的将抹布递给同学。

“好好好, 谢谢你们。”女同学高兴的接过抹布, 她的朋友也上前提起苗苗他们用过的桶。

苗苗他们的同学大多都是直升上来的, 虽然打乱了分班,但以前就三个班级,一起相处了五年。又是都在这边住的,所以都很眼熟, 可能不知道名字,但至少见过几面。

他们的运气不错,不仅苗苗和荣辉依旧分在一个班, 还有他们小学五年的同学兼好朋友郑元和吴威也同样分在一起。

这次他们分在了一班,即将和他们相处两年的班主任, 是一位男老师。他们报名的时候已经见过班主任了, 老师姓马,看起来有五十多岁。

等所有同学将桌子、板凳都清洁干净后, 他们三三两两的跟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闲聊, 聊着暑假发生的趣事。

只有一名男同学, 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写着字。他带着眼镜, 低着头看不清他的面貌。

不过他还是挺显眼的, 毕竟只有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那。

“咦?你们见过那个人吗?”郑元第一个瞅见那个同学的, 她好奇的拉了拉苗苗的衣服,问着他们。

“没有。”苗苗转过去看了一眼,然后摇了摇头。

“我也没有见过他,可能新转过来的同学。”吴威看了那个同学一眼,对苗苗他们说道。

“哦。”郑元点了点头,也没再多聊这些了,而是继续跟苗苗他们讲着她家在暑假发生的是,“我给你们讲,前几天…”

众人一直聊到老师进来,马老师的面容比较和蔼,看起来是一位不怎么严肃的老教师。

“同学们你们好。”马老师脸上带着笑容跟所有同学说道,“大家都见过我了,我姓马,叫马德宏。大家以后叫我马老师就行,我同时是教大家语文的老师。”

“大家依次做下自我介绍吧,就从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同学开始。”马老师看着那个同学说道。

第一个同学,也不害羞。站起来笑嘻嘻的就开始自我介绍起来,“我叫刘洋洋,今年十二岁,以前就在咱们育才小学读书,我是直升上来的。”

等刘洋洋坐下后,他的同桌学着他自我介绍的模样,也开始了,“我叫杨可,今年十一岁,跟刘洋洋以前是同班同学。”

“我叫…”

有了一个人同学打版,剩下的同学们都是像这样自我介绍自己。说了名字、年龄,还有以前在哪个班级等等。

苗苗他们也随大流,这样自我介绍着自己。最后一个介绍的同学,就是那个看起来不认识的男同学。

“我叫苏北,今年十一岁。以前在B城读书,今年我的父母工作转到C城来了。所以我就到这读书。”苏北张开嘴就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自我介绍结束后,直接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看着讲台上的马老师。

“哇!B城耶!”听见苏北的话后,同学们开始有些喧闹。

苏北坐在前面的同学,也转身过来兴奋的望着他,“苏北,B城是什么样的?你去过□□吗?你去过…”

“好了好了,同学们。”听见众人的吵闹声,马老师赶紧出声制止着,“现在已经算上课了,大家不要再一个劲的追问苏北同学。以后大家都是同学,相处的时间还长着嘞,等下课后,大家可以慢慢交流。”

听见马老师的话后,众人才意犹未尽的停下追问的话语。不过他们还是很兴奋,时不时的扭头看向苏北。还和自己的同桌、前后的朋友小声的八卦着。

就连郑元和吴威也不例外,他们就坐在苗苗两兄妹的前面。所以他们两人转个身都能跟苗苗他们聊天。

“荣辉,你们说B城是什么样子的呀?”吴威好奇的问道。

“那可是我们的首都,肯定比我们这好!”没等荣辉回答,坐在吴威身旁的郑元就迫不及待的开口回答道,“我好像去□□看升国旗呀!”

“以后肯定有机会的。”苗苗安抚了他们一句。

“好了,来咱们一起做做游戏。”马老师拍了拍手,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接着他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击鼓传花!我拍桌子的时候,从第一个同学开始,把书依次往下传。”

“到最后那个同学的时候,就往旁边传。接着继续向前传,直到我停下拍桌子来为止。在我停下来的时候,书在哪位同学手上的时候。那位同学就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诗。大家听明白没?”马老师跟同学们介绍着规则。

“听明白了~”同学们应道。

“好!那咱们就开始吧。”马老师走下讲台,将书递给坐在第一排的同学。

“开始!”马老师大声说了一声,然后快速的敲击着桌子,噔噔噔噔噔噔…

第一个中招的是一名男同学,他有些害羞。顶着众人的目光站起来,小声的朗诵了一首静夜诗,然后马上坐下来。

马老师也不为难他,继续组织着大家玩游戏。

第二个中招的就是我们的苗苗了,在马老师刚刚停下的时候,坐在她前面的郑元已经将书本扔在她桌上。

见苗苗中招了,郑元还转过身偷偷的笑了一下。

苗苗也不是害羞的人,大大方方的站起来对同学们说道,“那我给大家唱首歌吧,团结就是力量。”

苗苗挑了一首学校经常放的歌曲,又不会出错,歌曲也不长,“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